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津:在革命文物中回望紅色歷史
“這張是‘十五烈士’殉難照片,15位熱血青年,雖鐐銬加身,卻毫無懼色,浩然之氣充滿天地間。
-
中國電信博物館全新開館
6月20日,中國電信博物館開館儀式在北京舉行。
關鍵詞:  電信博物館2021-06-29
-
中國第一文物的真面貌
北京故宮博物院原寧壽宮里,珍藏著十枚鼓形刻石,這就是被稱為中國第一文物的石鼓。
關鍵詞:  石鼓文2021-05-18
-
敦煌飛天形象的變遷
莫高窟112窟(中唐)反彈琵琶伎樂飛天與坐部伎 漢代佛教東傳,至南北朝時期又與魏晉玄學相互影響,逐漸與中國的儒、道文明相融,至唐代完成第一次文化融合。
關鍵詞:  敦煌飛天2021-05-02
-
故宮陶瓷館明天重開張
新石器時代的陶器,古拙的花紋是先人們留給我們的信;宋代,名瓷名窯遍及大半個中國,最具代表的是汝窯、官窯、哥窯、鈞窯和定窯五大名窯;元代的青花瓷幽靜高雅;到了清代,雍乾瓷器各具特色……明天,閉館兩年多的故宮陶瓷館遷至武英殿重張,娓娓講述8000年中國陶瓷傳奇。
關鍵詞:  故宮陶瓷館2021-04-30
-
現代科技“喚醒”故宮200余歲貼落
200多年前,乾隆皇帝在自己精心設計的符望閣內添了一幅巨型貼落,4米多高、近3米寬的墻面有一幅錯落有致的青綠山水;200多年后的今天,故宮博物院的匠人們用最穩妥的科技手段為這件《蔣懋德畫山水圖貼落》全方位體檢,量身設計修復方案,用傳統手藝撫平折痕。
-
“活起來”的文物 每一件都這么好看
閱讀提示 3月20日,國家文物局“考古中國”重大項目工作進展會在四川成都召開,公布了四川廣漢三星堆遺址的重大考古發現——新發現6個“祭祀坑”,已出土包括金面具殘片、青銅大口尊、頂尊跪坐人像、象牙等在內的重要文物500余件。
-
三星堆和二里頭為何有這么多“同款”文物
沉睡三千年,一醒驚天下。
關鍵詞:  三星堆2021-03-26
-
看新疆博物館讓文物重煥“青春”
在新疆博物館文物科技保護中心,工作人員在修復寶花鳳紋錦袖暗花綺袍。
關鍵詞:  新疆博物館2021-03-24
-
科技助力壁畫保護與藏經洞文物數字化
3月19日,騰訊與敦煌研究院共同簽署新三年戰略合作協議,助力敦煌文物深度數字化保護。
-
神秘三星堆 考古再解謎
眼部有彩繪的銅頭像、華麗的金面具、精美的牙雕、青銅神樹……四川廣漢三星堆遺址重要考古發現與研究成果近日發布。
關鍵詞:  三星堆2021-03-22
-
甘肅簡牘博物館 見證“片”語言萬事
在紙張面世之前,中國人利用竹簡與木牘作為書寫載體。
關鍵詞:  甘肅簡牘博物館2021-03-19
-
位于巴黎北方的蒙馬特博物館
蒙馬特位于巴黎北方,每年吸引大量觀光客享受活躍的藝術氛圍。
關鍵詞:  蒙馬特博物館2021-03-17
-
與古為新,走進“遙遠的故鄉”
人類制造“物”,博物館收藏“物”。
關鍵詞:  《博物館說》2021-03-17
-
激活塵封記憶直抵文化奧秘
由中宣部文藝局、文化和旅游部藝術司、國家文物局博物館與社會文物司組織制作的一檔微紀錄片形式的短視頻節目《博物館說》,近日在“學習強國”學習平臺、中央電視臺科教頻道陸續播出。
關鍵詞:  《博物館說》2021-03-17
-
以開放包容的境界與心胸擁抱世界
王旭東 紫禁城建成六百年展覽現場 故宮博物院典藏如意展 “我們要借全社會的力,共同來把人類珍貴的文化遺產保護好、研究好、傳承好,來發揮不同文化、不同文明之間相互交流互鑒的作用。
關鍵詞:  故宮博物院2021-03-17
-
看《博物館說》 在短視頻中領略國寶風采
河北博物院的長信宮燈、吉林省自然博物館的中華秋沙鴨、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的軍號……這些我們或熟知或不甚了解的“國寶”,自2月8日起匯聚在《博物館說》短視頻專題,陸續在學習強國、人民網、央視網、光明網等主流網站,以及芒果TV、愛奇藝、快手等視頻平臺上線,并于3月1日起在央視科教頻道播出。
關鍵詞:  《博物館說》2021-03-02
-
歷代文人愛硯趣談
歷代文人用硯、愛硯、藏硯、論硯,為一方硯臺賦予了無限的人文色彩。
關鍵詞:  硯2021-03-01
-
博物館里尋味一個中國年
天龍山石窟佛首、婦好鸮尊、五牛圖、簪花仕女圖……今年春節,一批深藏在博物館里的文物突然“火”了,也讓許多博物館的門票“一票難求”。
關鍵詞:  博物館2021-02-21
-
建設世界一流美術館 讓全球共享中國文化魅力
吳為山 千年土地翻了身(布面油彩,1963年 中國美術館藏) 董希文 作 “美在耕耘”展覽現場 2021年的春天對全國政協常委、中國美術館館長、中國美術家協會副主席、著名雕塑家吳為山而言,有兩件事意味深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