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作家網>> 作家庫 >> 相關文章 >> 正文
迄今為止,趙瑜的報告文學創作,可以被切割為兩大題材領域。一個是所謂的社會問題系列,如《尋找巴金的黛莉》《革命百里洲》《火車頭震蕩》等,可謂這一系列中的佼佼者。另一個就是體育問題系列了,如《強國夢》《兵敗漢城》《馬家軍調查》,以及我們這里所要討論的《籃球的秘密》(中國青年出版社2011年4月版),當然是此類報告文學的代表性作品。
能夠緊緊地抓住東莞的籃球發展狀況這個切入點,把自己的思考眼光,再度投向曾經深入思考過的中國體育體制改革,可以說,正是《籃球的秘密》最值得注意的一大突出特征。閱讀《籃球的秘密》,我們時時處處都能強烈地感覺到作者透過東莞的籃球發展歷程疾呼中國體育體制改革的那種急切。這很顯然應該被看作是具有鮮明知識分子特質的報告文學作家趙瑜,對于社會責任的一種勇敢擔當。
《籃球的秘密》可以說是一部很“巧”的作品。這個“巧”字,并不是說這部作品的問世趕上了什么好機遇,也不是說這部作品的寫作很“討巧”,而是說這部作品所具體選擇的籃球這個切入角度選擇得很“巧妙”。籃球這項體育項目,正如作者在書中所說,乃是中國第一大運動。把這個舉國關注喜歡的題材作為一個核心點,去發散開來形成一個更大范圍內關于中國體育制度改革的思考,正是“巧”字的一個恰切注腳。正如作者在開篇第一章中開宗明義所指出的:“我就是想和中國的籃球青年們討論心中的最愛。中國體育制度必須改革。”當然,這個“巧”中,其實還有個“巧中巧”的問題。那就是,作家把東莞這個名副其實的籃球城市作為重點的考察對象。某種意義上說,東莞籃球的發展完全能夠被看作是中國籃球發展的先遣。趙瑜實際上是借解剖東莞這個籃球體制相對先進的城市,來進一步對全國落后的體育機制做整體的反思。東莞的發展,國家體育機制的滯后不前,這一進一退之間,顯然已經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有了這種對比,體育制度的問題當然就得到了更加有力的凸顯。此之謂“巧中巧”者是也。
廣東東莞,既是市場經濟背景下經濟發展狀況很好的一個地級市,也是籃球的發展理念很前衛、基礎很扎實的一個“籃球”城市。在這里,大家熱愛籃球,同時社會環境也給籃球的發展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外部環境。作家數次南下,數次實地采訪,真實地記錄了現代東莞籃球的真實的發展歷程。他不僅充分地關注現實,同時也循著現實的路子,進一步回溯歷史,到曲折漫長的歷史長河中,去深入探尋東莞現今籃球發展如此之迅速的因由。可以說,從追尋中國古代有沒有類似籃球的運動,一直到“文革”十年,到改革開放的20世紀80年代,到市場經濟充分發展的今天,趙瑜先生都進行了一種很全面的回顧。這種回顧,是趙瑜先生的另一“巧”。那就是兩條結構線索的精巧設計,一條是中國籃球體制的整體發展歷程,另一條則是東莞籃球自身的發展過程。值得特別注意的是,在作品中,這兩條結構線索一直纏繞交互在一起,實質上卻明顯地構成了一種強烈的對比關系。為什么在同樣的歷史背景下,東莞的籃球能夠形成一種超越于全國其他地區的積極發展態勢,而整體意義上的中國籃球卻沒有形成一套完整有效的體制。就這樣,一方面是整體的滯后,另一方面卻是東莞的先行,二者之間一種強烈的對比,實際上已經充分地說明了如此一種現狀形成的根本原因。難能可貴的是,趙瑜并沒有止步于這種對比,他本著報告文學特有的批判性特點,一針見血地指出了中國現行籃球體制的種種弊端所在。除了管理階層的衙門化,充耳不聞人民對籃球的熱情這種情形之外,奧運金牌戰略的設定,更是從根本上違背了真正的體育精神。奧運金牌戰略,可以說是我國體育制度的根本弊端所在。一切以金牌為方向,一切以金牌為基準,體育的目標唯有金牌,如此一種體育觀念在很大程度上背離了真正的體育精神。體育本是強國健體之道,體育是以提高和保障全國人民的整體身體素質為基準的。奧運金牌固然在某些方面能夠反映我國體育事業的發展,但是體育的根本卻是屬于基層群眾的。只有那些真正屬于人民的可以強健人民體魄的體育,方才能夠稱得上是真正意義上的體育。而這,正是趙瑜先生所著力呼喚的一種真正屬于大眾的現代體育制度。
在《籃球的秘密》中,除了對于金牌戰略與體育管理部門衙門化問題的充分反思,另一個值得關注的,乃是趙瑜對于籃球人未來出路問題的關注與思考。發展出路,可以說是關乎任何事業成敗的一個突出問題。籃球人未來的出路問題,直接關系著籃球事業的發展。在現行體制下,籃球人面臨著退役后如何解決生活出路的嚴峻問題。放棄本專業,放棄自己為之奮斗了許多年的籃球事業,而改從其他陌生的行業,這一問題的提出,不僅是對退役球員的一次嚴峻考驗,更是對國家體育人才制度的有力考問。而且,更進一步地說,這個問題顯然已經超出了籃球界,成為了一個牽涉中國根本體育制度的問題。趙瑜從籃球發展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進而提升到整個中國體育制度的層面上加以深入的思考,所充分體現出的實際上正是趙瑜自身一種難能可貴的理性沉思精神。諸如此類一些問題的提出,顯然是趙瑜對中國現行體育體制長期深刻觀察的一種結果。
報告文學是一種非虛構文學,非虛構文學固然在“真”的含金量方面有著很高的要求,但不管怎么說,報告文學也畢竟還是文學。這就對報告文學于無形中提出了更高的思想藝術要求。一方面,要真實,但在另一方面,卻也得在情節非虛構的基礎上必須把作品寫得很精彩,要具有鮮明突出的文學性。在《籃球的秘密》中,經驗豐富老到的趙瑜同樣很“巧”地做到了這一點。那么,這個“巧”又“巧”在什么地方呢?“巧”就巧在了作品的基本結構方式上。細讀文本就不難發現,趙瑜先后一共用了40個問題來組織這部報告文學作品的結構。需要注意的是,每個問題都不是隨心所欲順手拈來的。事實上,作家用他那嚴謹的思維給這些問題排列出了一種極富邏輯性的順序,從籃球最初開展的原因條件狀態,到現行體制的弊端與發展的停滯。這一條隱秘的內在邏輯線索,首尾相連,很奇妙地構成了一個圓環狀,有問有答,有因有果,顯得特別透徹圓滿。據我所知,如此一種問答結構方式,在報告文學中其實是很少見的。實際上,也正是趙瑜用如此一種特別的問答方式,給整部報告文學帶來了突出的知識性與趣味性,進而使得《籃球的秘密》具有了絲毫也不亞于小說作品那樣一種曲折有致的情節魅力。而這,大約也可以被看作是趙瑜報告文學總是那樣撼動人心的一個根本原因所在。
