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作家網>> 安徒生獎60周年 >> 正文

      個人經驗

      http://www.fxjt168.com 2016年03月31日20:48 來源:曹文軒

        本期主題:個人經驗

        可靠的寫作必須由始至終地沉浸在一種誠實感之中。而這種誠實感依賴于你對自己的切身經驗的書寫,而不是虛妄地書寫其他。個人經驗奔流于你的血液之中,鐫刻在你靈魂的白板之上。只有當你將自己的文字交給這種經驗時,你才不會感到氣虛與力薄。你委身于它,便能使自己的筆端流淌真實的、親切的文字——這些文字或舒緩或湍急,但無論是舒緩還是湍急,都是你心靈的節奏。

        ——曹文軒《混亂時代的文學選擇》

        曹老師語錄:寫作必須使用自己的個人經驗

        當你的作文被老師打了一個3分之后,他們會說:“這孩子沒生活。”

        但是你不要懷疑自己沒有生活。你既然是個活人,且又是一個天生愛動不肯安分的少年,怎么能說沒有生活呢?你吃飯嗎?你睡覺嗎?你看見過冬天天空下緩緩飛過的鴉群嗎?你見過下雨前的螞蟻在匆匆搭橋嗎?你對你同桌的好分數嫉妒過嗎?你被別人誤解過嗎?……你的老師在講臺上說得口燥舌干就不是生活嗎?你走在下雨天的路上滑了一個仰面朝天而引得路人捧腹大笑就不是生活嗎?……處處有生活,生活無處不在,生活自然也在你身邊。

        所以在這種情況下,你可千萬不要心虛,應大聲地對他們嚷嚷:“誰沒有生活?我會玩玻璃球,我會用面筋粘知了,我會捉弄我的鄰桌,我還會打架,我甚至挪用了爸爸褲兜里的錢,你們怎么敢說我沒有生活?”

        當然,在這種情況下,你還有可能說的是:“對,我確實覺得沒有什么好寫的。”

        你說的可能是實話。但既然你有你自己的生活,可是又為什么覺得沒有什么好寫的呢?

        造成這種怪事的原因之一是:你不知道應該寫的究竟是些什么。換句話說:你老想寫一些不該寫的東西。

        如此狀況,其責任也許不在你自己。你們四周的環境還不算特別好,似乎還是未能達到能使你們的想象力、創造力最大限度地發揮出來的境地。中小學不太理想也不太完善的語文教育和作文指導,對寫文章很不在行卻拼命“深刻”的父母的指手畫腳以及你處處聽到的那些說教,都在妨礙著你去發現真正的生活。你們

        在寫作文這件事上,中國的少年缺少足夠的自我意識和自主權利,你們預先(通過社會、學校和家庭)被灌注了種種不利于發現自己生活的思想。一套機械的、僵硬的、幼稚的、教條的、程式化的、抹殺個性的寫作文的綱領與方式,迫使你們將自己的身體扭轉過去,背對自己那份熟悉的生活,而睜大了眼睛,根據幾條空洞的思想去尋覓一些所謂崇高的、高尚的、偉大的、光輝的人和事。

        我曾看到過一所小學為六年級學生考初中而猜測的作文題,數目竟多達50個。但能讓孩子走向自己的生活寫自己熟悉的人和事的題目也就三四個,大量的題目都是迫使孩子走出自己,走向陌生的、一片空無的領地。

        寫作文自然要講“立意”,但究竟要立什么意呢?難道就是那些虛幻、任意拔高的思想和觀點嗎?你一入了這個道(你不知不覺地就會入了這個道),就很快陷入了空白狀態,覺得自己簡直就是個草包,是個廢物,肚子里竟然沒有一個人、一個故事,像只空罐子。于是,你就使勁壓擠,壓擠了半天,也沒有把一頁紙寫滿。無奈之下,你就把早先在腦子里儲存好了的落套的、毫無生氣和趣味的東西寫了下來。

        說起來,你們似乎有點不幸。小小年紀,就思維定向,被幾條觀念牽引和束縛,把偌大一個就在你身邊流動不息的世界丟失了,而限制在一條狹窄的、荒涼的思維軌道上。

        也許你瞧不上自己的生活,說:“這些東西沒有什么意義。”

