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作家網>> 文藝工作座談會 >> 正文

      董保延:追求真善美是文藝的永恒價值

      http://www.fxjt168.com 2014年11月02日15:50 來源:云南日報 董保延

        習近平主席在文藝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中說,追求真善美,是文化和藝術的永恒價值。藝術的最高境界就是讓人動心,讓人們的靈魂經受洗禮,讓人們發現自然的美、生活的美、心靈的美。此話語重心長,振聾發聵,為文藝工作者在確立什么樣的價值觀這個重要問題上指明了方向。

        人生在世,總離不開價值觀,并且要受一定價值觀的影響和支配,如同行動的指南針,不可或缺。同樣,一個國家,一個社會,也需要有一種社會成員普遍認同的價值體系來維系和支撐,其中起主導作用的核心價值觀,是維系社會團結和睦的精神紐帶,推動社會全面發展的精神動力,指引社會前進方向的精神旗幟。“真善美”是人類生存價值的真諦,是人在長期社會實踐中人與人、人與自然形成和諧關系的基本標志。真,是萬象之本,萬物之質。一切假、大、空、丑、惡的東西都與宇宙、社會、人類的本相背道而馳;無真則無行,無真則亂神;善,是行為準則。善者有心、有覺、有智,意識向上,皈依真理,公而忘私,全心全意為主體意識服務,為整體的統一活動;美,是悅耳、悅目、悅心的可感知的形象,是內容和形式的統一,是真與善的融合與結晶。唯有真善美,才能給人以勇氣、慰藉和希望。因此,真善美是價值觀的根本。

        文藝工作者將真善美作為追求的永恒價值,是使命與責任使然。于文學藝術而言,真,強調的是真實性,是作者對所反映的生活有無正確的感受和認識,作品能否正確地反映生活本質。善,強調的是傾向性,是作品所描繪的形象對于社會具有什么意義和影響。美,強調的是完美性,即作品的形式與內容是否和諧統一,是否有藝術個性,有創新和發展。因此,真善美也就形成了中華民族文化的精髓。以體現真善美為價值的文藝作品,必能讓人的靈魂受到洗禮、情懷受到熏陶、審美得到享受。這樣的文藝作品因此而承載著人們的生活、情感和夢想,標識著一個民族的思想深度、文化厚度和精神高度。

        古往今來,我們的傳統文化中都不乏飽含著真善美精神實質的傳世之作。《大學》里的“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道德經》中的“上善若水,水利萬物而不爭”都是人們修身、做事的有益指導,閃耀著古老的道德和智慧光芒。作為民族的精神瑰寶,對弘揚社會正氣、促進社會和諧都起著積極的引導意義。

        追求真善美是不因時代變遷而改變的,無論在哪個年代、哪個國家,這都是永恒不變的真理。歷代名家大作,盡管所處的政治、經濟、文化、環境、習慣不同,身份各異,但凡表現真善美的杰作,即使千百年過去,依然膾炙人口。近年來出現的一大批思想性、藝術性較高,傳遞“真善美”的好作品,在引導人民群眾積極向上、崇德向善方面取得了效果。以新近入選2014年“五個一工程”獎的許多電影、電視作品為例,不少作品由于藝術地表現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時代主題,表現了國家改革開放前后所走過的艱苦歷程,表現了平凡崗位上人們的夢想、奮斗、追求,表現了當代中國人民最樸實、最真實的個人生活和情感,一經推出就很容易與觀眾形成共鳴,達成互動,特別是在價值理想上形成統一。以此受到了觀眾的普遍歡迎,也贏得了市場。

        追求什么樣的價值觀,是衡量作家藝術家人品與作品的最重要標準。不追求真善美,必然要炮制假丑惡。文學藝術工作者被譽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不追求真善美,怎能堅持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的根本方向?也有愧于這個神圣的稱號。什么時候忘記了這個永恒價值,創作的天空就會出現陰霾。念念不忘永恒的價值觀,其實就是在時刻昭示和提醒你,什么時候都不要忘記作品是要給人和社會檢驗的,是必須傳遞正能量,有利于社會進步和人類發展的,這是底線。改革開放以來,經濟發展了,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同時在思想精神層面也出現了一些問題,比較突出的就是一些人是非觀念淡薄、善惡美丑界限模糊、行為缺少底線,究其原因就是價值觀和道德觀的缺失。這些也影響到了文學藝術領域,一些丟失了真善美,展示假丑惡,無病呻吟,散發低級趣味、卑劣思想的惡俗之作時隱時現,有的作品將人性等同于獸行,將卑鄙視為高尚,完全喪失了人的尊嚴、正氣和品格。一些展現真善美、健康向上的作品則被遺忘、被恥笑、被扼殺。還有的明星、名角,一味推崇“一切向錢看”,唯利是圖,動輒幾十萬上百萬出場費,嚴重敗壞了道德與民族精神。

        現實需要真善美,時代呼喚真善美。當我們都自覺的把追求真善美作為文藝的永恒價值,傳遞正能量就不再只是一句口號。

      網友評論

      留言板 電話:010-65389115 關閉

      專 題

      網上期刊社

      博 客

      網絡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