《籃球的秘密》研討會發言紀要
地點:北京
時間:2011-4-24
中國青年出版社 中國作家雜志社 主辦
著名作家趙瑜的長篇報告文學《籃球的秘密》近日由《中國作家》雜志和中國青年出版社同時推出。這是趙瑜繼《強國夢》、《兵敗漢城》、《馬家軍調查》問世13年后重新聚焦體育題材、歷時三年創作的又一力作。
趙瑜雖然以籃球為切入點、以東莞為坐標,說的是籃球,但涉及和思考的卻是中國體育和社會的深層次問題。他延續了對現實的犀利批判鋒芒和獨到思考,強烈地呼喚中國體育體制改革。在這本20余萬字的書中,作者指出中國體育體制存在明顯弊端,必須要盡快向體育民間化和社會化轉變,體育必須要與教育緊密結合。趙瑜以大量生動翔實的事實揭示了體育的本質在于人民大眾的需要,健康比金牌更重要。
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何建明、著名評論家雷鳴、原中國籃球協會常務副主席李元偉等諸多文學界、體育界的專家學者在今天的研討會上,對這本書給予了高度評價。
李元偉表示,從歷史、文化、社會的角度寫籃球的書以前在國內沒有,趙瑜在此書中提出了一系列深層面問題,探索了中國體育體制和職業化改革之路,他認為非常有價值。著名體育界學者盧元鎮說:“趙瑜出版了體育三部曲后曾說,寫體育的事太難了,以后改寫其他了。我當時說,一個時刻關照社會進程的現代作家,不關照體育的是是非非是匪夷所思的。今天,趙瑜果然捧出了這本《籃球的秘密》。我認為這部作品想說的是:只有當體育回歸它的文化本原,追回其游戲本質,才會返璞歸真。如果說,趙瑜前三部體育題材作品是批判性極強的外科手術,這部就是配合手術的深度理療。”。
李炳銀(著名評論家,中國報告文學學會副會長):趙瑜這本書叫做《籃球的秘密》,我從中學就一直打籃球,但是由于當時的社會環境、家庭環境的限制,沒有打出名堂,我是我們復旦大學中文系的籃球隊員,對于對籃球是從很小就熱愛的。比起在座的各位來,我可能只是喜好,許多人對于籃球的理解,對于籃球的歷史,對于中國籃球的狀況,很難和各位比。趙瑜曾經是一位老運動員。
雷達講,趙瑜寫這本書是最合適的人選,他對籃球的理解,他的籃球經歷,和他對體育界這些年的思考,我覺得確實是非常好的人選。事實證明,趙瑜在他的寫作當中,每一次都能夠給人們一種驚喜,給人們一種新穎的感覺。
《籃球的秘密》讓那些熱愛籃球的人包括不具備專業素養的人士讀起來會很愉快,就像口渴了喝一杯茶馬上能夠解渴的效果。其中包含很多深刻的東西,有關籃球歷史,有關籃球跟別的運動的區別,籃球運動為什么能夠在我們國家這種體制下,在別的球都不能得到很好發展的時候,卻能夠一枝獨秀,能夠具有最廣泛的、普遍的群眾基礎。
趙瑜給我們提供了大量的信息和思考,他選取了廣東東莞為考察重點,對這個籃球城市的成長、發展,以及他們所取得的成就給予了一種真實的、歷史的敘述,使我們大開眼界。
這本書的價值,除了延伸我們籃球思考之外,最主要的還是趙瑜發揮了他一貫的對中國體育的憂患意識,對中國體育改革表達了迫切的、激情的訴求和愿望。
我們國家始終圍繞著奧運戰略在搞體育組織工作,國家的撥款,國家的關注點,都放在能夠奪取金牌上面去了,而長期忽略了體育的群眾性,忽略了體育對民族素質提高這一最重要的部分。
趙瑜再次用他的作品,用他的思考,向社會,向體育界,向有關方面發出了激烈的思辨,深情的呼喊。08年北京奧運會之后,體育總局又組織研究倫敦奧運會的戰略,要投放多少多少錢,還是圍繞著金牌,圍繞著名次,圍繞著榮譽,仍然把體育看成一種政治內容,看成一種功利的東西,這種東西在我們國家實在是根深蒂固。
籃球有廣泛的群眾體育基礎,由于在這種體制下得不到輔助,得不到支持,得不到培養,所以在不斷消失、減弱。
李元偉這一屆的領導,吸收了國外運行的好機制,提供了一個好的框架,所以大家關注熱點也很強烈。
在我們很多體育界的領導看來,好像體育都是體育界人自己的事情,實際上體育是最廣泛的群眾運動,是群眾關注的東西,是全民體育,但是我們恰恰忽略了。
趙瑜這本書提供的信息,提供的思考,提供的深情呼喚,包括對體育的理解都很到位。
我就想,是金牌重要還是人的情感重要?一個冠軍,他犧牲了多少情感的東西?我們現在的體育運作完全是包裝式的、塑造式的,你這個隊必須今年拿多少金牌,完全給定做起來了。趙瑜這個作品必將在我們國家的體育文學寫作當中,在體育改革當中,發揮積極的作用。
趙瑜每寫一個題材,他都有自己獨特的敘述方式,他能找到最適合表達、最需要表達的方式,讓體育界記者去寫,那就完了,很可能寫成一個俱樂部簡單的歷史,寫成哪一場征戰,那就接近新聞了。
這本書從文學方面,從體育方面,從作為一個知識分子對社會的關注來說,我認為都是很好的作品,中國青年出版社和《中國作家》雜志社,能夠把這本書推向社會,我感到很高興。
雷達(著名評論家):出了這么好一本書,也是我們大家期盼已久的,我們終于有一個全方位的、多角度的,能夠滿足球迷愿望的一本書。
寫作這個書非常不容易。這本書不是寫給官僚看的,也不是寫給少數精英看,是寫給老百姓看的。今天,在座的幾位我看到都非常高興,像徐濟成,評籃球評得很好,還有李元偉先生也來了。
說實話我們沒有一個真正寫中國籃球文化來龍去脈的好書,足球這些年把我們折磨夠了,足球黑哨,足球那種不爭氣。電視上陸俊出事之后,我們都不知道該說什么,他由一個英雄人物,體育精英,墮落成了一個囚犯,他是一個縮影,代表我們整個中國足球被污染,被弱化,被矮化,正氣得不到弘揚這個過程。
而在這個過程中我們看到籃球興起了,籃球受到廣大球迷的歡迎。這說明什么?大家愛看,說明他存在,說明全社會有這個需求,和現在人們生活方式有很大的關系,他是一個減壓閥,同時喚醒人們團結互助,籃球對人們生活提供的滋養我們還沒有挖掘透,這本書出來了,它就挖掘這個東西。
這本書體現了趙瑜在體育方面的長期關注,不是說誰有寫作的積極性就能寫得了的,中國能寫體育的人不是很多,趙瑜是一個,他少年時代起都對體育有很多體驗積累,對體育的奧妙感同身受。趙瑜對體育文化思考很多,《兵敗漢城》《強國夢》《馬家軍調查》,都是一個積累的過程,他對體育的里里外外爛熟于心,只有他能寫。
這本書我認為趙瑜寫得也不輕松,不好寫,東莞的新興城市作為一個重點,世界籃球,中國籃球,體育改革,幾大問題合到一塊,很難寫。
但是這本書集新聞性、知識性、紀實性、哲理性、趣味性于一體,有多方面的含義。看這個書有一種賞心悅目的感覺。
趙瑜是一個很講究文體的作家,小說要怎么寫,報告文學要寫什么?報告文學題材選對了就成功了一半,就像攝影藝術,現實存在的東西你怎么選擇藝術。但是在選擇的基礎上,報告文學怎么下筆,怎么切入?
