中國作家網>> 民族文藝 >> 藝術評論 >> 正文
由張秉義、趙國樺編劇,趙國樺導演,內蒙古電影集團和準格爾旗黨委宣傳部聯合攝制的影片《漫瀚調》讓我們在銀幕上領略了內蒙古準格爾旗“漫瀚調”的藝術魅力。
這部影片是基于“漫瀚調”的特殊文化內涵而創作的一部優秀電影作品。它以鴉片戰爭后清政府在鄂爾多斯地區大量征兵籌餉、攤派駝馬,大面積開墾牧場為背景;以蒙漢人民同仇敵愾、奮起反抗清王朝開墾草原,保衛家鄉的“獨貴龍”運動,以及蒙古族姑娘都麗瑪與漢族小伙李河清感人至深的愛情故事為影片主要情節;熱情謳歌了蒙漢人民親如一家的深厚情誼。影片第一次將內蒙古鄂爾多斯高原的“漫瀚調”以電影藝術的形式完美地展現在觀眾面前。片中瀟灑豪放、高亢有力、哀婉纏綿的十二首“漫瀚調”作為影片的主旋律,不僅成為貫穿首尾的結構線索,而且在串聯主要事件及表達人物情感方面發揮了巨大作用。
在茫茫的草原上,李河清,這個從陜北走西口來到準格爾草原的漢族漢子,與蒙古族姑娘都力瑪尷尬地相遇了。由于長途跋涉,過度饑餓,讓他一時沒法顧及男子漢的尊嚴,他闖進羊群,扳倒母羊,吸吮羊奶,驚散了羊群,惹怒了牧羊女都力瑪。當他承諾,一定要把失散的羊只尋回來的時候,都力瑪看他疲憊不堪踉踉蹌蹌地遠去,以為他是個說話不算數的騙子。但想不到的是,在夜半三更,李河清竭盡全力背著一只被狼掏了內臟的大綿羊回來了。他的誠實,他的勇敢,他的堅強,立刻贏得了姑娘的芳心……
別林斯基曾說過,“愛情,是兩個相似的天性在無限感覺中的和諧的交融”。敢愛敢恨、意志堅定、疾惡如仇、勤勞勇敢,是李河清與都力瑪共同的品行,也是蒙古族和漢民族共同認同的美德。盡管李河清是個身無分文、靠賣苦力生存的窮漢子;盡管癡心追求都力瑪的蒙古族小伙子噶西瓦一再為他們的愛情設障;盡管在無知的情況下,李河清冒犯了成吉思汗陵受封禪的白色神馬,犯下殺頭之罪;盡管大清律法規定,漢族和蒙古族不能通婚……兩個深深愛戀著的青年,還是毅然決然的守護著自己的愛情。故事果然朝著這個方向發展著——都力瑪不是嫌貧愛富的淺薄之人;而噶西瓦又是個知恩圖報的善良后生;當李河清因冒犯神馬受刑之際,有幸獲大清良臣丹佩勒的援救免于一死。一關一關闖過去了,可是當二人因私奔的違法行為被判處死刑的時候,沙漠,干渴,昏厥,都力瑪和李河清命在旦夕。此刻,一首令人肝腸寸斷的“漫瀚調”便凄凄切切地回蕩起來:“咱二人死后一對對埋,變成蝴蝶一對對飛。你變成狐子我變成狼,山坡野洼想跟上……”音色凄楚,旋律悲切,歌詞蕩氣回腸。然而,噶西瓦救了他們,成全了他們跨越民族、跨越貧富、跨越世俗的美好姻緣。當然,男女主人公的命運結局,也離不開影片中那位與“獨貴龍”相關的蒙古貴族丹佩勒。
如果說,李河清與都力瑪的聯姻是通過個人的故事講述蒙漢團結的話,那么,體現平等民主的“獨貴龍運動”則是通過兩個民族的群體利益反映民族團結的。可見,這是一部在漫瀚調的多重旋律中傳遞民族團結正能量的好影片。
在影片的人物塑造方面,個性鮮明、義利分明、勇于擔當、誠實守信,這是片中幾位男主人公的共同性格底色。在此基礎上,有爸爸吉日嘎拉的善良真誠、青年牧人噶西瓦的浪漫豪邁、東協理丹佩勒的正直勇毅,以及李河清的樸實忠誠。電影對人物的塑造,并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在故事發展過程中逐步完善和豐滿起來的。另外,在細節的處理方面可以看出電影主創的用心之處。《漫瀚調》的音樂、攝影、動作指導、煙火、后期剪輯等,整體體現本片流暢基礎上追求變化、平實基礎上追求精致的視聽語言追求。和雙線交織的故事情節推進相輔相成,豐滿地完成了《漫瀚調》的影像表達。因此,《漫瀚調》是一部血肉豐滿的、本土化程度頗高的民族電影。
(作者李樹榕為影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