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0年出生于福建省仙游縣。北京大學文學碩士、歷史學學士,中國作家協(xié)會會員,研究員,中國作協(xié)創(chuàng)研部黨支部書記、理論處處長。1992年起從事文學研究、創(chuàng)作、編輯、組織工作。曾任中華文學基金會辦公室副主任、“21世紀文學之星叢書”出版委員、《華人文化世界》和中華文苑網(wǎng)編輯等。出版有《文藝創(chuàng)作與國家形象》、《少年英雄——20名汶川大地震抗震救災英雄少年的故事》、《世紀知交——巴金與冰心》、《明心寶鑒》、《讀史心得•忠信讀本》、《居里夫人的女兒》、《硬漢子作家海明威》等書,執(zhí)行主編《世紀之愛:冰心》、《青年必知名家散文精選》、《新中國60年文學大系•報告文學卷》、“年度中國報告文學精選”、“諾貝爾獎獲得者的青少年時代”叢書等1000多萬字。發(fā)表評論、散文、譯詩等作品100余篇。曾任魯迅文學獎等多種文學獎項評委。兩次承擔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曾獲莊重文文學獎、中華優(yōu)秀出版物獎、全國優(yōu)秀科普作品獎、“紀念鄧小平誕辰100周年”理論征文二等獎、“紀念改革開放30周年”理論征文二等獎。
受到表彰的這50位少年,和在地震中英勇頑強、不屈不撓地直面災難的成千上萬少年兒童們一起,是我們這個民族的未來和希望,也是我們這個時代少年兒童的優(yōu)秀代表。在他們身上,我們欣喜地看到了一個充滿朝氣與活力、剛毅勇敢、富于愛心和同情心,追求理想與崇高的國家和民族。 評選出來的20位英雄少年,在大難降臨的危急時刻,在遭遇生死抉擇的重大關頭,無一例外地選擇了勇敢、堅強,選擇了先人后己、舍己救人。他們把別人的生命看得與自己的生命一樣寶貴,甚至為了救人而毫不顧及自己,有的最終獻出了寶貴的生命。他們的崇高選擇折 [詳細]
內(nèi)容提要: 在西方中心主義者眼中,中國是永遠的“他者”、異端、異己和異樣的存在。一些推崇西方評價標準的中國的文藝創(chuàng)作者,為了在國際上獲得承認或贏得獎項或占領一塊市場,刻意面向西方讀者和觀眾而進行創(chuàng)作。這些作品,創(chuàng)作者主觀上存在著“媚西”心理傾向,題材選擇上存在著“西方中心”視角,對中華民族歷史及現(xiàn)實生存中的丑物、陋習、惡俗等表現(xiàn)出特別的偏愛,在人物、環(huán)境、情節(jié)設置上凸顯東方奇觀式的展示,在藝術上有意追求新奇、神秘、怪異的效果等。 本書嚴格從文本內(nèi)容、主題、樣式,作者生平、主體心態(tài)、創(chuàng)作風 [詳細]
內(nèi)容提要 1919年,五四運動把冰心推上了文壇。巴金正是從閱讀到的冰心的小說和詩文里結識了她。因為少年失母,性格比較孤寂的巴金從冰心優(yōu)美的文字里得到了溫暖和安慰,感受到了人間的愛和真情。后來,幾經(jīng)曲折,他自己也走了文學之路。30年代初期,兩人因工作關系而相識,不久后,這兩位真誠的作家就結成了摯友。40年代初,冰心還非常放心地把自己的作品集交給巴金去編。此后,即使是在冰心遠在日本期間,兩人依舊保護著經(jīng)常的聯(lián)系。 本書收錄的冰心和巴金的書信和文章,除注明者外,均由其家屬和中國現(xiàn)代文學館提供。個別文章 [詳細]
孫犁的作品有一種清馨質(zhì)樸的美的韻致。他的小說具有濃郁清麗的詩意筆觸以及精巧別致的構思,含蓄凝練,清新明快,有“詩體小說”之稱。他塑造的豐滿靈動的女性形象尤其令人難忘。他的散文極富抒情味和人情味,語言簡潔,思想深湛,意味雋永。 本書收入他的短篇名作《荷花淀》、《蘆花蕩》和中篇名作《鐵木前傳》,還有他的詩歌、散文名篇多部。 本書由國家一級美術師葉武林插圖,并附有資料照片多幅。 [詳細]
1999年2月28日,一顆跳動了99年的愛心停息了,一位愛著孩子,愛著我們每一個人的人走了。但是,她的豐富的精神,寬闊的愛心將永遠陪伴在我們的身邊。她說:愛在右,同情在左,走在生命路的兩旁,隨時撒種,隨時開花,將這一徑長途,點綴得鮮花迷漫,使穿枝拂葉的行人,踏著荊棘不覺得痛苦,有淚可落,也不是悲涼。 [詳細]
內(nèi)容簡介: 優(yōu)秀的散文作品能帶給人美的圖畫,美的情景,美的感受,能陶冶情操,啟人哲思,發(fā)人深省,能撫慰心靈,給人歡樂、溫暖和愛,能激發(fā)斗志,催人上進……優(yōu)秀的散文有著無盡的魅力,猶如一顆青橄欖,咀嚼愈久,滋味愈醇厚甜美。本書精選中國現(xiàn)當代魯迅、冰心、朱自清、梁實秋、巴金、季羨林、林語堂、豐子愷、老舍、楊絳、余秋雨等近百位名家散文佳作,附錄精練簡潔的《鑒賞》文字,引導讀者更好地閱讀和理解文章內(nèi)涵,接受美的藝術和優(yōu)雅情感、思想哲理的熏陶。 [詳細]
中國譯介到西方的第一本書 中國最早翻譯介紹到西方的書籍,不是孔子的《論語》,老子的《道德經(jīng)》,《易經(jīng)》,不是四書五經(jīng)這些經(jīng)典,也不是中國最早的文學作品《詩經(jīng)》、《離騷》,而是這本如今已在中國失傳的《明心寶鑒》! 中西方的文化交流,最早大約可以上溯到秦漢時期。西漢時期張騫出使西域,大概是最早打通中西通道的。三國、魏晉以后,交流進一步加強,中國以絲綢和瓷器為代表的精良器物不斷輸往西方,樹立了一個東方文明富庶強國的形象,構筑了西方關于中國的美好想象。隋唐以來,西人陸續(xù)來華,交流加深。《馬可·波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