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作家網>> 安徒生獎60周年 >> 正文

      國際兒童文學澳門論劍

      ——中國澳門 2006 國際兒童讀物聯盟(IBBY)第 30 屆世界大會綜述

      http://www.fxjt168.com 2016年03月31日21:38 來源: 湖南科技學院學報第28卷 第2期2007年2月 王泉根

        一

        2006 年 9 月 21 日,來自世界 54 個國家的論的 500 多名代表,無不為大會東道主精心選擇在這樣一個充滿童話色彩而又具有一流現代會展設施的場址開會感到興奮和新奇,因為這是一次關于兒童、兒童讀物、兒童文學的全球性盛會——“中國澳門 2006 國際兒童讀物聯盟(IBBY)第 30 屆世界大會”。國際兒童讀物聯盟(以下簡稱“IBBY”)是與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聯合國兒童基金會有正式咨商關系的非贏利性國際非政府組織,1953 年在瑞士蘇黎世創立。IBBY 的宗旨是:通過兒童圖書促進國際間了解;使全世界各地兒童都有機會接觸到具有高文學水準和高藝術水準的圖書;鼓勵并支持各國、尤其是發展中國家的高品質圖書的出版和發行;對那些致力于兒童和兒童文學事業的人們提供援助和培訓;激勵兒童文學領域的研究和學術事業。IBBY世界大會每兩年召開一次,大會頒發國際兒童文學最高獎——安徒生獎。半個世紀以來,IBBY 所開展的各類活動在全球產生了廣泛的影響,有“小聯合國”之譽。目前,全世界已有包括中國在內的 69 個國家成立了 IBBY 的國家分會。上個世紀 80 年代改革開放的中國,引起了 IBBY 的極大關注。1986 年中國正式參加 IBBY活動。1990 年在北京成立了 IBBY 中國分會——CBBY。CBBY 首位主席是著名兒童文學作家嚴文井,現為著名少兒讀物出版家海飛。

        在一片歡快的中國民族吹打樂曲聲中,澳門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何厚鏵、IBBY 主席彼得•施耐克、中國版協主席于友先先生等為大會剪彩。CBBY 主席海飛在致詞一開頭就抑制不住內心的激情:“經過 2190 天的漫長等候,IBBY 第 30 屆世界大會今天終于在中國召開了!”

        2190 天,這的確是不短的日子!自從 1996 年 IBBY 歷任主席多次向中國分會提出,希望在全球人口最多、兒童讀者群最大的中國舉行 IBBY 世界大會,中國分會在報請國家新聞出版總署等同意,正式承諾第 30 屆大會在中國舉行以來,CBBY 為開好這次大會做了大量的籌備工作,先后召開了大大小小 50 多次籌備會、座談會、新聞發布會等。須知,IBBY 在亞洲只在日本(1986 年)、印度(1998 年)舉行過世界大會,中國是主辦 IBBY 世界大會的第三個亞洲國家。

        國際兒童文學澳門論劍的基調是 8 個議題:我們的文學——兒童論壇;兒童文學與道德規范;兒童文學與理想世界;兒童的自由與空間;兒童讀物與多媒體時代;哈里•波特現象的思考;弱勢兒童的閱讀。

        二

        論文報告是 IBBY 大會澳門論劍的重心。從 9 月 21 日至 23日,IBBY 連續舉行了三天會議,21 日上午與 22 日上午為主會場全體大會,其余均為 8 個分論壇的研討。

        21 日上午的主會場全體大會主題是“兒童閱讀的權利”,因有開幕典禮等活動,故只安排了三位代表發言:南非布萊恩•瓦法瓦洛瓦先生《非洲兒童圖書的出版與發行:機遇與挑戰》;韓國康禹鉉先生《給孩子以自由與空間:韓國南怡島國際圖書節》;中國作家秦文君女士《兒童文學,點亮世界的光芒》。

