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作家網>> 作家庫 >> 相關文章 >> 正文

      趙瑜:獨立調查 揭示真相

      http://www.fxjt168.com 2014年09月04日13:46 來源:中國作家網

        趙瑜是個脾氣爽朗、頗具幽默感的人,這個山西漢子身材高大,體格碩壯,與人們印象中臉色蒼白、身體瘦弱的文人形象正好相反。正是這個外表粗獷的漢子寫出了《強國夢》《馬家軍調查》《尋找巴金的黛莉》等一系列響當當的作品,成為了中國報告文學史上標桿式的人物。粗中有細,俠骨丹心也許是對趙瑜最直接的勾勒。

        這次由陜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獨立調查啟示錄:著名作家趙瑜30年作品經典》,收錄了趙瑜寫作生涯中最有代表性也最有影響力的9部作品,分別是《馬家軍調查》、《尋找巴金的黛莉》、《革命百里洲》、《火車頭震蕩》《王家嶺的訴說(含《第二國策》)》和《籃球的秘密(含《強國夢》和《兵敗漢城》)》。這些作品有趙瑜對體制的批判與反思,也有對普通人的關注和同情,還有對地方歷史的深入挖掘,他以運動員的意志品質、史家的責任感、小說家的筆力,抵達了中國當代紀實寫作的極限。這些作品甫一發表,或成為街頭巷尾熱議的話題,或引起高層某種思考,或令某些當事人如坐針氈,或讓讀者掩卷沉吟,或讓盜版商暗自狂喜……

        這部作品集是對趙瑜寫作生涯的一個總結,也是對中國現當代歷史的一次回望。金牌體育、土地改革、鐵路修造內幕、煤礦安全、女性命運與文學的關聯……這些社會生活領域不一定是作家關注的熱點,對趙瑜來說,卻是絕好的題材。他關注的寫作對象,為什么常常與眾不同,原因在兩方面:一方面跟經歷和體驗有關,另一方面,跟他對百姓命運的關注有關。他曾經說過,寫紀實,素材都在作者自己身邊,看似不起眼的人和事,如果盯住不放認真探索,可能背后就有打動人心甚至令人震撼的故事。這正是“獨立調查”的起點,而能夠成就一部好作品,犀利的眼睛、勤快的雙腿、親和的嘴,善于獨立思考的頭腦都必不可少,這就是能夠尋到本質的基礎條件。

        具備了條件才能行動。如何行動?對一位紀實文學作家來說產生的考驗包括很多方面,任何一方面的短板或者退縮都可能讓創作中止。譬如,對題材熟悉和把握的能力,對寫作對象采訪挖掘的控制能力,與事件或者人物近距離接觸需要臨時應變,在對抗性與張力的壓迫下自我適應,迅速找到辦法,對于大多數寫作者是很難的。此外,還包括作品面世中與面世后需要承擔的政治、輿論、人情等多方面的壓力。創作紀實文學具備了新聞記者的行動力之后,還要求具備架構長篇的藝術性和思考深度。所以說,紀實作品的魅力巨大,但真正出來的好作品少就不難理解了。

        趙瑜出生于山西長治,坐落在晉東南太行、太岳山區之間。三省交界,地勢高聳,丘陵盆地交錯,自古為兵家必爭之地。這里因為歷史上是北方游牧民族與黃河以南農耕民族長期拉鋸爭奪的邊界,多民族、多元文明融匯成為常態。他的很多作品植根于故鄉的土地,趙瑜說,就現當代中國而言,山西是一塊歷史寶地,這里發生了許許多多的悲喜劇,可以說就是中國政治經濟舞臺的典型地區。民國以降,無論是閻錫山在山西生存發展的歷史,還是共產黨軍隊和政權在山西的發展歷史,還是各種思想在這塊土地上的生發試驗,都給我們當代山西作家提供了書寫不盡、挖掘不完的寶藏。我們何樂而不為呢?山西的很多側面,農耕的歷史,晉商的歷史,煤炭的歷史,抗戰的歷史,辛亥的歷史,甚至包括文化大革命的歷史,學大寨的歷史,都遠遠沒有得到很好的挖掘。這里邊就有一個知識分子獨立思考的問題。我們說,知識分子是一個獨立思考的品種。如果我們涉獵一些紀實的話,可能更接近這個使命。

