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作家網>> 訪談 >> 藝術家訪談 >> 正文

      創作無愧于時代的佳作——訪中國文聯副主席、作曲家徐沛東

      http://www.fxjt168.com 2015年01月08日06:56 來源:人民日報 陳原

        作曲家徐沛東剛剛卸任中國音樂家協會黨組書記,不過,卸任之后的他并沒覺得很輕松,因為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親耳聆聽了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后,身為藝術家,他認為講話對文藝創作提出了更高要求,既深受鼓舞,又感受到重任在肩。對徐沛東而言,他目前的最大愿望就是能靜下心來,全身心投入創作,爭取多寫一些無愧于時代的佳作。

        記者:現場聆聽了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后,您在許多場合從各個角度談了學習心得,我發現對“我國作家藝術家應該成為時代風氣的先覺者、先行者、先倡者,通過更多有筋骨、有道德、有溫度的文藝作品,書寫和記錄人民的偉大實踐、時代的進步要求,彰顯信仰之美、崇高之美”這段話,您體味頗深。這是為什么?

        徐沛東:在習總書記的講話里,這一段話讓我想起中國音樂創作的歷史,也令我看到了中國音樂發展的未來。近百年來,每個歷史時期,無論是救亡圖存,還是新中國成立初期,無論是改革開放,還是新世紀來臨,音樂創作常常能成為時代的序曲,開文化風氣之先,有的是奮進的號角,有的表達了大眾的心聲,有的揚起社會希望的風帆,有的反映時代的審美追求,《義勇軍進行曲》是如此,《黃河大合唱》是如此,《在希望的田野上》也是如此。這是因為,作者都是有底蘊有理想有擔當的音樂家,他們熟悉社會,了解人民,植根中華文化的土壤,又具有敏銳的藝術眼光和獨到的創作意境,可以察覺到歷史的方向,可以走在時代的前列,可以倡導出一代樂風。

        記者:藝術家要成為時代風氣的先覺者、先行者、先倡者,需要具備哪些條件?應該擁有什么樣的追求?

        徐沛東:我以為風氣有兩種,一種是膚淺的、表面的、暫時的,一種是深層的、本質的、長期的。所謂時代風氣是后者,前者不代表時代,只是一陣風而已。要領悟時代風氣,先行、先覺、先倡,我想,不但要扎根祖國大地、體味人民生活、準確把握時代的航向,同時還要具備深厚的文化素養,擁有高超的專業水準,更重要的是,創作必須以人民為中心,以提高人民的精神生活為己任。作為音樂人,就要讓來源于人民、屬于人民的音樂文化,最終回饋人民、惠及人民。

        記者:您認為什么是有筋骨、有道德、有溫度的作品?

        徐沛東:作為音樂作品,我以為,應該通過音樂藝術表達深厚的民族情感、傳遞時代的聲音、延續悠久傳統的文化精髓、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本要求,近些年,音樂界就創作了一大批這樣的作品,包括交響樂、合唱、影視歌曲等。其特點就是不空洞,有感而發,震撼心靈,給人以啟迪,讓精神得到升華,凡是大家傳唱的、輿論評價較高的、能夠成為精品的,無一不屬于這種作品。

        記者:您在多年的創作實踐中寫出了許多優秀歌曲,傳唱久遠,可以介紹一下這些作品在創作時都堅持了哪些基本要素嗎?

        徐沛東:我的作品與習總書記的要求還有距離,不過我始終想反映信仰之美、崇高之美,也努力記錄時代的腳步,無論創作什么風格的作品,我都沒有離開民族音樂的旋律,都在歌頌民族英雄、吟唱愛國情懷、表現歷史風云、表達生命之美,從《我熱戀的故鄉》《籬笆墻的影子》《苦樂年華》,到《亞洲雄風》《愛我中華》《大地飛歌》《中國永遠收獲著希望》等,無不如此。對這些題材,對民族的音樂傳統,我恐怕一輩子都難舍難分,這些大概就算是我的音樂創作要素吧。

        記者:我們正處于一個改革創新的時代,這如何反映到音樂作品之中?

        徐沛東:音樂無所不包,反映時代本來就是我們的使命,每個時代都有每個時代的節奏和風尚,音樂恰恰最能體現這種節奏和風尚,但要寫出佳作就必須遠離口號、舍棄那些生硬的概念,扎扎實實地在生活中尋找切入點,在具體的意象中發現美的火花,而且從形式到內容、從創作理念到技術手段都要創新,這需要功夫,需要耐心,需要社會責任感,如果浮躁、跟風,功名心切,恐怕就只能產生平庸之作了。近些年音樂創作進步飛快,傳播形式也在不斷出新,音樂界只有準確把握時代脈搏,高揚民族精神,深入人民生活,才能始終立于時代前列,成為時代風氣的先覺者、先行者、先倡者,才能創作出無愧于這個時代的杰作。

      網友評論

      留言板 電話:010-65389115 關閉

      專 題

      網上期刊社

      博 客

      網絡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