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馬克思主義文學批評家詹明信去世,享年90歲
著名馬克思主義文學批評家、哲學家弗里德里克·詹姆遜(Fredric Jameson,漢名詹明信),于2024年9月22日去世,享年90歲。
-
莎士比亞、中世紀與文藝復興文學研究國際研討會舉行
2024年是莎士比亞誕辰460周年,也是莎翁作品最著名的中譯者朱生豪先生逝世80周年。為此,9月20日至22日, 由浙江大學外國語學院中世紀與文藝復興研究中心和中國外國文學學會莎士比亞研究分會共同主辦的莎士比亞、中世紀與文藝復興文學研究國際研討會于浙江大學紫金港校區召開
ZUO JIA YIN XIANG
01葉芝:“優秀的逃遁主義詩人”
葉芝早年一直與他母親的家人住在斯萊戈郡。他們屬于新教宗主派(即與本地愛爾蘭天主教徒相隔離的英國后裔)。他父親是著名的畫家,他們舉家搬到倫敦,葉芝就在倫敦上學;葉芝回到都柏林,是為了在藝術學院深造。1887年,葉芝重返倫敦,參加了“金色黎明秘術修道會”,這是一個涉及禮儀服裝、宗教儀式、伊西斯烏拉尼亞圣殿的秘密團體。這個修道會研習巫術、神秘學、招魂術、占星術、煉金術和其他超自然領域,并且舉行降神會。
02“愛的導師”奧維德
雖然自奧維德被流放之后,他的許多作品被勒令移出羅馬的公共圖書館,但從公元9世紀開始,奧維德詩作的抄本又逐漸重現,并成為教會學校的拉丁文教材。從那時開他的影響力與日俱增,成為中世紀最受歡迎的古代作家之一。從文藝復興時期起,他的詩作不斷被譯成各國語言,深刻地影響了西方文學、繪畫、雕塑等多種藝術。他的作品游戲性與嚴肅性并存,成為后世了解希臘羅馬神話的重要窗口,對西方傳統影響深遠。
03約瑟夫·康拉德:一位世界公民的浪跡人生
康拉德不僅是《黑暗的心》的作者,還是一個有著20多年航海經歷的海洋夢想家,一個從小就浸淫在“大俄羅斯帝國壓迫陰霾”中的宿命論者,一個終于背井離鄉而帶著濃郁悲劇色彩的天涯浪子,一個最初只懂6個英文單詞卻最終享譽英語文學界的波蘭人,一個辯稱“小說即歷史”的社會觀察家,一個將寫作的巨網灑向歐洲、非洲、南美洲和印度洋的全球化作家,一個對西方現代文明尤其是歐洲文明有著深深懷疑的批判者,一個最早捕捉到跨越大洲和種族的強權運作模式,并對剝削、暴政與偽善大聲疾呼的世界公民。
04瑪格麗特·卡文迪什:同時代人眼中的“另類”女作家
在同時代人眼中,卡文迪什無疑屬于“另類”:在女性識字率幾乎可以忽略不計的年代,她著述不輟,并且每一部作品都選擇公開發表;在科學革命萌芽的時代,她敢于向皇家學會引以為傲的實驗科學發起質疑和挑戰;在女性以隱姓埋名為美德的社會環境中,她不僅大聲疾呼興辦女子教育,而且身體力行,積極參與各項政治和社會活動。
《基本粒子》:獻給苦難的一種解藥
初讀維勒貝克的讀者,確實很容易感到震驚與困惑:他取材大膽,筆鋒直指敏感問題;他的多部作品均充斥著情色描寫,并且到了詳細到不必要、令人不適的地步。然而一旦進入他的文學世界,種種奇遇就會撲面而來。
來源:文藝報|唐洋洋 2024/9/14
克彭“戰后三部曲”:虛無世界中的愛與潰敗
三部曲,如同連續向湖面擲出的石子,激起爭議。有一句措辭相當精準:“這本書只配用火鉗夾著”。克彭的作品,從創作主題到人物塑造大膽灼人,這來自于他的坦率。誠實的書寫總歸要揭起幾塊時代的遮羞布,曝光人類的疤痕和尚未愈合的創口。
來源:澎湃新聞|Luxuan 2024/8/21
《謎樣的人生》:“她的生命拒絕自我浪費”
《謎樣的人生》是阿加莎·克里斯蒂傳記中涉及感情生活最多的一本書。作者向讀者展示了一個感性的阿加莎。阿加莎通過她創造的故事,展現了自己的觀點:“平等是通過不斷的兩性意志斗爭實現的。戀人們總會吵架,我向他擔保說,‘因為他們不理解對方。而當他們理解對方時,他們就不再相愛了。’”
來源:澎湃新聞|孫竹 2024/8/13
《反抗的憂郁》:他的復雜已然足夠
這部小說講述的依然是一個關于心靈、政治、哲學和混亂、失序、欺騙的故事:遠道而來的“鯨魚馬戲團”駐扎在城里的科舒特廣場,為城市帶來一系列奇怪異象的同時也使之彌散著關于暴力的傳說,可悲的是,傳說終成現實,小城里的人因為迷失在馬戲團領導者“王子”的謠言和謊言中,打破平靜,發動暴動,使城市的一切都成為廢墟,雖然暴力終被制止,但是小城里的人們也都深陷心靈的枯井。