趙瑜這本書在寫法上也很講究,作者采取一種開放式的、擁抱式的“圓桌”型召喚結構,用第一人稱,與讀者交心、對話、懇談,一下子拉近距離,形成一個交流、解惑、解釋的話語場,不是單個人感受的事情。
籃球也有精英籃球和大眾籃球兩個板塊,作者選擇了大眾籃球,這本書不是寫給官員看的,也不是寫給個別體育精英看的,而是寫給球迷們、草根們看的書,這是一個成功點。
我們現在報告文學有一個問題,很多作者找到一個很好的表現對象,常見的就是高舉高打的大視角,大敘事,很多人選擇沉穩的過程化敘述,而趙瑜這本書采取了貼近現實、貼近球迷、貼近問題的方法。
趙瑜用其才華,給我們帶來了一部新的體育力作,我相信讀者、體育界都會歡迎的。
胡守文(中國青年出版總社總編輯):中國籃球發展需要一個很大的環境,這個大環境就有籃協同志的努力,李元偉同志經常在屏幕上見,我們希望聽聽您這位專業人士對這本書的意見。
李元偉(中國籃協原常務副主席):很高興有這么一個機會,和這么多文學界、教育界的著名的作家、評論家、教授見面。
作為一個籃球人,對籃球作品的問世歷來是十分關注的。長期以來,除了籃球的專業書籍之外,從人文、社會學的角度寫籃球并不多見,即便有,也大多是描寫人物或者球隊的歷史,屬于回憶錄一類的。
所以趙瑜的新作《籃球的秘密》,從一開始就引起了我的興趣和好奇,這種興趣和好奇不僅在于趙瑜曾經寫過中國體育三部曲,都引起過很大的轟動和爭議,而且還在于,這么一位籃球圈外的專業作家,他是怎樣看待籃球的?這是我非常感興趣的一件事。
讀過這本書以后,除去他對籃球運動頗有價值的獨到認識之外,我更多地感受到趙瑜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和他對中國籃球事業的一片熱心。
但是,作者選擇了一個在全國現代化建設中頗具特色的城市東莞,作為敘事的開始,從它的籃球環境和傳統講起,向人們全方位地介紹了東莞籃球運動開展的狀況,基層人物的命運和故事,籃球運動員,以及籃球如何在城市建設過程當中發揮積極作用。
作者并沒有停留這個層面上就事論事,而是把東莞的籃球發展,置于中國籃球改革發展的大環境中來考察,提出并分析的問題發人深省,尤其注重從文化角度來詮釋籃球的現象,乃至中國體育的現象。因而使這本書有了不同于其他籃球書籍的獨特視角,具有了更高的立意,給人深刻的啟示。
從我的角度看,《籃球的秘密》詮釋了籃球擁有強大生命力和源泉所在,它深深地扎根在廣大的人民群眾中間,我在2005年說過一句話,我說籃球是中國第一大體育運動,引起了很大的爭議,時至今日一直是一個話題。從趙瑜這本書里印證了,籃球在中國有非常深厚的群眾基礎,它確實有很好的市場前景、影響力和生命力,最直接的例子就是北京奧運會,中國籃球隊只得到了第八名,還得到了國務院的表彰,在群眾里面引起了反響,這就說明籃球的影響。
《籃球的秘密》反映了籃球改革的風雨歷程,我覺得意義更大,它的重要性就表明作者提出了一系列深層次的問題,比如中國籃球為什么發展緩慢?怎樣看待計劃經濟時代的中國籃球?中國籃球會不會重蹈足球的覆轍?籃球改革為什么上冷下熱?我認為更為重要的是他從籃球發展道路的探索中,呼喚著中國體育改革的話題,并且旗幟鮮明的提出了自己的觀點,相信他提出的問題一定會引起進一步關注,從而加快體育體制改革的步子。
趙瑜不僅是一個職業作家,而且曾是一個基層體育工作者,這一經歷給他獨特的視角,面對廣大籃球愛好者娓娓道來,貼近群眾,所以他的講述能夠獲得共鳴。
對于東莞這個城市,我也有不同尋常的感情,在從事籃協工作八年期間,幾乎每年會踏上東莞的土地,親眼見到這座現代化城市的崛起,看到中國籃球發展希望,感受到這里濃厚的文化氛圍,所以每次來到東莞我都挺受感動,在創造經濟奇跡的同時,東莞人也在努力地尋找和打造能夠反映城市氣質的獨特的健康的精神文化,成為廣東精神文化建設的符號。
在東莞不僅有宏遠、新世紀等大批職業籃球隊,而且還有大批熱愛籃球的企業家,還有熱衷于推動籃球發展的各級領導,這里深厚的籃球氛圍,使東莞成為典型的籃球城市。我曾經多次向國際友人推薦他們到東莞看看,曾經包括NBA高層的官員,我曾經對NBA的業務總裁說,你們想真正了解中國,一定要到具有籃球傳統的城市和鄉村去看,就可以解釋很多你們對于中國籃球發展的疑問。
對于書中所描寫的眾多林林總總的人物,我們都似乎在全國每一個角落,每一個鄉村都能遇見。比如趙瑜筆下以袁禮松為代表的基層干部,以及由東莞日報何杰為代表的基層媒體人,我讀了之后感到是那么熟悉,也很生動,他們都是中國籃球事業的推動者,他們是中國球迷的代表,可以說正是由這樣一大批遍布全國的人對籃球的忠貞不渝,對籃球的堅持,才有了籃球的今天,尤其在職業化改革過程中間,正是有了熱愛籃球的陳林、梁志斌等一批杰出企業家義無反顧的投入,有了媒體的持續推動,有了草根忠貞不渝的參與,才有了籃球的興旺,這是籃球生命的所在,這一切,決不是哪股實勢力可以改變的,我想這就是中國籃球的秘密。
趙瑜先生的新作,收集了很多歷史照片,使這本書成為全面反映中國籃球的力作。我希望更多有識之士,包括我們文化界的朋友,更多地關注籃球和中國體育改革,唯有如此,中國籃球、中國體育才更有希望。
楊迎明(原中國體育報總編室助理、體育評論家):我想說的是,這本書,趙瑜寫出了中國籃球的一個DNA,我特別同意書中趙瑜跟盧元鎮先生的討論,講的是文化選擇,在過去,從民國開始,一直到建國,到國內內戰的時候,包括賀龍的120師,一直到解放初期的八一隊,一直到老百姓。
文革前后這一段時間里,中國老百姓選擇是非常少的,或者是沒有選擇,為什么老百姓選擇了籃球?我們看過一些片子,包括老少邊窮的片子,很多儀式都是在籃球場舉行,一個破木板子,再窮、再偏遠的地區都有籃球,為什么老百姓選擇籃球?