        22 日上午的主會場全體大會,前半段主題為“兒童圖書——社會的形象或變革的推動者”,有 4 人發言:中國王泉根教授《兒童文學的美學責任與人的發展》;日本島多代女士《穿越時空和文化的藝術——圖畫書》;法國伊莎貝爾•謝弗列女士《聽、看、讀:兒童文學的三個方面》;2006 年林格倫獎獲得者美國女作家凱薩琳•帕特森與瑞典林格倫獎評委 Birgitta Fransson 女士的現場訪談。后半版的主題是“為兒童寫作,為將來寫作”,有 2 人發言:中國作家張之路先生《用什么感動我們的孩子》,墨西哥阿麗莎•博尼拉•瑞斯女士《鏡與窗:在培養公民讀寫能力中書籍的價值——墨西哥人的經驗》。

        兩場全體大會來自 7 個國家的 9 位代表發表的報告,充分體現了本次大會的總主題:兒童文學對于社會發展、人的發展,特別是兒童發展的文化擔當和現實意義。人類進入 21 世紀,面臨著種種新的機遇、挑戰和困惑,在這樣的時刻,兒童文學越來越顯示出它的重要性和文化價值。墨西哥阿麗莎•博尼拉•瑞斯女士從公民教育立論闡釋兒童文學的普世價值。她認為“公民”與三個詞相關:智慧、權利、參與。上個世紀的公民只要求能學會簡單讀寫;而在 21 世紀知識經濟時代,公民不但應能通過文字進行閱讀和聯想,并能尊重自己與尊重別人,做到能讀能寫能思考,能擔負社會責任。而兒童讀物正是最佳的公民教育載體。兒童文學尤如鏡子和窗口,能使未來的公民(少年兒童)從中發現自己、認識自己,同時也為他們打開了解和認識他人與世界的窗口。墨西哥開展的五年(2001-2005)兒童閱讀推廣活動,共有 2300 種、1.7 億冊圖書進入全國各州的學校。選擇圖書的重要標準之一,就是立足于提升公民教育質量,使公民能了解世界與人類幸福的需要,認識國家在世界中的地位,幫助兒童溶入社會,認識自己的責任,學會如何與別人相處。

        秦文君認為,兒童文學不是一種簡易的文學,而是要用單純有趣的形式講敘民族甚至全人類的深奧的道義、情感、審美、良知。它運用想象力、英雄主義、游戲精神三大法寶完成它在美學、藝術上的追求。但所有這一切都要建立在健康之上,沒有暴力和性。這是體現兒童文學精神純潔的首要保證。兒童文學的創造之源中應有道德的成分,同時還須對兒童視角,對兒童審美趣味有深刻的把握。只有這樣,兒童文學作家才能寫出感動自身、感動兒童,同時也感動全人類的作品。張之路在大會發言中與秦文君一樣,提出了兒童文學作家應用什么感動我們的孩子,感動全人類?他對當今兒童讀物的某種傾向十分擔憂,“兒童讀物中,感情的缺失,是非的缺失,道德的缺失、文學的缺失,成人世界日益商業化的競爭過早的進入了兒童世界。娛樂至上的傾向日益嚴重!使得兒童幼小的心靈還得不到安全而又安靜的成長過程而就飛快地‘成熟’了。”張之路結合自己的創作體驗和具體作品,強調兒童文學作家的社會責任意識: “兒童文學是以陶冶兒童情感為主要目的。同時,兒童文學也與社會其它力量共同擔負起教育兒童對美的認識,人生的價值取向以及責任感的形成等諸多目的。”法國伊莎貝爾•謝弗列結合歐洲兒童文學的發展歷程,論述了口述、文字、圖畫也即聽、讀、看是兒童文學的三種基本傳授形式。但在今天,傳統兒童文學正受到影視、電子游戲和廣告的強力沖擊,“這些新興媒介是與想象、游戲和誘導有關的產業,它們可利用的預算遠比投入圖書的更重要,目標就是占有更大的市場。”但這些新興媒介的“出口策略看起來并不重視國家文化,它們的傳播模式也回避了必要的兒童文化問題。它們引導我們回到那種圖畫和文盲的原始關系中”。伊莎貝爾不禁發問:如此之快、

        如此強大的文化產品全球化,是否會阻礙任何的自我思考和文化多樣性?21 世紀的兒童文學和兒童讀物,能否利用這些新興媒介,生產出新的國家或地域性的兒童文化?這是全體兒童讀物工作者面臨的共同課題。

