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的氣場

      http://www.fxjt168.com 2015年04月08日07:28 黃詠梅

        這些年來,文學就像是一個下崗工人一樣,一旦被人提及,人們總是憂心忡忡,甚至充滿了悲憫,文學沒有市場了,該怎么活?文學沒人讀了,真的會死掉嗎?諸如此類,幾乎成為了眾所周知的社會問題。可是,盡管如此,那么多年過去了,在文學被邊緣化這一公認的處境下,還是有人不斷地加入到文學創作的隊伍當中來,“70后”、“80后”、“90后”……文學江山代有人才出。這是我真正感興趣的問題,也是我在多年的文學創作中,深深體會到的文學的魅力所在——這是一種無法向世人解釋,甚至無法被世俗理解的復雜的魅力,因這種魅力形成了一個“場”,我且稱之為“文學場”。這個文學場跟我們所計較的文學市場沒有什么關系,文學場也不是時下流行的扎堆寫作,更不是一個相互哄抬、彼此酬唱應答的場所,文學場從某種程度來講,是一種氣場,一種因其引領和提升的精神力量而形成的氣場,它散發著獨特的、金貴的氣息。

        很多時候,我在想,我們所擔憂的文學在這個消費時代所面臨的各種問題,是不是由于我們自己對文學過于苛求了呢?在乎文學的市場效應和經濟效益,這是對文學的一種苛求,也正是這種苛求,使得文學在今天顯得很尷尬,它面臨著銷量與質量的對抗,面臨著熱和冷的對抗,同樣,我們將文學等同于一般的商品,讓她流落在市場的各個角落,這其實是對文學的輕慢。

        最近的一次遭遇使我印象深刻。有一天,我從單位出來,手里拿著一沓剛到的文學雜志,途中下起了雨,我便索性一頭扎進一家發廊剪頭發。一個20歲出頭的男孩接待了我,在剪頭發的過程中,為了擺脫他各種熱情的推銷,我隨手拿出一本雜志看,他也俯下頭來看:人、民、文、學……他念得有點慢,不是因為這些字復雜不好認,而是巨大的陌生感。這種陌生感,我從他念完“文學”這兩個字之后發出的一聲怪音感受到了。出乎我意料地,他笑了出來,笑得有點——羞澀。他邊笑邊說,啊,文學啊,好久都沒看過了……跟大多數他那個年紀的人無異,我知道他在看網絡小說,看手機新聞,看娛樂八卦,至于文學,他們所看的,也許只是讀書時代語文課本上的那些篇什。后來,男孩的話逐漸少了,在我剪完頭發,送我出門的時候,他把那沓雜志放進我手里,忽然說了一句:“老師,您慢走……”我愣了一下。他僅憑幾本文學雜志,就把先前稱呼我的“小姐”改成了“老師”,他甚至不知道我是個寫作者。

        我并不是說,被人稱為“老師”是多么虛榮的一件事。我是想說,文學的出現,是有其特殊的氣場的,文學的存在,無論遭受多少誤解、歧義甚至聳人聽聞的擔憂,它的意義從來沒有改變過。即使一個對文學知之甚少的人,即使一個再怎么被物質異化了的人,即使一個被各種名牌包裹得看不清楚自己的人,面對“文學”這塊名牌,他都會從內心里產生一種敬意,哪怕這種敬意是陌生的、神秘的甚至是無解的。

        對于一個寫作者來說,文學的氣場同樣充滿了魔力。寫作給我帶來最大的好處就是,能讓我過另外一種生活,能讓我實現現實生活中的各種不可能性,甚至能讓我成為一個現實生活的客人。這是一種特殊的體會,只有身處其間才能感受到。

        卡爾維諾說:“一部經典作品是這樣的一部作品,哪怕與之格格不入的現在占統治地位,它也堅持成為一種背景噪音。”我想,文學就應該堅持這樣的經典精神,在與之格格不入的信息時代、消費時代、娛樂時代中,堅持地、高貴地形成一種氣場,它的“大牌”程度足以讓眾生喧嘩成為一種名副其實的孤獨,足以讓沽名釣譽者感到身心疲憊,甚至相形見拙。

        在這個時代,我為自己還能進入并感受到文學的氣場而感到幸運和幸福。

      網友評論

      留言板 電話:010-65389115 關閉

      專 題

      網上學術論壇

      網上期刊社

      博 客

      網絡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