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作家網>> 文藝工作座談會 >> 正文

      丹增貢布:做名副其實的人民藝術家

      http://www.fxjt168.com 2014年12月17日10:09 來源:中國藝術報 丹增貢布

        習近平總書記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指出了文藝發(fā)展大是大非的問題。我個人認為,實際上我們的文藝在較長的時間里、在為什么人的問題上發(fā)生了偏離,一味地追求市場效益,當了市場的奴隸。只要市場有錢,不管三七二十一什么作品都搞,既不要社會依據,又不要生活根基,來了就編,想了就寫。這樣搞出來的作品沒有血肉,沒有文化底蘊,蒼白無力,只有數量,沒有質量,就像習總書記說的“有高原缺高峰” 。同樣,對國外蜂擁而來的各種藝術思潮,不管是否符合中國國情,不加分析,就一味采取拿來主義,甚至當做神來崇拜,進行效仿,大肆推廣,以至于出現了大量不符合中國人審美情趣的、換湯不換藥、非常雷同的作品。同時,過度娛樂化的文藝充斥熒屏,兇殺、打斗、色情營造的感官生理刺激沖淡乃至取代了文學藝術的精神美感。這些作品影響惡劣,負面作用非常大,特別是對社會的道德建設、尤其是對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長造成了很大的傷害。

        習總書記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指出,文藝是鑄造靈魂的工程,文藝工作者是靈魂的工程師。然而我們卻忘記了這一神圣的使命,忘記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chuàng)作導向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以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這個根本宗旨。難道我們不需要警醒和反思嗎?

        就西藏文學藝術的現狀而言,既有共同的國家特點,又有不同的民族特色。西藏處在祖國的邊陲,又是以藏族為主的少數民族地區(qū),黨中央和各級政府在全國一盤棋的指導下,根據西藏的實際情況,采取了許多切實可行的優(yōu)惠政策。比如,西藏的演出市場絕大多數都是公家買單,百姓消費,特別是送戲下鄉(xiāng)——國家給演職人員演出補貼,老百姓不用掏一分錢。這是中央對西藏優(yōu)惠政策的具體體現。因而,西藏文藝工作者的熱情和積極性相對來講很高,多年來創(chuàng)作、演出了不少作品,參加了不少國內比賽,獲得了不少獎項。這對西藏的長治久安、社會的發(fā)展進步起到了一定的推動作用。然而,由于當今是信息時代,各種交通設施極為便利,加上各種思潮不斷涌入和一些利益誘惑,西藏文藝界存在的一些負面現象,比如當市場的奴隸和信任危機、道德滑坡等問題,雖然沒有內地那樣嚴重,但多少還是存在的。也有一些人見錢眼開,為了迎合演出市場創(chuàng)作了一些低俗作品,參加一些與自己的身份極不符合的活動,忘記自己是黨和人民多年培養(yǎng)的藝術家。

        學習了習近平總書記的講話精神之后,我認為從西藏近年來的實際情況看至少有三個方面存在的問題需要解決。

        首先,我們過于陶醉娛樂化。西藏傳統(tǒng)歌舞多半是載歌載舞、自娛自樂的節(jié)目,同時也有不少表現人們的情感、體現各種人物復雜心理的節(jié)目。而很多自娛自樂的節(jié)目,其實是表達當時當地的習俗和不同情感的集體歌舞,不能完全算自娛自樂性質的節(jié)目。我們卻在比較長的時間里把一種自娛自樂的形式當做繼承優(yōu)良傳統(tǒng)的方式,無限擴大,不斷再現,其結果是色彩雷同、形式雷同,沒有發(fā)揮文藝應有的功能,起到了不該起到的作用。為此,我們要牢記習總書記教導的“低俗不是通俗,欲望不代表希望,單純感官娛樂不等于精神快樂” 。在這方面,我們要好好對比比較,認真反思總結。

        其次,我們樂于躺在傳統(tǒng)的關懷里孤芳自賞,缺乏進一步創(chuàng)新發(fā)展的新思路。藏族的傳統(tǒng)文化歷史悠久、光輝燦爛、博大精深,是寶貴的遺產,現在已經成為全世界羨慕和欣賞的瑰寶、我們學習和研究的活化石,值得永遠驕傲。但同時,我們不僅要有過去的傳統(tǒng),還要有今天和明天的輝煌。從這個意義上講,我們光有傳統(tǒng)是不夠的,傳統(tǒng)畢竟是歷史,有一定的局限性和短板。要想通過傳統(tǒng)的形式手段來直接表現當今人們的情感和生活是有很大難度的,因為過去的形式和表現方式印有深刻的時代烙印,與現在的人民的需求和藝術表現力相差甚遠。為此,我們要在加強保護的同時合理科學地繼承發(fā)展。根據人民的需求和形式發(fā)展的要求,甩開膀子開辟新路,重點考慮彰顯時代特征、符合民族風貌、體現積極向上的好形式、好手段,與時俱進,發(fā)揮自己的優(yōu)勢。多搞創(chuàng)新發(fā)展,著力點放在如何更好地體現人民群眾喜怒哀樂的現實生活上,盡快跟上時代的潮流。

        另外,西藏大事、喜事多,藝術活動豐富多彩。這其中,有重大活動,也有面向群眾的中小型活動。大型活動場面大,參與人員多,容易引起上級領導的重視,顯現主管部門的政績。大型晚會講排場,講裝潢,不管是什么性質的演出,現在習慣以為參與人數越多越好,有的幾百人,甚至上千人。當然,有的大型晚會必須搞,如為西藏自治區(qū)成立周年紀念,搞一些大型群眾性活動和非常有特色的專題晚會是應該的。但不能經常搞,而且越搞越大,完全是人海戰(zhàn)術。這完全不符合西藏地廣人稀的區(qū)情。與此相反,對一些接地氣、反映時代的強音和非常有民族特色的小型多樣作品的創(chuàng)作,我們常常忽略或輕視。面對群眾的演出和基層三下鄉(xiāng),我們敷衍了事,只講場次,不講效益,也就是只看演出場次完成的情況,不看演出的社會效益怎么樣。所以,很少出現像過去的《洗衣歌》 《逛新城》 《豐收之夜》那樣的經典歌曲。

        文學藝術是表達人們內心情感的符號,我們怎樣才能更好地了解人們心里的各種感受和社會上發(fā)生的各種變化呢?唯一的辦法是要依靠“三貼近” ——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習總書記說,文藝創(chuàng)作方法有一百條、一千條,但最根本、最關鍵、最牢靠的辦法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這就是我們必須遵循的藝術規(guī)律,也是各種藝術門類創(chuàng)作和表演成功的保障。我們絕不能目中無人、高高在上,也不能脫離群眾、當市場的奴隸,必須與人民患難與共,想人民所想,樹立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思想,把自己的一切獻給這神圣的文藝事業(yè),才能成為名副其實的人民藝術家!

        欄目合辦:中國文聯文藝評論中心   《中國藝術報》社

      留言板 電話:010-65389115 關閉

      專 題

      網上期刊社

      博 客

      網絡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