        王泉根的大會發言認為 21 世紀的世界兒童文學,在經濟全球化、政治多元化、交通立體化、信息網絡化的“全球化”浪潮中,承擔著比以往任何時期更為重要,而實際的關心、化育人類未來一代精神生命健康成長的使命。兒童文學是沒有國界的,兒童文學是最能溝通人類共同的文化理想與利益訴求的真正意義上的世界性文學。正是在這樣一種背景下,王泉根提出 21 世紀世界兒童文學應當把“以善為美”作為自己的美學旗幟與價值理念,把以善為美——勸人向善、與人為善、避惡趨善、懲惡揚善、擇善而從,這樣的信念通過藝術形象化的審美途徑,生動地傳達給孩子們。

        三

        兒童文學是為兒童服務的文學,但是,從來有關兒童文學的會議都只有大人的聲音而聽不到孩子的聲音,由中國舉辦的這次第 30 屆世界大會終于出現了突破——孩子們登上世界論壇,發出了自己的聲音。這就是本次大會 8 個分論壇中最具特色的論壇——“我們的文學•兒童論壇”。9 月 21 日下午,在同時舉行的多場分論壇中,“兒童論壇”吸引了眾多的與會代表,包括 IBBY 主席彼得•施耐克先生。在著名兒童教育專家盧勤女士簡短的引言之后,一場全部由兒童自己主持、自己論述的論壇開始了。來自中國內地、香港、澳門和美國、印度的 17 位少年兒童,登臺發表了自己的論述。筆者注意到,中國兒童至少有一半都是用流利的英語演說的。17 位孩子圍繞“兒童文學與社會發展”這個大會總主題,暢談了:閱讀告訴我什么是愛;閱讀為我打開知識的寶庫;閱讀讓我體會友情的真諦;閱讀給我面對困難的勇氣;閱讀讓我懂得成長的責任;在閱讀中思考;分享閱讀的快樂。來自中國江西南昌的盲童魏冠沖《閱讀伴我成長》,與來自美國的女孩尼亞尼•菲林斯《我的爸爸》的演講,令不少聽眾感動得落淚。他們從優秀的兒童文學讀物中汲取精神養料,戰勝常人難以想象的孤獨、苦難和疾病,終于快樂地站了起來。魏冠沖說,當他聽完同伴為他讀的美國盲聾女作家海倫•凱勒的作品《假如給我三天光明》以后,從中獲得了巨大精神,他不但成為品德兼優的學生,還學會了彈奏鋼琴、歌唱,在全國盲童藝術節上榮獲一等獎。孩子們用自己的實例向與會代表呼吁:少年兒童的成長離不開優秀讀物,請全社會多多關心兒童,支持兒童文學事業吧!

        本次大會的其他 7 個分論壇同樣精彩紛呈。在“兒童文學與道德規范”、“兒童文學與理想世界”的兩個分論壇中,大家將焦點都集中在兒童文學的道德承諾與美學責任,如何在傳媒多樣、道德缺失、精神滑坡的當今世界,堅守文學的品質,護衛兒童文學的資質,反對戰爭,反對暴力,反對一切有損于兒童成長的惡俗與惡習。這方面發表的主要論文有:瑞典 Jan Hansonn 先生的《瑞典兒童文學中的道德規范以及瑞典兒童文學的推廣》,立陶宛Coreta Jakonyte 女士的《新的現實主義挑戰的文學:為后蘇維埃的立陶宛兒童創作的小說》,西班牙 Mari Jose Olaziregi 女士的《少數民族文學中關于兒童和暴力的文學——巴斯克文學實例》,智利Maria Eugenia Coeymans 女士的《兒童文學與道德規范》,加拿大Anne Laurel Carter 女士的《為巴勒斯坦兒童講真話》,斯洛文尼亞Tilka Jamnik 女士的《家庭閱讀實現理想世界:兒童文學提高所有家庭成員的文化修養》,美國 Linda Veltze 女士的《道德引領我們行動:玻利維亞的服務學習》,伊朗 Mehri Parirokh 女士等的《使兒童樹立哲學思維:對兒童故事的內容分析》,印度 Deepa Agarwal女士的《印度的兒童讀物:現實世界與理想世界》,以色列 MiriBanuch 女士的《當代以色列兒童文學中的道德規范》;烏干達 AlexBangirana 先生的《文學理想世界》,南非 Carol Smith 女士的《洋娃娃角色——人權、實踐中的包容和多樣性》,以色列 CelinaMashiach 女士的《全球本土化童年:以色列兒童文學中對童年的