改革開放之后,我們可以有這么多選擇,為什么大家再回過來又選擇籃球?所以李元偉說籃球是中國第一運動,我們為什么又在選擇籃球?這就是文化選擇和中國人民的性格。
再一個為什么是廣東?廣東是我們改革開放的排頭兵,現在是體育發展的成熟期,又是廣東帶頭去做,最早的白云山制藥廠,是第一個民營企業家支持了中國足球,中國第一個女子足球隊也是從廣東來的。所以《籃球的秘密》考察了廣東籃球職業化的問題,我覺得這部書有標志性的意義。
就一個體育項目,從文化、歷史的角度深挖,本來應該是體育界人士來完成的事情,但是恰恰由一個報告文學作家完成的,這很不容易,說明了一個什么問題呢?說明在我們國家體育以金牌為上的戰略中,我們對體育的研究、探討,全面深入的歷史性探討,體育界已經完全放棄了!這是為什么?
閻晶明(文藝報總編輯):昨天晚上12點半睡覺,今天早上4點鐘起床,就是為了看一場球賽。我個人的看法,像我這個很中年的一個人,保持自己生命力的事情,第一個愛酒的味道,第二個就是籃球。對于一個有事業心的作家來說,還是要有創造力的,我覺得趙瑜是一個創作力很旺盛的作家,讀者們對他非常熟悉。
前幾天我看到《籃球的秘密》在《中國作家》上發表了,我很詫異,趙瑜又寫體育了。兩個突出的印象,第一個趙瑜確實是創作力太旺盛了,第二個,他最擅長的還是體育,他寫過很多題材,但體育是他最游刃有余,最擅長的品種。
這本書的名字,封面英文翻譯非常準確,叫中國籃球的秘密,包括他的《兵敗漢城》《強國夢》《馬家軍調查》,都是很中國的體育,把中國體育放在時代條件下去思考它的歷史現狀和它未來的走向。
思考中國,是趙瑜報告文學最突出的特點,我對趙瑜所有的寫作有一個看法,就是他確實是有根基的寫作,這是完全不一樣的,包括他不管寫什么都可以寫到自己,寫到自己成長的過程,比如這本書里寫的是中國籃球,但是同樣寫到自己愛好籃球的起點,發生關系的過程。
我們說籃球在中國是一個全民普及性最強的,老百姓最熱愛的一項運動,包括黨政領導人最喜愛的項目,但是趙瑜既不是帽子式寫法,也不是只寫東莞,而是全面性的從北方寫到南方,從歷史寫到今天。
這本書采用了多種設問,明知答案,故意來問,趙瑜要用提問的方式,回應很多人習以為常的誤讀,或者你不知道的東西來告訴你,他敘述的過程當中,根據自己的需要來做,使這本書在文體上更具活躍性,這是非常好的。
這本書,就中國籃球改革來說。即如何使CBA和全民普及更好地結合到一塊,這是值得探討的問題,因為你在做的是NBA之后很遠的一個職業聯賽。現在很多的NBA球星進入中國也是一個對接的開始,在今后,也許還有更大的文章來做。
總之,我認為這本書是一個非常有價值的作品,對于我們認識中國籃球的歷史,了解中國籃球的現狀,認識改革過程中所遇到的種種問題都是非常有啟發的。
李建軍(社科院文學所研究員、評論家):趙瑜寫作又扎實又快,這本書讀起來非常輕松,非常有趣,充滿了小說敘事的張揚,故事性。這個作家首先是善于思考,善于提問的人,這是文學和體育結合的書,,只不過體育的問題是放在面上,能夠看得見,而文學的問題不是那么可以直接去看的。
作家是一個時代的良心,對當代人們的愿望、夢想都應有積極的表達,但是像這樣的作家,這個時代比較少,而趙瑜就是這樣一個作家。
趙瑜所有的作品都貫穿著一個東西,就是對人的命運的關照,人在現實歷史境遇中的命運。寫體育我認為是從力量寫出來的,是人的自由感、激情、品質、毅力,用身體的方式表達出來,里面貫徹著什么?就是平等自由,在沒有自由的地方是沒有體育的,是生命和激情的燃燒狀態,才會有體育,一個被束縛的生命它不可能體現出體育精神。
趙瑜的體育寫作都貫穿著對人的自由、內心訴求的關注,融入發現問題,必然要關注問題,所以我們在所有趙瑜的作品當中,都能看到他反對體育界和文學界非常強烈的功利性、目的性、庸俗性。
體育官辦,把各項運動變成了實現國家權力意志的工具,極其缺乏人文性,趙瑜說我們的兵敗漢城是必定的,甚至在短暫的體育榮耀背后,存在著反體育精神的東西,這本書里曾經分析東德和前蘇聯,他們背后完全是弄虛作假,用反體育的方式來實現這個目的,對體育精神不尊重,一種虛榮心,一種炫耀權利的目的,這么一種動機。
一個作家在文學上的水準當然非常重要。但是我覺得這是一個作家更高的標準是人文精神,這種道德意識和境界是最高的。
我們看一個作家是不是一個優秀的作家,還要看他如何應對社會的恐懼感。我在趙瑜的作品里都看到他對我們現有形式規范的寫作套式的突破、挑戰、蔑視,所以它有積極的作用,勇敢的作用。
讀這本書沒有你覺得特別尖銳的話語,但是里面很多地方會照亮我們的內心。書中還寫到一個名教授叫容希白,他放在這里面好像是游離了,跟籃球沒有什么關系,但是這個精神跟籃球精神是相通的,沒有自由精神就沒有籃球精神。這種精神,這種人格精神,這就是體育所要擁有的精神,要維持一種公正,一種獨立,它是有力量的。所以趙瑜站在人的立場,關注人文精神,關注非常博大的精神情懷,追尋一種深刻的思想,我們應該從更高的人文視角來看待趙瑜這部作品的意義。
何建明(中國作家協會黨組成員,副主席、書記處書記):很高興參加趙瑜新著的研討會。本來應該聽到最后,發言更準確一些,因為下午有一些事,我就要求先發言。
趙瑜是我們和讀者比較熟悉的,以前我寫的東西比較多,比較快,現在他已經超過我了,我向他表示祝賀。剛才聽到諸位的發言,剛才聽了雷達老師講的,我基本同意,但是我想補充一個角度來說,剛才雷達老師說,報告文學寫什么題材好像很重要,但是作為一個成熟的報告文學作家也什么都可以寫出新意來,任何一個題材他都可能寫好。體育是一個老題材,但是趙瑜寫得非常好。
我看了這個作品,與雷達老師感受不同的是,我恰恰認為這是可以給精英,給官員好好看看的書,跟雷先生相反,為什么呢?中國的籃球實際上,就跟中國的三農問題一樣,是中國最具普遍的,最具有中國特色,最具本土特色的體育運動,打籃球我們都干過,每一個男性的中國人誰都摸過,為什么中國體育界高層卻不重視呢!