來源:來源:文藝報|符 曉 2024/8/9
《入夜的聲音》:體驗一種與國族時代共振的書寫
米亞·科托的短篇小說亦是這樣一種承認“存在”的“慶典”,它打破敘事文學和詩歌的邊界,用完全虛構但又極其可信的言說方式,賦予莫桑比克日常生活中大大小小的經歷以真實可感的細節與情感,揭示那片土地上共存的復雜人性。
來源:澎湃新聞|金心藝|Dzolan2024/7/29
賦予生命中那難以言說的一切以聲音
《有人將至:約恩·福瑟戲劇選》中的九個故事,九段平行的人生。地鐵里日復一日賣唱的吉他男,秋日教堂墓園里偶遇的“男人”與“女人”,遠離城市、不期望有人將至的“他”與“她”,一個夏日里出海未歸的丈夫與飽受記憶糾纏的妻子……
來源:文學報|何晶2024/7/11
《夢游人》:一場集體夢游
《夢游人》是布洛赫首部長篇小說,被譽為“繼《尤利西斯》之后不朽的杰作”。小說聚焦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歐洲30年的動蕩歲月,以三部曲的形式塑造了三代“夢游人”。夢游人行走在清醒與深眠、現實與夢境之間,是社會價值持續崩潰的時代人們精神境況的濃縮。
來源:文藝報|王希銘 2024/7/10
《劊子手之歌》:金宇澄盛贊的非虛構經典
正是這樣一個有暴力傾向的文學大師,卻為另一位暴力罪犯書寫了一部傳世的杰作:《劊子手之歌》。諾曼·梅勒以新新聞主義文學創作手法,在1970年代推出了這部震撼人心的藝術精品《劊子手之歌》,在美國文壇引起了強烈的反響,至今依然對非虛構寫作影響深遠。
來源:上海譯文(微信公眾號)|鄒惠玲 2024/6/21
大師寫大師:托賓筆下的托馬斯·曼
《魔術師》是一部小說,但它和一般虛構作品不同,它聚焦的是20世紀一位文學巨人的生平,有關他本人和家庭成員、朋友確鑿的事實與作家蒙罩著厚厚帷幕的內心秘密與欲望,以及走馬燈般變幻動蕩的外部世界圖景,在托賓的編排、想象中盤纏交錯,孵化出一部虛實相間的龐大文本。
來源:文匯報|王宏圖2024/6/3
《騙子的化裝表演》:雙重密寫的諷世之書
《騙子的化裝表演》當中層層嵌套的故事,那些真真假假的圈套,如同一個接一個不期而遇、令人破財受窘的玩笑,不斷印證著作者的思想。至于“忠誠號”客輪那趟魚龍混雜的密西西比河旅程,則無疑構成了我們生命歷程的某種莎士比亞式象征。
來源:文學報(微信公眾號)|陸源 2024/5/28
伍爾夫作品中的天氣
在英國現代主義先鋒作家弗吉尼亞·伍爾夫的作品中,天氣是極為常見的元素,也是她最為青睞的主題之一。在伍爾夫小說中,天氣經常被賦予象征意義或隱喻功能,起到了多重敘事功能,在推動故事情節的發展、參與人物形象的塑造、表征角色的思想情感、展現角色心理、營造敘事情調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
來源:澎湃新聞|黃重鳳2024/5/6
劇版《雷普利》如何“魔改”原作
面對帕特里夏·海史密斯的經典之作,不拘于“忠實原作”,經他大刀闊斧的“魔改”,劇作和拍攝放大了小說為人熟知的特質,又比原作者海史密斯走得更遠。
契訶夫戲劇里的“黑暗森林法則”
《林妖》是契訶夫意圖走出危機的一次不算成功的嘗試,但在其創作和思想發展史上的地位卻十分重要。它有自己的明確的劇情主線,表現出契訶夫作為一個接受過專業科學教育的醫生和作家對俄國的地理文化、當時的社會歷史環境和傳統民族意識的獨特思考……
軀殼、意志與靈魂
《邁克爾·K的生活和時代》以上世紀70年代末南非種族隔離為背景,雖然展現的是底層黑人主角的生存困境,但當代觀眾一樣會對其中折射的深刻命題產生共鳴。
歐也妮·葛朗臺的“幻滅”
《歐也妮·葛朗臺》被法國文學界譽為一部“最優異的經典悲劇”,在人類邁入21世紀的今天,依舊扣人心弦。法國作家兼導演馬克·杜甘聲言:“歐也妮·葛朗臺今朝還在跟我們懇談”。
《好人赫德》:隨波逐流的“末人”
該劇以“貧窮戲劇”的方式進行表演,演員穿著日常的服裝,舞臺上亦沒有嘩眾取寵的設計,其簡約的工業化實用風格帶有現代主義堅硬、冰冷的特征,猶如一座包豪斯監獄,契合戲劇的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