        解釋》等。當今世界兒童讀物中的最大亮點之一是圖畫書,因而對圖畫書(或稱繪本)的研討,自然成了“兒童讀物與多媒體時代”、“兒童繪本的發展趨勢”分論壇的熱門。中、日、韓三國代表對此格外關心。中國方衛平先生的《圖畫書在中國大陸的興起》、韓國 EunHye Son 女士的《美國出版的圖畫書中反映的韓國人與韓國文化》、日本 Akin Nakao 先生的《兒童讀物與媒體的結合》,日本 Okiko Miyake 女士的《兒童圖畫書的表現力的發展與可能》,日本 TadashiMatsui 先生的《圖畫書博物館:論為兒童讀物保存原創插圖》等論文,都引起了大家的興趣。這方面的重要論文還有:斯洛文尼亞 Igor Saksida 先生的《斯洛文尼亞兒童圖畫書的發展趨勢》,美國 Linda M•Pavonetti 女士的《國際兒童圖畫書的藝術走向 2006年安徒生獎插圖作品》,以色列 Nurit Shilo-Cohen 女士的《兒童圖書插圖的以色列博物館獎》等。

        英國女作家 J•K•羅琳的《哈利•波特》現象已成為 21 世紀初葉的一個最大的全球性兒童文學事件。在“哈利•波特現象的思考”分論壇中,中西方與會代表各抒己見,試圖從哈利•波特現象中尋找到兒童文學的一些根本性問題。中國孫建江先生的《哈利•波特現象的思考》、王蕾女士的《〈哈利•波特〉為我們提供了怎樣的啟示》、蘇文清女士的《〈哈利•波特〉與主體間性哲學:〈哈利•波特〉對當代童話創作的生態學啟示》等,主要就《哈利•波特》文本的內部特質作了探討。王蕾分析了厚達數百萬字的《哈利•波特》為何能在網絡時代、讀圖時代深深地吸引兒童,既為渴望激動的兒童文學帶來新的閱讀沖擊,又為想象力日漸衰微的當代文學提供有益的啟示,其根本原因在于作者羅琳站在兒童權利的立場來塑造人物,把自己的寫作立場定位在兒童本位,通過虛構和現實世界的對比描寫,來維護兒童的權利,張揚兒童的潛質,使小讀者深切地體驗到少年作為主角英雄、成功人士的快樂、滿足和感動。關于《哈利•波特》與童話創作、與幻想世界、與兒童自由精神等的討論,這方面的重要論文還有:土耳其Gulcin Alpoge 女士的《哈利•波特現象的思考》,印度 Nilima Sinha女士的《印度的“波特熱”》,匈牙利 Pal Bekes 先生的《兒童文學在哈利•波特之后還有生命力嗎?》,西班牙 Mónica Dominguez Dérez 女士的《加利西亞語的〈哈利•波特〉:衍生翻譯的范本》,美國 Margaret A.Chang 女士的《一個孩子,一只猴子,加上一群龍和一群惡魔:哈利•波特現象思考》等。關注“弱勢兒童的閱讀”是本次大會引人矚目的又一論點。來自澳門的女作家沈尚青以《自閉兒童和智障兒童可以養成閱讀習慣嗎?》為題,與大家分享自己的一段親身經歷:她如何將因出生時大腦缺氧受損造成自閉癥的長子,經過十多年的耐心教育和循循善誘,終于使孩子走出自閉,成為能讀能寫能溝通的健康少年。印尼 Murti Bunanta 女士的《弱勢兒童的閱讀:低幼讀物的益處》,泰國 Atchara Pradit 女士的《在泰國的小學推廣閱讀》,南非 Jay Heale 女士的《開普敦的弱勢兒童和公共圖書館》,新西蘭Elizabeth Limbrick 女士的《在新西蘭縮小讀寫能力的差距:文學在其中的作用》,玻利維亞 Gaby Vallejo 女士的《為了不再孤獨》等發言,從不同側面提出了關心弱勢兒童閱讀的對策、方法與經驗,引起了與會代表的廣泛興趣。兒童的閱讀要從娃娃抓起。9 月 23 日下午,本次大會特意安排了一個有關閱讀推廣的活動——“開始閱讀”,或“Book Start閱讀起步走”。這一活動由英國 Book Start 閱讀起步走運動總部主辦,邀請到來自英國、日本、哥倫比亞、泰國等國的主講者,介紹他們國家開展“Book Start 閱讀起步走”的經驗和成效。據介紹,這是一項 1992 年于英國發起的國際性閱讀推廣運動,其具體做法是將閱讀禮袋免費贈送給嬰幼兒父母或保姆,禮袋里裝有包括適合嬰幼兒的圖畫書與閱讀指示文字。這一活動使“兒童閱讀運動”剛剛起步的中國與會代表大開眼界,同時也使我們深感兒童文學作為一項系統工程,實在有著太多的事情需要我們抓緊去做。

