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作家網>> 文藝工作座談會 >> 正文

      新時期文藝發展的重要文獻(黃昌勇)

      http://www.fxjt168.com 2014年10月23日15:32 來源:文匯報 黃昌勇

        黃昌勇 上海戲劇學院副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

        在文化史上,一直有雅俗之分,歷史發展中雅俗也會互相轉化。這需要理論工作者進行深入的探討和研究,既不能簡單地把一批受到觀眾歡迎的通俗甚至實驗作品貼上低俗的標簽,也不能漠視那些低俗文藝作品在書刊市場、網絡媒體、劇院劇場、鄉鎮民間大行其道,要引導大眾自覺地分清和抵制這類作品。

        習近平總書記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受到全社會高度關注。講話具有重大歷史意義,必將在一個相當長的歷史階段產生重大影響,成為我國社會主義文藝事業發展的指針,成為新的歷史階段文藝事業發展的重要文獻。

        啟用“座談會”之名,或許并不是巧合,讓人想到72年前著名的延安文藝座談會。從媒體已經報道的習總書記講話的重要內容看,可以這樣認為,這篇講話在重要精神實質上接續了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精神傳統,比如文藝的人民中心觀念,比如文藝與生活的關系,比如文藝的普及與提高,文藝批評等。

        延安文藝座談會帶有當時非常特殊的時代背景,從具體歷史條件上來分析,是針對當時延安文藝界脫離生活、脫離實際的現狀,從而解決作家、藝術家的立場和態度問題。從“雙百”方針到“二為”方向,內容得到不斷的豐富和發展。但新時期以來,特別是全面推進文化體制改革以降,市場經濟大潮對文藝發展產生了巨大的沖擊。正如習總書記講話中提到的:文藝不能當市場的奴隸,不要沾滿了銅臭氣。也可以這樣說,目前我們的文藝有陷入另一種脫離生活、脫離實際的局面。習總書記這次講話正是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對延安文藝座談會的繼承和發展。

        總書記重申了文藝的作用,強調文藝是時代前進的號角,最能代表一個時代的風貌,最能引領一個時代的風氣。兩個“最”高度概括了文藝的重大使命,具有重大的歷史意義。他說,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文藝作用不可替代,文藝工作者大有可為。“不可替代”和“大有可為”八個字,鼓舞了文藝工作者的士氣,提升了文藝工作者的使命意識。

        誠然,文藝有提升軟實力和增強硬實力兩個方面。我們也必須看到,當前我們有過分強調文藝或文化硬實力這一方面,甚至放棄文藝本身的特點、屬性,無原則地去追求文化的GDP。在西方發達國家,對本民族的優秀的傳統文化和地方特色文化,都是給予充分的保護,不簡單地推向市場;對高雅藝術大多也給予重點扶持。但我們這些年文化投入相對不足,一些傳統文化生存面臨危機,一些院團和文藝機構不得不為迎合市場走商業甚至低俗路線。同時,這些年我們文藝領域和文化建設還有一種政績GDP傾向,得獎成為目的,卻不見觀眾和讀者,這與追求文化GDP同樣有害,都是違背了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

        習總書記指出,優秀的文藝作品,最好是既能在思想上、藝術上取得成功,又能在市場上受到歡迎。這實際上提出了一個普遍的真理,就是作品是否優秀,人民是否歡迎是最后的試金石。同時他也告訴我們,文化只有建設過硬的軟實力,硬實力的建設才有可能。講話更多是從文藝創作角度來展開的,但無疑對我們的文化建設具有普遍的指導意義,對我們當前的文藝創作包括文化產業都提出了警示。不能把低俗當成通俗,不能用欲望代替希望,不能以感官娛樂等同精神快樂。自從上世紀中葉工業化以來,藝術創作進入了復制階段,藝術和文化的產業化成為可能,雖然我國文化產業時代只有近30年的歷史,但我們很快又趕上信息化時代,多重文化鏡像疊加在我們面前。因為心氣浮躁,我們缺少沉潛的定力來打磨精品;因為急功近利,我們硬搬和模仿;因為迎合市場,我們選擇快餐式消費。

        在文化史上,一直有雅俗之分,歷史發展中雅俗也會互相轉化。從發達國家的文化產業來看,好萊塢的電影、百老匯和西區的音樂劇是產業,但其絕大部分文化產品不僅制作精良,而且藝術精深,有不少還在精神意識層面有深度的挖掘。雅俗兩個部類都可能成為文化產業,西方特別是以德國、法國為代表的歐洲國家,大都把通俗文化等同于文化產業,比如音樂劇、電影和流行音樂、動漫游戲等,但是并不靠追求低俗、庸俗甚至惡俗來迎合讀者觀眾,不少作品還成為經典。這需要理論工作者進行深入的探討和研究,既不能簡單地把一批受到觀眾歡迎的通俗甚至實驗作品貼上低俗的標簽,也不能漠視那些低俗文藝作品在書刊市場、網絡媒體、劇院劇場、鄉鎮民間大行其道,要引導大眾自覺地分清和抵制這類作品。

        習總書記指出,推動文藝繁榮發展,最根本的是要創作生產出無愧于我們這個偉大民族、偉大時代的優秀作品。我們作家藝術家應該成為時代風氣的先覺者、先行者、先倡者,通過更多有筋骨、有道德、有溫度的文藝作品,書寫和記錄人民的偉大實踐、時代的進步要求。這里強調的是文藝的時代性命題。毋容置疑,當下文藝創作中,古裝、戰爭、玄幻、穿越、懸疑題材盛行,改革開放以來波瀾壯闊的偉大歷史和社會實踐難得在文藝家視野里呈現。當然,時代性并不意味著時代性的題材選擇,但如果改革開放這樣一段歷史大轉折的時期總是不能觸動我們的文藝家,總是在文藝創作中缺位,則是一種值得我們深思的現象了。理論界對此多有討論,也有多種分析和論證,習總書記的講話從根本上回答了這個問題,強調人民是文藝創作的源頭活水,要虛心向人民學習,向生活學習,從人民的偉大實踐和豐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營養,不斷進行生活和藝術的積累,不斷進行美的發現和美的創造;自覺與人民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歡樂著人民的歡樂、憂患著人民的憂患,做人民的孺子牛。這些生動活潑又富有穿透力的語言,揭示了文藝時代性的本質和特征,那種閉門造車、脫離人民、脫離生活的創作不可能為偉大時代代言。

      網友評論

      留言板 電話:010-65389115 關閉

      專 題

      網上期刊社

      博 客

      網絡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