所以我看到35頁這兩張圖我有點震撼,就是2006年的時候北京胡同當中竟然還以這種方式在打籃球,這個籃筐栓在一個樹上。還有一張是2006年的在甘南的小和尚、喇嘛,在空曠的地區,安一個獨木架子打籃球,這兩張圖說明了籃球在中國的特殊性和在中國的普遍意義。
我為什么說這本書可以給官員和精英看呢?中國社會發展過程當中,籃球很像中國農業社會走向大國過程當中的成長,這個過程趙瑜可能寫得還不夠,我覺得還可以寫籃球與大國崛起,籃球與大國崛起的國民性以及國民的心態,我認為這樣會更深刻一點,恰恰這本書可以是給精英,給領導人看的,讓領導知曉13億農民為主體的國家走向現代化,它的成功與失敗與籃球是相關的。
我不太懂體育,但是我想我們在世界可能強大的不是足球,足球不具備中國的國民性,不具備中國國家的特性,所以我們永遠是失敗,不成功,但是籃球可以成功,姚明就是例子,一個是他天生的高度,第二個,如果沒有中國改革開放,姚明是走不出國門的,第三個,如果中國沒有強大的經濟實力,姚明在美國也樹不起來,我不知道對不對。
趙瑜這本書值得官員和精英好好的研究,研究籃球這項非常了不起的第一運動,為什么今天我們幾乎看不到的?今天我們國家發展到如此程度,常常忘卻了國家基本的東西是一個農業國家,我們現在幾乎找不到籃球場了,因為籃球場地太寶貴了,造一個房子可以賣多少錢?胡同也沒有了,我們只有大馬路,而馬路是不讓你投球的。
這就是大國崛起當中我們官員必須關注的問題,這個問題關系到中華民族傳統的東西能不能發揚和保留它的地位。我覺得我們從更高的角度去看,包括我們題材挖掘深度到不到位是值得研究的。
這本書還有一個文學的啟發意義。趙瑜這種寫法很大膽,我不太敢用,我在思考,什么樣的東西寫出來好看,我認為就行,我們不一定去歸類它究竟是紀實文學還是報告文學,我認為這部作品不是純紀實文學,它是老百姓閱讀的文體,這和這本書表達的意思是一致的,如果用傳統的寫法,反而老百姓不愿意來看,現在的閱讀是快速閱讀,看全書標題挺有意思,包含40個問題,我未必全部都看,我可以挑著里面最精彩的看,趙瑜這個寫法非常符合當代老百姓閱讀的習性,具有文體創新的意義。
從文學創作來看真是這樣,一個寫作者的成果如何能讓讀者更廣泛的閱讀,報告文學除了自己報告內容以外,還要給別人報告,你這個報告沒有人聽的話,這個報告便會失去意義,文學除了寫完之外還要有傳播,比如今天的小說,為什么老百姓不滿意,就是缺乏傳播。我們出版社最近召開了一些招聘會,北大、人大的中文系學生竟然不知道賈平凹的作品,可笑至極了。
陳曉明(北大教授、博導、評論家):這是我們教育的缺點。
何建明:所以我們文學給誰看?看什么?你想北大、清華文科專業的東西都不了解這個東西,都打著空白,有一個研究生,考的成績是最差的,這個學生怎么工作啊,他學的還是現當代文學。
我們作家寫東西給誰看?怎么看?所以趙瑜這樣的文體,我認為他長期探索實踐是很有現實意義的,符合我們社會的發展,當然其他好的文體,是需要我們繼續發揚。
趙瑜寫得非常好,東莞我也熟悉,恰恰東莞是中國現代化發展過程比較具有代表性的地方,把籃球放在東莞這個位置,然后把它銜接成為全國體育改革和中國歷史的發展過程,這個結合非常好。
這本書通過籃球來認識我們自己,認識一個民族,認識一個國家歷史進程當中存在的問題和思考的問題,我覺得這部作品更深的意義更多的是關于籃球背后中國的發展過程當中的國民心態、人文精神和國家精神,我覺得作品這方面的意義更重要。
可是在美國,籃球成為符合發達國家社會狀態的體育運動,我認為恰恰是對的,但是中國忘記了這一點,我們中國在農業社會當中籃球還好,但是在工業化社會當中,我們把籃球放在后面,把其他項目放在第一位,這是犯了錯誤。
李元偉:總是把金牌可能的項目放在第一位,包括舉重、跳水、柔道。
何建明:籃球代表什么?代表一種高度,代表一種精神,乒乓球代表不了力量和高度,我是當兵出來的,我認為籃球具有大國崛起的精神,它跟美國一樣的,籃球代表高度、力量、精神,這三個東西恰恰是大國崛起應當培養的,而中國現代化過程當中,我們在引進西方文明過程當中,恰恰丟掉了最核心的東西,籃球精神。
陳曉明(北大教授、博導、評論家):我們不重視籃球,其實就是一個官本位問題,我們考核官員就是考核政績,既然籃球拿不到奧運會冠軍你就下來吧。
我也認為籃球應該定為國球,籃球是最符合人性的,對青少年的成長最重要,我們都有打籃球的經驗,像我這樣一個博導,年輕的時候也有籃球夢,我少年時候跑過全縣一百米第二名,到現在也是我最自豪的事情,對運動的熱愛,應該是一個民族最重要的文化素質,這是我們教育體制最大的敗筆,也是我們經濟發展中被忽略的。所以趙瑜寫這本書非常及時,非常有價值。
中國在改革開放取得成就的前提下,應該重塑我們的體育文化,這本書作了新的可貴嘗試。我讀這本書有個感受,覺得趙瑜以籃球為視角,寫出了中國群眾體育的運動史。
這本書把我們年輕的記憶呼喚起來,對共和國的群眾體育運動史做了一個很清晰的描述,這是很了不起的地方,現在出現了非常嚴重的問題,大學每年高考800萬人,這800萬全部被拴在應試教育上,而且國家對于學校體育就一個方法,考試,中考、會考要達到什么標準,高考是一個什么標準,體育老師在中學里面地位最低的,我也多次為體育老師呼吁過,這是一個題外話,我是北京市政協委員,寫過很多提案,其中就講到社區文化概念。
新建的社區根本沒有籃球場,很多人在小旮旯里面立個籃球架,這還是條件好的小區,我們小時候可以溜進中學里打籃球,現在也進不去了,單位也沒有籃球場,籃球場都變成停車場,所有體育場地都被擠占了之后,我們再次變成東亞病夫。現在是一個應試教育,一個停車場。
艾克拜爾·米吉提(《中國作家》雜志社主編):這是幾個部門的壁壘問題,體育部門害怕把體育場放開,安全部門為了安全,教育部門不對外,這是中國特色,維穩第一。
陳曉明:我們沒有把籃球文化和中國的民族特性和人性,做為中國當前教育缺失的補充。今天,把籃球文化和提升整個中華民族的精神放在一起研討,我覺得非常有必要,有極大的意義,應該提升到這么一個高度。