        四

        當今世界上最著名的兒童文學與讀物獎項有:國際安徒生獎,美國紐伯瑞獎,瑞士林格倫獎,美國凱迪克獎,德國青少年圖書獎,英國卡內基獎,波隆納獎等。國際安徒生獎是由 IBBY 于 1956 年創設的國際性文學大獎,每兩年舉行一次,獎勵在世的一名兒童文學作家(1956 年開始)和一名兒童插圖畫家(1966 年開始),以此褒獎和感謝他們以全部作品為世界兒童文學事業做出的持久而卓越的貢獻。國際安徒生獎由丹麥女王瑪格麗特二世任最高監護人,并以世界童話大師安徒生的名字命名。獎品包括一枚金質獎章和一份證書。這是世界兒童文學的最高榮譽,因而有“小諾貝爾獎”之譽。歷屆 IBBY 大會的重要內容之一,就是舉行國際安徒生獎的頒獎。

        9 月 21 日晚上,IBBY 澳門大會在招待晚宴的盛大宴會廳里,進行了 2006 年國際安徒生獎的頒獎儀式。國際安徒生獎評選委員會主席、美國西北大學教授杰佛瑞•蓋瑞特作了將近 40 分鐘的主題發言,就本屆安徒生的評選經過及獲獎作家作品作了充分說明與評介。2006 年國際安徒生得主為新西蘭女作家瑪格麗特•梅喜,插圖獎獲得者為德國畫家沃爾夫•埃爾布魯!,敻覃愄•梅喜1936 年出生于新西蘭,長期在基督堂市圖書館工作,1980 年后成為專職作家。她 7 歲時寫下了第一個故事,1967 年出版第一本兒童文學作品《牧場上的獅子》。她的兩部小說《難以忘懷》和《大變動》,分別于 1982 年和 1984 年兩度贏得英國卡內基大獎。瑪格麗特•梅喜是一位多面手,她的創作涉及兒童文學的多種文體,小說、童話、童詩、故事、圖畫書樣樣精專。2006 年國際安徒生獎評審團對她的評價是:“瑪格麗特•梅喜是當今世界最富創造力的語言再造者之一,她的語言富有詩意、魔力和超自然的元素。她的全部作品為我們提供了一種龐大的、神秘的,然而也是非常個性化的、充滿隱喻色彩的舞臺,充分展現了童年與青春期的體驗。她為孩子們創作的詩歌、童謠同樣也非常重要。”瑪格麗特•梅喜在獲獎演說中向全體代表大聲呼喚:“我們都是被故事團結起來的人,我們都是被語言團結起來的人。我們都是因獻身兒童文學而被團結起來的人。”IBBY 主席彼得•施耐克在祝辭中說:“科學屬于成人,而詩歌、夢則屬于兒童。這個世界不能沒有詩歌,沒有夢!

