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作家網>> 訪談 >> 藝術家訪談 >> 正文

      《草原之夜》:經典名曲是怎樣誕生的

      http://www.fxjt168.com 2014年11月27日09:35 來源:人民日報 楊明方
        10月7日,田歌在烏魯木齊參加兵團成立60周年慶祝活動期間,接受本報專訪。    本報記者 楊明方攝   10月7日,田歌在烏魯木齊參加兵團成立60周年慶祝活動期間,接受本報專訪。   本報記者 楊明方攝

        美麗的夜色多沉靜/草原上只留下我的琴聲/想給遠方的姑娘寫封信/可惜沒有郵遞員來傳情……

        等到千里雪消融/等到草原上送來春風/可克達拉改變了模樣/姑娘就會來伴我的琴聲……

        半個多世紀以來,《草原之夜》舒緩優美的旋律,是幾代人溫暖的記憶。

        《草原之夜》歌唱的“草原”在哪里?這首歌是如何誕生的?今天的“可克達拉”是否真的“改變了模樣”……最近,本報記者專訪《草原之夜》曲作者、著名作曲家田歌,聽他講述《草原之夜》的故事。

        “一首揭示軍墾戰士心靈的歌”

        “不錯,《草原之夜》是一首愛情歌曲,但它更是一首揭示軍墾戰士心靈的歌。”10月7日中午,在烏魯木齊徠遠賓館,記者遇見專程前來參加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成立60周年慶祝活動的兵團“榮譽軍墾戰士”田歌,他的感慨之情溢于言表:“兵團人艱苦創業、舍家為國、建設邊疆的精神無可比擬,可以這樣說,如果沒有他們,就沒有《草原之夜》這首歌!”

        1959年的春天,八一電影制片廠導演張加毅奉命率紀錄片攝制組,赴新疆軍區生產建設兵團拍攝一部反映軍墾戰士建設邊疆、保衛邊疆的大型彩色紀錄片,作為新中國成立10周年獻禮片。根據周總理“要很好地反映出新疆各個民族親密團結”的指示精神,前一年秋天張加毅就親赴新疆進行實地考察。幾經周折,最終選定伊犁河谷兵團四師64團一個叫“可克達拉”的地方作為拍攝地點。當時才20多歲,但在音樂創作方面已嶄露頭角的新疆軍區文工團創作員田歌被挑選為紀錄片作曲,他隨之遍訪天山南北廣袤的墾區。

        “可克達拉”,維吾爾語是“綠色原野”的意思。“與其說是原野,不如說是荒原”,田歌告訴記者,當時那里沙丘連綿,野兔妄為,兩日一小風,三日一大風,風過處,荒沙漫卷,雞飛狗跳,讓人睜不開眼。當年,軍墾戰士們住的是半截在地下的“地窩子”,床上地下,終日有撣不盡、掃不完的灰土,就連吃的飯、喝的水也常與沙粒攪和在一起。

        “這里聚集著多個民族的軍墾戰士,雖然當時條件很艱苦,但軍墾戰士豪情滿懷,他們的生活展示出一幅多姿多彩的民族團結的壯麗畫卷。”田歌說,在與軍墾戰士們朝夕相處的日子里,張加毅導演一直在思考:如何給這部紀錄片配上一支相宜的主題曲?“電影畫面十分宏偉壯觀,主題曲是不是應該溫情柔軟一些,以形成強烈的反差效果呢?”張加毅覺得自己聽到了他們的心聲,“只有把這種心聲唱出來,才能真正激勵軍墾戰士的斗志,也才符合美好的人性。”

        一天傍晚,夕陽西下。張加毅導演約了田歌,兩人騎馬來到一片雜草叢生的草甸。忽然,一幅如詩如歌般的“立體畫”呈現在他們眼前:一抹晚霞斜倚天邊,叢叢蘆葦在夕陽下閃爍著耀眼的光亮,縷縷青煙從蘆葦叢中裊裊升起,一群年輕人把打來的獵物掛在木架上,一個維吾爾族小伙子彈奏著民族樂器在輕聲歌唱……