我們一說改革開放,總是說成就,金牌,奧運會拿了多少多少冠軍,這是體育總局最關心的,但是研究一下基層的改革開放情況不太一樣,趙瑜先生在東莞常平鎮挖掘,深入剖析了這么一個小鎮,從這個角度切入進去,挖掘出改革開放深層的意義,籃球的命運和改革開放聯系在一起,讓經濟的改革開放和體育的革命在一個鎮里,找到了非常好的機制。
作品寫得非常生動,中國籃球界具有魄力的人物,從上到下,以點到面,分析和描述都結合得很好,這也是這部作品的特點。
趙瑜總是以人性、人心來寫,這點也是了不起的,中國在沖擊世界體育強國的時候,籃球這個運動被弱化,如果寫中國體育悲歡史的話,我覺得這是悲劇性的。
你看趙瑜寫到河北老隊員的時候,他們舉辦如此簡陋的婚禮,真讓人痛心。我有一次看到一個消息,東北沈陽一個舉重冠軍,被迫當門童,我那天非常氣憤發了一個很狠的帖子,說對體育人才極不重視,體制有問題,結果被刪了,我又貼。
對體育的改革,全社會應該有這樣的責任和義務,因為體育是我們每個人內心的夢想,它不是一群體育人的事情,是每個人的事情,我們看體育的時候其實投射了我自身的愿望,首先運動、活著是你基本的特質,所以在運動中你會體會到自己的生命,體育是對整個身心和精神的塑造。
《籃球的秘密》呼喚人們通過體育提升我們民族的精神、性格、體能、價值,我認為是一個非常迫切的呼吁,這本書的價值觀非常好。有更深層的中國體育問題,有很多的官本位批評,也寫得很好,略有收斂,趙瑜還是有顧及的地方,中國的體育要下更重的猛藥,應該有更激烈的批評,才能促使官本位的體制有一些松動。
徐濟成(新華社高級記者、體育評論家):我要對趙瑜表示祝賀,出了這么好的作品,要向出版社祝賀出了這么好的作品。
我還有一個請求,我覺得這僅僅是開始,籃球改革為什么沒有突破?最根本的是建國以后,體育和教育分離,就是民族素質分離,回溯到最早的西方人學三類,第一類學體育,第二類學藝術,第三類學知識,反過來說,正是六十年以來中國最缺乏的東西。美國沒有國家體育,但是他的體育被世界認為辦得最好,我們中國談美國說了這么多年,其實總共有三樣東西最值得中國學,其他可學不可學,美國能夠成為世界強國,第一件就是他的科學技術,現在我們看到很多科學技術,包括手機,95%都是掌握在美國人手里,這個東西二戰時候就有,大小不一樣,原理是這樣的。
第二個,美國人操縱著全世界的金融系統,美國人永遠在用全世界的錢。
第三個就是他的教育,教育理念是最先進的,如果中國能夠把這三項拿過來,我們就成為強國了。
我們的原子彈立國也是從美國拿來的,他用的好的東西我為什么不能用?我們當記者就像瞭望哨一樣,看到國外那么多好東西,咱們就是不用,心里都急了。在西方的教育體制中,他認為體育人才才是人類最精華的,四肢發達,頭腦一定不簡單,因為四肢是靠頭腦控制的,體育人才成才的幾率要比一般的大學生難得多。
另外一個就是祝賀趙瑜趕到一個非常好的時期,中國需要這樣一批體育著作,所以剛才老師們都提到了這本著作的社會意義,反映社會,對社會改革指明方向,祝賀你在這個時間能夠出這樣一本書。
中國籃球將有更大的突破。我記得籃球進入中國一百周年,北京大學體育部管振山老先生,洋洋灑灑寫了三千字,致國際籃聯,說籃球是人類最好的運動,寫得非常美,他說足球是最不可思議的運動。
將來中國如果達到42%-70%的城鎮化,最大特點就是人口密集,籃球就是最好的普及性運動。
楊明(新華社體育部記者室主任、體育評論家):1988年漢城奧運會報道之后,我去加拿大留學,當時帶著趙瑜的《強國夢》,1998年到美國常駐,到了NBA,大徐送我,他當時拿了一本《馬家軍調查》,被我拿走了,我出國拿的兩本書恰恰都是趙瑜寫的。
趙瑜原來是運動員出身,又成了著名作家,在他身上能夠特別鮮明地感覺到,我們體育媒體,新聞界,特別缺少像趙瑜這樣有功力,有深度的,作家型的,寫中國體育的文人,我們體育記者挺汗顏的,這本書讓我想起自己也寫過一本書,《足球黑哨》,我用了三十天,稀里嘩啦寫了一本書。而趙瑜這本書寫了三年,看了之后收獲特別大,里面有很多東西都是我不了解的,我覺得完全可以當作備忘錄、教科書。
體育記者在這方面下工夫比較少,和趙瑜比起來,我們很不敬業,因為我知道很多體育記者寫足球的書,社會上也很火,但是很少有這種真正九次下到什么地方,采訪到這么多人,都是第一手資料,像這樣敬業的,和對社會負責任的態度是目前很少的。
《籃球的秘密》其實也可以說是中國體育的秘密,體育到底是什么?體育的本質跟中國體育當局制定的體育政策是完全不一樣的,像國家體育總局還在搞奧運戰略,金牌至上,對這個所謂的舉國體制,趙瑜在書里面有很多地方是觸及到的,很多批判也很深刻,可惜還能展開。體育和教育這個章節看得比較仔細,也許二十年前你對中國體育已經批判到位了。如果體教不能結合的話,按照中國這種體育至上、奧運戰略的老路去走,肯定走不通的。
去年亞運會我寫了一篇《一騎絕塵引發思考》,爭論非常大。五六十年的歷史,舉國體制,至今中國體育功能化非常強,政治定位,為國爭光,金牌等同于愛國,拿了金牌就是升國旗、奏國歌,在這種情況下,大家對舉國體制不敢去質疑,一旦觸碰,就說你質疑社會主義優越性。
一手拿著舉國體制,說是為國爭光,拿金牌,這樣一個神圣大帽子扣下之后,別人就不敢碰,所以我覺得這是一個特別重大的事情,看到很多網友,反對的聲音也很強大,還是覺得體育就應該在奧運會上爭第一,奏國歌、升國旗,以為這就是愛國。
國家體育總局保金牌,一塊奧運金牌大概要7億人民幣的投入,那么納稅人的錢就是這樣花,大家也不知道,就花在這上面,另一方面群眾體育下降非常厲害,這二十多年中國競技體育持續輝煌,到頂峰了,同時這二十多年全民身體素質下降非常大,2億人的超重和肥胖,城市里孩子每五個就是小胖墩,近視眼在大學和高中,占90%左右。
所以體育到底是什么?我們不需要那么多奧運金牌,我們不需要體育GDP,完全是一個面子工程,是一個追求政績的東西。
在這種情況下,很多體制上的老問題突破不了,我看這本書里講到李元偉主任,當時特別無奈,北極星計劃想報上層,但是又怕人家反對。奧運會前兩年職業聯賽,又被壓縮,非常無奈,中國體育已經徹底走入誤區,而且變得很深了。這種體制,我們體育內記者不能干預的話,我覺得像趙瑜這樣有影響力的作家,還有社會上一些專家呼吁,能夠參與到中國體育到底是什么的討論來中來,體育是不是應該回歸到全民,我特別希望這次的研討會能夠對這個問題引起關注。