        國際安徒生獎除正獎外,還有一名提名獎。2006 年的提名獎頒給了中國作家張之路。至此,中國共有孫幼軍(1990 年)、金波(1992 年)、秦文君(2002 年)、曹文軒(2004 年)、張之路(2006年)五位作家榮獲安徒生獎提名獎,另有裘兆明(1990 年)、楊永青(1992 年)、吳帶生(2002 年)、王曉明(2004 年)、陶文杰(2006年)五位畫家榮獲插畫獎的提名獎。中國作家跟安徒生獎只有一步之遙。這一步之遙的差距和原因究竟在哪里呢?

        9 月 22 日晚上,IBBY 第 30 屆世界大會組委會常務副主席劉海棲,邀請與會的現任國際安徒生評選委員會主席、美國西北大學教授杰佛瑞•蓋瑞特先生與新當選的下屆國際安徒生獎評選委員會主席、伊朗評論家若荷瑞莎•格海尼女士,與與會的中國兒童文學作家秦文君、張之路,評論家王泉根、方衛平、孫建江、班馬、朱自強以及《讀書人》雜志總編輯陳曉梅、王蕾等,就安徒生獎的評審標準、程序、評審團成員的條件等相關問題進行了座談。作為世界兒童文學最高榮譽的安徒生獎,其宗旨在于推動兒童閱讀,提升文學和美學的藝術境界,建立兒童正面的價值觀,促進世界和平。因而安徒生獎的得主,不僅在藝術上應有卓越的成就,而且他們的作品必須對世界兒童產生積極、健康的精神鼓舞。與此同時,國際性也是衡量的另一項標準,雖然各國分會推薦的侯選人無疑都在當地兒童文學界具有崇高地位,但同時也要看他們的作品對其他國家有否具有實質性影響。IBBY 正是期望通過安徒生獎鼓勵兒童文學創作與翻譯推廣,以期達到世界交流的目的。

        國際安徒生獎自 1956 年頒獎以來,迄今已有 27 位兒童文學作家獲此殊榮,極大部分集中在歐美,其中美國 5 人,英國、德國、瑞典、巴西各 2 人,法國、意大利、愛爾蘭、丹麥、芬蘭、荷蘭、挪威、西班牙、奧地利、捷克、澳大利亞、新西蘭各 1 人,亞洲國家只有日本、以色列各 1 人獲獎。至于安徒生獎的插畫獎,自 1966 年頒獎以來,共有 21 位畫家獲獎,多數也在歐美,亞洲國家有日本 2 人、伊朗 1 人獲獎。2000 年,河北少兒出版社取得版權,一次性出版了包括瑞典林格倫、意大利羅大利、德國凱斯特納等安徒生獎得主的作品在內的 25 卷本《國際安徒生獎獲獎作家書系》,這是國際安徒生獎得主的作品首次集中出版。安徒生獎評選委員會對中國出版界的這一舉動,至今仍然深表欣慰和感激。

        在談到安徒生獎評審團成員的遴選條件時,美國與伊朗的兩位新老主席都不約而同地提到了國際性與獻身精神。評審團由 10人組成,主席作為負責人但沒有投票權,每屆評委任期為二年,可以連任二屆(4 年)。評委由 IBBY 各國分會推薦。但評委必須精通英語,而且要有第二外語的基礎,以便能了解更多的國家作品,同時最好能在德國慕尼黑國際青少年圖書中心做過三個月的訪問或義工,因為那里是國際少兒圖書最大的收藏、研究、推廣中心,有此三個月的經驗,就能對世界兒童文學有更廣泛的了解與全球眼光。評審團成員平時都得關注世界兒童文學的發展動向和最新作家作品,因而需要花費大量時間、精力甚至財力(用于購書和參加相關的國際會議),所有這一切,都是在完成自己本職工作以外的事情,而且還得自掏腰包。杰佛瑞•蓋瑞特教授說,他這次從美國芝加哥到澳門開會,還要再去其他國家,只得到IBBY1000 美元的資助,其他都得自掏腰包。因而參與 IBBY 與安徒生獎評審團的成員,必須有奉獻世界兒童文學事業的獻身精神。