        那么,現在我們就來談這所謂的“意義”。

        事情有無意義,并不在于事情的大小。可能還有這樣的情況發生:那些大事情恰恰無太大意義,而那些小事情卻含了很大的意義;無意義中有意義,有意義中無意義。

        你頂著狂風暴雨給你的老師送雨傘(這雨傘當然是要送的),不就含了一個“師生情”的意義嗎?然后,你坐下來再寫一篇關于秋日落葉的作文,你可能覺得后者與前者在分量上不可相提并論。不對,你就沒有發現后者含著“生命與死亡”“生命是一個過程”“死亡也是一種美”等很有哲學意味的命題嗎?

        何以見得那片落葉就比那把雨傘(情節陳舊,還有點矯揉造作)分量輕呢?你被那些關于“意義”的說教弄昏了頭腦。在你的記憶里只存了“愛國”“團結”“大公無私”“忠誠”等一系列抽象的、骨頭一樣的概念。你以為,只有這些才有意義,而其他的一切皆是不值得關注的。

        你簡直是不可救藥了。

        還是老老實實、不分巨細地寫寫你對事情的切身感受吧。寫寫春天天空下飄飛的柳花,寫寫夏季蟬鳴鬧得人不能入睡,寫寫秋日黃昏時的蘆花如銀狐的尾巴一般舉在落日的背影之上,寫寫冬來時大地一片蕭索的景象。

        在你童年、少年的時光里,不還有許多有趣的事嗎?例如:你的同桌小便問題一直不能解決,當他舉手要上廁所時,小便卻早已奔流而下。例如:你的班主任老師改作業時愛吃花生米,一回,把一顆粉筆頭扔進了嘴里……你閉起眼睛想一想,你會發現你雖然活了才十幾年,但那些有趣之事已是一大長串了。

        這些事都能寫,而且太能寫了。

        我現在讓你區別兩個概念:“有意思”與“有意義”。

        寫東西不一定非要瞄著“有意義”,也可瞄著“有意思”。你尚處在少年時代。這個時代本來就是一個“有意思”的時代。隨著年齡的增長,“有意義”的事情可能漸漸多起來。“多”也不能“多”到把“有意思”的事完全排斥掉。如果真的把“有意思”的事完全排斥掉了,那這個人的一生就慘了。他活得太嚴肅,太死板,太缺乏活氣,太沒有色彩,也就太累,人生的質量也就不高。

        人要保持住一些童真,要不時地做一些“有意思”的事,不斷發現“有意思”的事。你怎么能輕看那些“有意思”的事呢?

        依我之見,少年寫作文,就應該多寫“有意思”的事。何必那么深刻?何必那么深沉?故作高深,一本正經,老氣橫秋,少了童年的童趣和稚氣,倒沒有什么可愛之處。

        你若心里不踏實,我再告訴你一個理:“有意思”的事都是“有意義”的。世界上,所有的事,都是有意義的(自然不包括你根據一個僵直的概念硬造出來的事情)。

        你還要總惦記著“有意義”嗎?我一直有這樣一個看法:少年寫作文,實際是對自己摹物狀態的基本功的鍛煉,可先不考慮“有意義”。這有點像學美術的,第一步先要學素描。

        你還嫌棄你的那份生活嗎?

        當然——我完全承認,有人是會認定你的那份生活沒有意義的。我的朋友的兒子寫了一篇關于公鴿子與母鴿子戀愛的故事。他極細致極生動地描繪了它們相好的全過程。我覺得這是一篇不錯的少年習作。但一個大人卻將它否決了,甚至在文后寫道:這是什么意思呢?你遇到這樣的情況怎么辦?你當然要堅持。你要自信,自己給自己下一個評語就是了。得!自己給自己一個一百分。(選自曹文軒《與中學生談寫作》一文,有刪改)

      網友評論

      留言板 電話:010-65389115 關閉

      專 題

      網上學術論壇

      網上期刊社

      博 客

      網絡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