        一切事情不管表面呈現怎樣的形式,它的背后總有真相。趙瑜認為,作為一名報告文學作家,必須有探求事件真相與本質的精神,要有質疑精神,也要有鍥而不舍的精神。也許這個本質并不容易尋找,但這個尋找本質、接近真相的過程也就是一名報告文學作家存在的意義。1984年,當舉國為洛杉磯奧運會中國代表隊的好成績歡呼時,趙瑜不禁質疑:體育的意義到底是什么?是為了在運動會上拿那幾塊金牌嗎?他說,在六七十年代的時候,民間的體育運動是非常發達的,尤其是籃球和游泳,而隨著時代的發展,體育項目似乎離個人越來越遠了,逐漸變得封閉起來。民間的體育運動在逐漸衰落,人們的眼光似乎只盯到了獎牌上。難道多拿幾塊獎牌就是體育強國了嗎?比起全國每年人均就醫的頻率之高花費之大,體育的功能被顛倒了,對大眾來說還有多少積極意義?金牌的背后是什么?靠一支沒有多少文化的隊伍,怎么去實現體育強國之夢?趙瑜在20幾年里一直沒有停止對體育制度的思考和反問,從《強國夢》到《馬家軍調查》他不僅不斷發現問題、提出問題,也在尋找解決方案,《籃球的秘密》就是一個他看到了希望的文本。

        獨立的作家一定是孤獨的。他說,去采訪調查時是孤獨的,在寫作時是孤獨的,在思想上也是孤獨的。但是這種孤獨絲毫不能阻擋他去質疑、去探求事件真相的腳步。20世紀90年代,馬俊仁帶領他的弟子們為中國體育第一次從田徑項目上全面突破,創造了前無古人的神話。奇跡的創造者馬家軍,被看作新時期的英雄。就在國人激昂亢奮的時候,1994年12月馬家軍“兵變”大連,隊伍潰散,他們怎么了?帶著眾多疑問,作者于1995年春節從太原出發,赴遼寧對遼寧省女子中長跑運動隊進行了實地調查采訪,以自己對馬家軍新老隊員的親身調查為基礎,從當事人的出身、成長經歷入手,通過大量談話記錄、當事人的日記書信、照片以及文件資料,不僅還原了真實情況,也深入了馬俊仁、王軍霞、曲云霞們的內心世界,不惜筆墨地剖析帶給讀者的不僅是一個運動隊的興衰故事,更是中國人在急迫等待世界承認、急迫渴望成功的時候所暴露出的種種躁動與不適。

        1998年,時隔三年后,《馬家軍調查》在《中國作家》終于首度發表,人們爭相閱讀,一時間媒體竟以炒作此書為首選新聞熱點。趙瑜在書中抽絲剝繭為大家還原了一個真實的馬家軍,事件的真相浮出了水面,然而多方壓力向趙瑜席卷而來,上級專案組調查、馬俊仁指責,以及名律師的咄咄逼人……但是趙瑜認為一名報告文學作家一定要有獨立的人格、成熟的思想和堅定的理念,他挺過來了!北師大教授趙勇評論說,《馬家軍調查》問世之后之所以能夠出現洛陽紙貴,爭相評說的局面,既與“馬家軍”造就的體育神話和引發的種種公共事件有關,更重要的是趙瑜調動了多種文學手法,把報告文學的文學性推向了一個高度。

        然而,外界一直猜測,這并不是事情的全部,什么是導致兵變的最后稻草?被暫時刪掉的那一章究竟寫了什么?時隔19年的今天,此次再版,許多在初版時遺留的問題得到了解答。《馬家軍調查》這次出版的完整文本,首次發表了人們猜測多年的篇章,增加了大量原始圖片資料,終于為大家補上了遺憾。《中國作家》雜志社資深編輯蕭立軍認為,它是當代報告文學的扛鼎之作,不僅是現實體育的諫言,也是對國民性、人性回歸的一部深刻反思之作。讀懂了《馬家軍調查》,不僅看穿了中國體育的困局,更看懂了面對變革中國人的靈魂困境。《馬家軍調查》是對體育的“調查”,更是對中國社會深層結構的“調查”。