        安徒生獎評審團對每屆獲獎者的產生都十分謹慎,因此評選過程較長。由于候選人均由 IBBY 各國分會推薦,每個國家都有不同的文化,表現在童書上就會產生迥異的藝術手法與風格,因此評審團的每位成員必須對世界各國的兒童文學與藝術發展有深入廣泛的了解。文字和圖像都是傳達知識給兒童的一種語言,評審團的每一位成員必須對這種語言達成共識,以其專業背景、文化差異、藝術品位與幽默感,對兒童文學的見解等,在評選過程中各抒己

        見,經過反復討論、篩選,最終形成共識,評出真正名符其實的國際安徒生獎得主。

        金龍飯店的座談使到場的中國兒童文學工作者獲益非淺,同時也深感加強中外兒童文學交流尤其是理論研究與學術交流的緊迫性與必要性。中國兒童文學要走向世界,首先必須融入世界兒童文學的交流大平臺,通過交流互相認識、了解、溝通、對話,從而達成共識。為了加快與國際兒童文學理論界的對話與溝通,北京師范大學中國兒童文學研究中心正與國外兒童文學理論界合作,計劃翻譯出版一套中文版的《當代西方兒童文學新論譯叢》;與此同時,該中心承擔的國家社科基金項目《科幻文學理論研究與學科體系建設》的結項成果,共計 3 套 15 種著作,即將在明年由三家出版社出版,其中就有多部西方科幻文學最新研究成果的譯著。中國兒童文學要走向世界,讓世界認識中國兒童文學,兒童文學理論工作者實在責任重大,形勢逼人。這次澳門大會使他們深切地體會到了這一點。

        除了國際安徒生獎的頒獎以外,IBBY 澳門大會還在 9 月 22日上午舉行了“朝日閱讀促進獎”的頒獎。該獎由日本《朝日新聞》提供資助。從 1988 年開始實施,由 IBBY 頒發給那些為促進青少年閱讀工作做出持久、杰出貢獻的團體或機構。“2006 年朝日閱讀促進獎”得主為來自蒙古的姜巴和波蘭的科茲明斯卡。獎品包括 1 萬美元獎金和獲獎證書?破澝魉箍ㄍㄟ^短片介紹了波蘭開展兒童圖書閱讀推廣活動的經驗,這就是家長堅持每天向孩子

        閱讀 20 分鐘,波蘭全國有 1000 多個城鎮參加了這一活動。蒙古姜巴向大會介紹了利用馬和駱駝把圖書送給兒童的“流動圖書館”閱讀推廣的情況。姜巴是一位詩人,他用蒙古語朗誦了一首名為《駱駝怎么來到學校》的詩,詩歌大部分都是用模仿聲表達的,他的豐富的表情贏得了熱烈的掌聲。大家仿佛看到兒童文學書籍伴隨著駝鈴聲、馬蹄聲給蒙古包的孩子們帶去的歡笑聲。中國著名兒童文學作家高洪波說:“兒童文學是快樂的文學,適合 9 到 99

        歲的人閱讀!1970 年國際安徒生獎得主、意大利著名兒童文學作家賈尼•羅大利則說:兒童文學作家“帶著激情,真誠地、富于想象地去尋找”,“去寫能使孩子們歡笑的故事。世界上沒有什么東西比孩子的笑更美的了。如果有一天,世界上所有的孩子都一起歡笑,所有孩子,無一例外,那么這一天將是偉大的一天——讓這一天到來吧!”

        正是為著全世界孩子們的幸福、歡笑和精神生命健康成長, 2006 年 9 月,世界 54 個國家的 500 多名代表齊聚中國澳門,共同探討發展繁榮世界兒童文學與讀物的大計良策;在 9 月 23 日晚上的閉幕晚宴上,他們相約,兩年之后的 2008 年 8 月 7 日至 11 日,在安徒生的故鄉丹麥哥本哈根召開 IBBY 第 31 屆世界大會。第 31屆大會組委會主席、丹麥馮•布朗尼先生通過短片介紹丹麥,向澳門大會的與會代表,向全世界的兒童文學、兒童讀物工作者發出了盛情的邀請。

      網友評論

      留言板 電話:010-65389115 關閉

      專 題

      網上學術論壇

      網上期刊社

      博 客

      網絡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