楊迎明:我想補充兩點,第一,中國全民體育素質下降,全民體育的消亡是在中國重新進入了奧林匹克之后產生的,恢復奧委會之后,戰略大轉移,全民體育素質下降。
第二,就是體育的教育觀,原來提出過體委和教育部合并,為什么現在被國家體育總局和教育部拖下來了?教育部說我不承擔上供金牌的任務,但是國家又需要金牌,這是無法解決的問題,我可以接過來體育,但是我不上供金牌,體教結合還是干不成。
趙勇(北師大教授、評論家):這本書我很感興趣,三個原因,第一個原因是趙瑜寫的,第二個原因寫的是東莞,第三個是寫的籃球。去年因為寫文章,幾乎把趙瑜的作品又復習了一遍,然后也知道他在去年之前已經在做這本書的寫作工作,在這么短時間之內,今年就出版了,我感到很吃驚,因為在這期間他也不斷在出報告文學作品,像《尋找巴金的黛莉》《王家嶺的訴說》《火車頭的震蕩》,寫作速度非常驚人,我不知道他是怎么寫的,這是一個原因。
第二個是東莞,我記得趙瑜特別提到了,這個莞字,以前好多人不認識。我突然覺得東莞原來是這樣一座城市,以至于對東莞發生興趣。這次看到趙瑜的《籃球的秘密》,讓我看到了另一個東莞,在這本書里,他以東莞為主要考察對象,然后展開了他的敘述,方方面面的,讓我們看到東莞對體育,對籃球這樣重視,而且也確確實實讓我意識到改革開放從南邊開始。
書里面寫到了常平農民籃球隊奪冠,引用了當年常平籃球運動員寫的日記,老趙在后面評述說,這個日記寫得很精彩,1984年那個年代里面,這樣一支隊伍是怎樣打比賽?人們對這支隊伍又是怎樣的期待?包括很多觀眾在看球的時候是什么想法?我特別記得他們在鄭州打比賽,在臺上表演節目,常平籃球隊唱歌曲,后面籃球隊伍就開始伴舞,跳迪斯科,下面的觀眾就非常激動,在打口哨,在歡呼,它是籃球文化,但是還攜帶了許許多多其他的文化,這種文化從南邊開始往北邊移動,然后對北邊文化構成沖擊。
所以我覺得挺有意思,我在這本書里面讀到了我特別想讀到的一些東西,讓我感受到一種啟發,形成某種思考。
這本書對我們中國籃球運動的發展史,包括趙瑜本人從事體育運動的小歷史也有一個梳理,通過這本書,一方面是東莞這一個點,另一個是中國籃球發展的一個面,個人的小歷史,還有相關的思考,在這樣層面上相互對話,構成一種獨特關系,我覺得很感興趣。
我本人也是一個籃球愛好者,年輕時候有十年左右的時間幾乎天天都打籃球,然后我兒子現在非常喜歡,他住的房間里面,密密麻麻貼的全是和籃球相關的圖片,從上面到下面整個貼滿了。我兒子要去打籃球,我說一塊打一打,我突然發現自己已經打不動了。
我突然想到了美國小說家的一個題目,他有篇小說叫《當我們談論愛情的時候我們談論什么》,當我們在談論籃球的時候在談論什么?我突然想到了,當我們步入到中年,乃至于老年,我們再回來談論籃球,包括《籃球的秘密》,我們很可能是對已經消失的青春的緬懷,當我們步入到中老年的時候,已經喪失了這些東西,所以從某種程度上,比較私人化角度來講的話,也是一部趙瑜的圓夢之書。
楊占平(山西作協副主席、評論家):非常感謝中國青年出版社和《中國作家》雜志社能給我參加這次活動的機會,趙瑜是全國著名的作家,尤其在報告文學是領軍人物,這幾年他寫了很多被讀者關心,被讀者認可的作品,寫作非常迅速,反響很大。趙瑜是我們山西省作家協會的作家,我首先對趙瑜《籃球的秘密》的出版祝賀,同時也祝賀這個研討會。
我們山西還有一些在全國很著名的作家,大家知道的張平主席已經變成張平副省長了,現在寫作可能相對少一點,另外還有成一、李銳、韓石山等等,我作為一個山西文學的工作者感到非常自豪和驕傲。
這些作家隨著年齡的增長,多數都已經超過60了,因為年齡的緣故,或者改變寫作的方向,所以這幾年他們創作的數量和影響力,相對來說沒有像趙瑜這幾年更引人注目。過去說一個作家能夠著作等身,我覺得趙瑜已經離等身不遠了。他現在創作精力非常旺盛,而且是黃金時段,期待著趙瑜能夠寫出更多更好的作品來。
就我個人而言,這么多年一直關注著趙瑜的創作,他的作品的研討會我也參加過,我覺得趙瑜是一個非常有責任感,有歷史感,有使命感的作家。5?12汶川大地震之后,趙瑜馬上去寫了《晉人援蜀記》。特別是山西發生了震驚中外的王家嶺礦難,山西作家不應該缺席,所以我們組織一個作家小分隊,第一個想到的人物當然就是趙瑜,那個時候趙瑜正在東莞采訪籃球,我們一個電話就把他召回來了,他們跑到第一線,和大批煤礦工人交流,不久即寫出了《王家嶺的訴說》,這本書現在已經獲得了很多獎,這都說明趙瑜非常有責任感,而且非常關注整個社會經濟發展。
趙瑜的每一部作品都是時代熱點和人生要點的記錄,都有典型性和普遍性,他總是揭示中國社會面臨的各種焦點問題,在整個創作過程中以分析思考為主要基調,以張揚科學精神和民主精神為價值追求,這些都是以大量現實材料為前提的,這是我對趙瑜創作的一個認識。
王春林(山西大學教授、評論家):趙瑜出了這么多的作品,連續推出,影響很大,思想和藝術程度都很高,我一個感覺,好像趙瑜又一個創作的高潮期到來了,如果把《兵敗漢城》、《強國夢》做為一個高潮期的話,這兩年他又進入了創作的高潮狀態。
最近四部作品,從《尋找巴金的黛莉》、《火車頭震蕩》,再到《王家嶺的訴說》,它表現出什么特點呢?他并不是就現象而寫現象,寫《籃球的秘密》,并不是僅僅寫籃球,《王家嶺的訴說》不僅寫礦難,寫那個尋找黛莉的過程也并不僅僅是就事論事,他都是在社會背景下,對現實生活背后所潛藏的深層次的東西進行挖掘和思考。
趙瑜一直在深層次思考一個問題,表現一個問題,一個共同問題是什么?我想是中國現代化的陣痛,中國現代化整個轉型的過程,中國的現代化之痛,他把這個作為自己深層思考的問題,這是理性思考的方法,他用這個思考來支撐起多部報告文學的主框架,《籃球的秘密》這是一個切入點,他通過這個切入點,突破這個界限,又一次對中國現代化的進程進行了深入的思考和表達。
我覺得這是趙瑜的寫作最重要的一方面。
蕭立軍(《中國作家》雜志副主編):趙瑜《籃球的秘密》,我是很早知道的,而且我感謝雷達老兄,他這次推薦的人選非常非常準確,有一次我到深圳的時候,趙瑜還在東莞采訪,就叫過來一起談,現在東西出來了,效果確實很好。
