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值得認真研究的理論家

      http://www.fxjt168.com 2015年03月13日07:25 李小貝

        近日,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所馬克思主義文藝與文化批評研究中心、馬克思主義文學理論與文學批評研究室與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在京聯合召開了“堅持現實主義精神 深刻領悟藝術的人民觀——盧卡奇《審美特性》出版座談會”,來自北京的50余位專家學者參加了此次會議。與會學者圍繞《審美特性》一書在研究方法和觀點上的特色和啟示,如何推動國內馬克思主義美學研究,以及當下文藝創作和文藝批評的開展等問題進行了研討。

        《審美特性》一書是匈牙利著名哲學家、文學批評家盧卡奇后期的重要著作,由天津社會科學院徐恒醇研究員翻譯,社科文獻出版社2015年1月出版,這是該書全譯本在國內首次出版。徐恒醇認為《審美特性》是繼黑格爾之后闡釋性美學的集大成之作。與一般的美學研究不同,盧卡奇的美學研究不是從“美”或“美的本質”入手,而是從日常生活切入。由于藝術總是通過個體和個體命運的形式來表現人類,所以現實主義精神的真諦則在于藝術的真實性只存在于作品整體性與生活整體性的關聯之中。在徐恒醇看來,《審美特性》一書以哲學本體論和唯物辯證法的方法從哲學層面對審美和文學藝術做了全方位的考察和闡釋,具有歷史體系的、辯證的、分析綜合的特點。該書始終堅持正確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對文學藝術的分析涉及了全部哲學范疇,對我國美學研究有許多啟示,對文藝評論也能提供很好的理論支持。

        陸建德認為,盧卡奇是一個學術視野、理論建樹都非常全面的思想家,其著作對科學界、知識界都有很大的影響。《審美特性》一書涉及的文藝與美學的許多問題,在今天看來也仍然是熱點問題。該書對“拜物教”的相關論述,對如何看待時下我國出現的一些“拜物”現象是有啟發的。他希望會后大家能好好讀讀這本書。汝信認為,盧卡奇雖然不是正統的馬克思主義者,他的著作也未必都是成功的,但他是繼列寧、普列漢諾夫之后,真正意義上系統研究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家,他對“異化”問題、現實主義等問題的研究是了不起的。在今天,我國學術界應該下功夫研究一下盧卡奇。王一川的發言重點探討了藝術的反拜物化以及文化的物化問題,他認為當年盧卡奇在探討藝術對資本主義拜物化的批判時,藝術自身是擁有這一功能的,然而,現在他更關注的是在《審美特性》出版已50年后的今天,哪些藝術還可以承擔反拜物化的使命,藝術的反拜物化又是否還有其價值。曹衛東對盧卡奇一生的學術思想發展進行了非常清晰的概括與梳理,他認為盧卡奇的思想是復雜而多變的,他的一生經歷了由藝術到階級再到審美的過程,而每一次新的開始又都源于對過去的失望,是對以往問題的清算,而最終是向傳統的一種回歸。丁國旗認為,盧卡奇對機械反映論的批判、對藝術反拜物教的肯定,以及對于藝術解放功能的堅信,與他重視事物與事物之間聯系的“中介”有關,“中介論”思想啟示我們,只有回到日常生活的多維關系之中,回到個體和個體命運的生存之中,藝術才能既完成它的社會使命同時也能做到對藝術規律的尊重。關于盧卡奇研究的其他方面,張永清對學術文獻翻譯中存在的問題,以及怎樣更好地理解盧卡奇美學提出了建議,金惠敏梳理了在盧卡奇之后,對日常生活研究所形成的東歐學派、澳洲學派、伯明翰學派的情況,金永兵認為《審美特性》一書給我們提供的方法論作用是不容忽視的。除此之處,熊元義對當下文藝界與學術界諸多的“異化”現象提出了批判,趙勇對當下現實主義已難以產生“對抗的空間”表達了自己的擔憂,范玉剛對如何避免文化產業發展中出現的“文化無靈魂”問題提出了建立文化保護區的解決方案。

        大家還結合學習習近平文藝工作座談會講話,認為文藝工作一定要堅持實踐論的觀點,相信生活是創作的惟一源泉,這是文藝工作者必須堅持的藝術使命。文藝工作者只有投身到火熱的生活當中去,投身于人民群眾的偉大實踐中,與人民群眾打成一片,同呼吸共命運,作品反映出來的生活才會比實際生活更高、更強烈、更集中、更典型、更理想,也才能更有普遍性,更有藝術感染力。

      網友評論

      留言板 電話:010-65389115 關閉

      專 題

      網上學術論壇

      網上期刊社

      博 客

      網絡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