        “尤爾答西(小伙子),你唱的是什么歌啊?”張加毅和田歌被眼前的情景迷住了。“我在歌唱勞動,歌唱愛情,歌唱幸福的今天和明天……”小伙子開心地大聲回答。

        這種發自各民族人民心中,熱愛生活、熱愛勞動的樸素情感,不正是紀錄片《綠色的原野》的基調嗎?張加毅導演笑了。他拍了拍田歌的肩膀,情不自禁地說道:“小田,我想寫一首歌,一首關于愛情的歌,我要寫出來,你敢譜嗎?”“張導,你敢寫,我就敢譜!”田歌當即拍著胸脯回應。張加毅從荷包里掏出一個紙煙盒子,提筆寫了起來:美麗的夜色多沉靜……不到一刻鐘,就寫出了一首通俗易懂、優美抒情的歌詞,轉身把紙盒交給田歌。

        田歌欣喜不已,獨自坐到一邊開始譜曲。約40分鐘后,田歌跑到張加毅跟前:“張導,詞作家,您來聽聽吧!”一臉興奮的田歌,打開隨身背著的琴盒,邊彈邊唱了起來。張加毅導演讓他唱了四五遍,剛開始,張導演靜靜地聽著,后來,他不由自主地跟著打起了節拍……

        “太好了,就是它了!”張加毅當場拍板。就這樣,《草原之夜》成為《綠色的原野》這部紀錄片的主題歌。1992年,這支歌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定為“世界著名小夜曲”。

        “可克達拉真的改變了模樣”

        田歌是山東人,母親是一名小學音樂教師,所以他從小就對音樂癡迷。1948年,田歌加入中國人民解放軍,成為一名文藝兵。1949年,十幾歲的田歌隨部隊到達新疆,在這里開始了他的創作生涯。

        《草原之夜》讓田歌聲名鵲起。1964年,八一電影制片廠應時任農墾部部長王震之邀,又攝制一部反映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戰斗歷程的大型彩色紀錄片《軍墾戰歌》。有一組插曲,分別由郭小川、賀敬之、袁鷹等作詞,曲作者就是田歌。其中,由袁鷹作詞、田歌作曲的《邊疆處處賽江南》,不知激勵了多少熱血青年前赴后繼,奔赴新疆,成為那個時代的“符號”。

        60多年來,田歌憑借對藝術孜孜不倦的追求,以及對新疆這片沃土的熱愛,創作了近千首音樂作品,成為家喻戶曉的作曲家。

        “我是兵團的一名‘榮譽軍墾戰士’,能創作出《草原之夜》等作品,既要歸功于那個特殊的年代,更要歸功于當年艱苦創業的老軍墾戰士,是他們給了我創作的靈感和激情。”田歌說,他自己只是一個執筆者,用音樂符號把那個年代的火熱生活和真情實感記錄了下來而已。

        “可克達拉”,也與《草原之夜》一起,走進人們心靈,走向了世界。

        “如今,可克達拉真的改變了模樣!”可克達拉所處的兵團四師64團,早已百分之百實現“條田林網化”,是全國林業先進單位。這個總人口兩萬多人的農場,20個民族的職工群眾,多年來和睦地居住在一起。該團與相鄰的兩個團場共同建起了一道邊境綠色屏障,將風沙、旱魃牢牢地封鎖在外,成為農業生產連續豐收最重要的基礎和保障。

        這次重返新疆參加兵團“大慶”,田歌還聽到一個好消息:兵團大力推進城鎮化、新型工業化和農業現代化,從屯墾戍邊向建城戍邊轉變,按照統一規劃,四師將以64團為中心建城設市,正在申報的市名就叫“可克達拉市”。

        從一首歌到一座城,“可克達拉”的傳奇故事,不正是屯墾戍邊千古偉業映照在我們這個時代的背影!

      網友評論

      留言板 電話:010-65389115 關閉

      專 題

      網上期刊社

      博 客

      網絡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