這一次,趙瑜又有一種新的形式,我覺得像是科普知識來寫,就是像《十萬個為什么》,他現在寫了籃球的四十個為什么,但是它又不同于科普,因為全書有著題材的連貫性,他寫出了一個關于中國體育亟待改革的普遍問題。
八十年代的時候我們主要批判專業隊,九十年代批判舉國體制、奧運戰略,這個東西什么人早都明白了,好像只有國家體育總局不明白,這是因為他們需要金牌政績,所以他明白了也要裝糊涂。
我們在2008奧運之前,就一直在探討一個問題,就是說,奧運之后中國體育必須改變舉國體制,一定要向精英體制和草根體制兩者共同發展。
《籃球的秘密》恰巧是把這兩個方面都寫出來了,為什么何建明說這部書可以是給官員看的,我覺得確實是這樣的,這本書最大的價值就在這里。
李師東(中國青年出版總社副總編輯):趙瑜是我們中國青年出版社愛護的非常優秀的作家,我們為什么出版這部書?我很同意剛才的說法,小說寫什么不重要,關鍵怎么寫,但是報告文學寫什么相反是很重要的,寫的東西大家關心不關心,感不感興趣,這是非常關鍵的。
趙瑜又寫了《籃球的秘密》,籃球本身有一個非常廣泛的群眾基礎,加上籃球在中國百年的命運是大家關注的,所以這個話題才會牽動社會神經。
剛才各位專家從籃球精神、體育文化,包括點和面,方方面面做了精彩的發言,我想這個書核心在哪兒?就是說讓我們關注體育改革在當下中國的命運,這是一點。還有一點中國社會在轉型,在現代化進程中我們需要什么精神?本書里面給我們提供了很多答案,提供了很多值得思考的話題。
我們同時感覺到趙瑜在他的文體寫作上面又有新的突破,各位老師的評價非常到位,開放式的、擁抱式的圓桌結構,這個圓桌性的寫作和今天圓桌性的研討算是旗鼓相當,這是一種籃球的形態去寫籃球。實際上趙瑜這種問答,也是一種球狀的方式,他在報告文學寫作上提供了一種新的方式。
這本書我從頭看到尾,從哪個問題感興趣,從哪個問題開始談起,這是一個非常好的形式。
希望媒體對這本書給予更廣泛的關注。
艾克拜爾·米吉提:趙瑜近幾年的作品基本上都是在我們《中國作家》紀實版發表,過去《中國作家》還沒有紀實版,他的《馬家軍調查》等幾個作品也是在《中國作家》發表的,這樣趙瑜和我們《中國作家》有一種淵源,我非常感動我來接任主編的時候,他用四部作品來支持我,他多部作品都獲得了鄂爾多斯大獎,我想以后究竟能不能給他評這個獎,要不然每次大獎都是他拿,怎么辦?
我們發表趙瑜的作品當然也是讀者的需求,因為趙瑜自己的創作的,剛才像王春林說的,又一個創作高潮到來,這個高潮呢,在我們《中國作家》得到了充分體現,我感到非常欣慰,同時對趙瑜本人表示祝賀和感謝。
那么期刊和圖書都是互補的,我們期刊發表的時候是按照趙瑜提供的自然順序結構發表的,圖書發表的時候把前十章進行調整,這樣從期刊和圖書的互補角度,各自視角不同,提供了一種范本,這也是中國青年出版社作為一個老牌社獨特的市場視角,我們也值得向中國青年出版社學習。
趙瑜的作品是以四十個設問的形式,把籃球史寫出來了,中國籃球簡史,寫得非常全面。趙瑜的寫作,一向視角非常獨特,切入點非常獨特,而且敘事非常宏觀,我讀很多報告文學作品,有些是好人好事,黑板報式的,有時候是挑起你仇恨的,但是趙瑜的作品沒有這些,讀他的作品會有一種智慧的啟迪,會有情感的釋放,會有知識的滋潤,趙瑜的報告文學確實不同凡響。
我覺得他的報告文學很像好的小說,尤其用細節推動的時候,比那些寫得很爛的小說好幾百倍,現在每年有三千部小說出來,像趙瑜這樣實實在在的小說式報告文學,尤其有他的獨特價值。所以我們《中國作家》每次拿到他的作品都是及時推出。
趙瑜作品往往框架恢弘,2009年我們接到《尋找巴金的黛莉》,當時因為種種原因我把它改成《尋找黛莉》了,我把壓力承受完之后,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的時候,就改回《尋找巴金的黛莉》,他這種非常恢弘的框架能夠讓讀者服氣,有追求有思想的讀者,高端讀者也好,草根讀者也好都能接受,都能獲得各自的收獲。雅俗共賞是一個極高的標準。
我期待著趙瑜今后的作品繼續在我們《中國作家》發表。
胡守文:最后由本書作者趙瑜同志來做一個發言。
趙瑜:時間不多,我首先謝謝兩位主席主持了這樣一個研討會,我要謝謝這件事情的始作俑者雷達先生,他又一次引導我回歸到體育。今天在座諸位,大部分都是老友,應該說是我人生道路上之所以走到今天的重要支持者,無論是李元偉先生早年在長治,還是后來相處十分密切的《中國作家》雜志社和中國青年出版社,還有中國作家出版集團,都在我創作當中有著非常密切關系,我重要作品大部分發表在這三個重要出版機構里面。
其中我特別喜歡的《馬家軍調查》,是《中國作家》蕭立軍等多位編輯花了很大力氣推出來的,《尋找黛莉》由艾克拜爾?米吉提主編親自編,前前后后折騰了很長時間。我獲得一次重要獎項的《革命百里洲》,是在胡守文同志主持在中國青年出版社由黃賓堂等先生推出的。我當時寫作《強國夢》的體委臥底有今天的楊迎明先生,這個時間已經有二十多年了。
后來我自己認可的好的評論,大部分也出自李建軍先生、雷達先生、趙勇先生,楊占平、王春林等山西老友長期支持了我的工作。他們從很早時期就開始跟蹤支持,今天我又一次感到大家對我的期望,自己愿意成為李炳銀先生所鼓勵的一個真正的報告文學作家,我特別愿意去做。李炳銀先生長期以來總是給我寫評論,把他的時間占用不少。今天我在這里內心深深的感動,大家能夠與我攜手走到今天,我要感謝大家,一個作家能夠走得更遠,是離不開周圍這些朋友的,謝謝大家。
胡守文:非常感謝到會的各位嘉賓,感謝趙瑜,我們都是老朋友了,希望今后還有合作的機會,我也希望艾克拜爾?米吉提主編與我們更好地合作,體育界朋友有類似的好作品,我們一樣歡迎。
艾克拜爾·米吉提:另外還要提到,體育理論家盧元鎮先生和東莞作家曾小春先生為會議寫來了書面發言,已經印發給大家,這里來不及宣讀了,表示我們的歉意。再一次謝謝朋友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