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作家網>> 學習習近平在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 >> 正文

      趙彤:文藝可以載國,可以立人

      http://www.fxjt168.com 2014年10月22日12:28 來源:中國作家網 趙 彤

        ■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重要講話系列談

        而立之年以后,每當聽到國歌響起,禁不住聯想到抗戰歷史,也禁不住想起賈誼在《新書·審微》中,借用孔子口吻寫下的那段話:“夫樂者所以載國,國者所以載君。彼樂亡而禮從之,禮亡而政從之,政亡而國從之,國亡而君從之。”此后400年,曹丕在《典論·論文》中寫到“文章經國之大業,不朽之盛事。”文藝于國之重,由此可見一斑。而這一觀念延及后世,歷久彌新。及至20世紀,約瑟夫·奈在其《軟實力》一書中,將包括文學藝術在內的文化力納入到國家力量的組成之中。

        2500年前,孔子教導他的學生,“興于《詩》,立于禮,成于樂”,教誨他的兒子“不學《詩》,無以言”。降及宋清,《千家詩》《唐詩三百首》也因啟迪童蒙、濡染大眾之用而先后輯成。文藝于育人之重,因其“入人也深、化人也速”的能量,成為國家民族延續發展議事日程中不可或缺的內容。而今,在應試教育之外,素質教育也成為國家與社會的共識。

        文藝可以載國,可以立人。

        沒有哪一個國家的國歌不是本國音樂藝術的杰作,沒有哪一個民族的童話不是襁褓中嬰兒最初的啟蒙教材,沒有哪一個民族的建筑不顯現對自然和人的思考……中華文明史、文化史、生活史是與編鐘琴瑟、詩經楚辭、民歌謠諺、樂府漢賦、篆隸楷草、刻石雕像、李杜蘇辛、工筆寫意、俗講演史、瓦肆勾欄血肉相連的,沒有彼此。文藝記載著我們民族的歷史、性格、氣質、思維和興衰榮辱,也給了我們自尊、自信、自覺和自省自強的精神滋養。

        一個民族整體文化精神的維系、傳承與發展,需要文藝給予代有創新、代有成就的有力支撐。中華文藝的歷史榮光,是代代成就匯聚而成的。告別商周秦漢,走過唐宋明清,我們曾跌入低谷,在最艱難的時刻,我們前輩吟詠過的“豈曰無衣,與子同袍。王于興師,修我戈矛,與子同仇”,變奏為“把我們的血肉筑成我們新的長城”。江山依舊,使命不同,在前仆后繼之中,這片山河原野中誕生的文藝菁華和精神,源遠流長,生生不息。

        今天,當我們奮進于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歷程中時,奏響時代前進的號角,展現時代風貌,引領時代風氣,是以載國和立人為傳統的中華文藝在新時代承載的新使命。

        1949年的中國,接續著1894年的中國,接續著1894年之前的中國。65年過去,經過30多年的改革與探索,2014年的中國,不是1894年的晚清,不是1894年之前的歷代王朝。今天,我們仍會感懷《關雎》的優美和《天問》的磅礴,仍會贊嘆“夸父逐日”的想象和“女媧補天”的神奇,仍然會吟誦“會當凌絕頂”和“但愿人長久”的詩句,仍然感奮于《歌唱祖國》和《在希望的田野上》的旋律……

        在感懷和感奮之外,我們也渴望更多傳播當代中國價值觀念、體現中華文化精神、反映中國人審美追求,為人民喜聞樂見、擊節應和,響及當代世界文化之林的作品不斷涌現。

        “后之視今,如今之視昔”。

        可以載國的文藝,為我們留下了許多記載歷史光榮的作品,站在前人的肩頭,面對壯闊的山河,當代中國文藝應該也必須讓后世子孫,感受到21世紀中國的筋骨、道德和溫度,體味到在實現中國夢的歷程中,祖國的步伐、氣象和胸襟,觸摸到人民的情懷、意志和理想。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

        達人之道,在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向上,才不會被陰影拘泥;向善,才能夠義薄云天。王勃英年早逝,但其“老當益壯寧移白首之心,窮且益堅不墜青云之志”的名句跨越了千年。范仲淹的詩句不可勝數,但數百年來為士農工商所共同吟詠的是“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舒婷及其詩作的年代已經過去,但是如我一代至今激動于她的宣告“我是你十億分之一,是你九百六十萬平方的總和”。

        3000年來,在我們的文藝史中,吟風弄月之作、搔首弄姿之作、無病呻吟之作、憤世嫉俗之作,不可謂不多,不可謂毫無文采,不可謂不得一時之賞,但是經過時間的沉淀、藝術的考驗、人民的選擇而仍舊熠熠閃光的作品,無一不抒發向上向善的情懷,無一不昂揚著骨氣、底氣和正氣的主旋律。

        可以立人的文藝,從來都是在眾聲喧嘩中脫穎而出的,從來都是在人生的歷練和對歷史大勢的把握中總結而來的,從來都不是從顧影自憐與自戀中生發、而是以忘我的精神和“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大情懷中錘煉出來的。

        “正聲感人,而順氣應之,順氣成象,而和樂生焉”。

       

      網友評論

      留言板 電話:010-65389115 關閉

      專 題

      網上期刊社

      博 客

      網絡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