        三十年,艱苦的奮斗、孤獨的寫作,現實如此險惡,但強大的內心爆發驚人能量,讓他多次做成了別人做不成的事。《尋找巴金的黛莉》一書的創作更像一個私家偵探暗訪迷案的過程。1936年,太原女師的學生趙黛莉被巴金的小說打動,提筆給巴金寫信,談文學、談理想,要去奉獻和犧牲……30歲的巴金也認真地回復:“你只是一只羽毛未豐的鳥,你還不能夠在自由的天空里飛翔,因為在那里有無數的老鷹在等著啄你。……所以你得聽我的勸告,等候著將來。你不要老是想到犧牲,你也得有些享受。一個十七歲的女子,也應該過些快樂的日子。”巴金給黛莉回復的7封信,筆端滿滿的溫暖、真誠。2004年,作家趙瑜曲折得到7封原信后,出于作家天性的好奇,作者想知道,一位頻頻與巴金通信、向往著革命斗爭生活的新女性,她后來的人生是怎樣的?經過艱苦卓絕的抗日、血雨腥風的國共戰爭、血肉模糊的土改,一個弱女子能否活下來?于是,趙瑜開始了歷時兩年多的艱難尋找。這個過程一波三折,古董商的難以對付和離奇死亡、見證人的記憶模糊、老年人耐人尋味的身世……也許是運氣,也許是憑那股子高懸的文氣,趙瑜最終如愿找到了黛莉,也就有了寫作這本書的理由。他多次表示,如果趙黛莉最終沒有被他見到并確認身份,那就沒有創作的理由。

        本書中由7封信入手,展現了一個大時代的背景下,一個大家族、一名小女子的悲歡離合。在大時代的背景下,一個家族、一個人又何其渺小!書中沒有煽情的敘述,也沒有悲天憫人的長吁短嘆,只有平淡、質樸、精簡的文字,勾勒出歷史上一個個事件的輪廓,道盡了一個個人物的命運浮沉。作家李建軍評論本書說這部作品也可以當成優秀小說來欣賞,已然成為一個內容豐富的“跨文體”文本。2013年底,趙瑜收到一封信,對本書給予盛贊,并建議改編影視劇集,這位署名“讀者”的來信竟是一位現任的省委書記。

        如今的趙瑜,還在馬不停蹄的寫作著。和大部分作家不同的是,他依然堅持著手寫。手中有筆,筆下有紙,紙上自有溝壑萬千。他是名孤獨的筆者,用強大的精神力量去尋求真相,用手中的紙筆記錄下本質,他耐住了一次次寂寞,也等到了一次次機會,也一次次絢爛的綻放。

        欲無后悔先修己,各有前因莫羨人。趙瑜的一部部優秀作品的出版,也是緣由他認真生活、用心寫作的態度,敢于懷疑和批判,敢于發出真實的聲音,通過艱苦卓絕的實地考察,趙瑜堅持獨立調查、獨立思考、獨立創作,揭示現實真相,剖析歷史成因,寫下一個個有震撼、耐琢磨、有回味的鮮活故事。

        關于趙瑜:

        趙瑜,當代中國最優秀的紀實文學作家,運動員的身板,小說家的文筆。

        堅持獨立調查、紀實寫作數十年,出版《中國的要害》《強國夢》《兵敗漢城》《馬家軍調查》《革命百里洲》《尋找巴金的黛莉》《王家嶺的訴說》《火車頭震蕩》等33  余部作品,多次引起全國轟動。

        蟬聯三屆趙樹理文學獎、三屆徐遲報告文學獎、三屆中國作家獎、第三屆魯迅文學獎。

        曾編導拍攝多部紀錄片并獲獎。

        現為中國報告文學學會副會長,山西作家協會副主席,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

        趙瑜以運動家的體魄、史家的責任感、小說家的筆墨,抵達了中國當代紀實寫作的極限。三十年,艱苦的奮斗、孤獨的寫作,現實如此險惡,但強大的內心爆發驚人能量,讓他做到別人做不到的事。  

        本套裝經全面修訂、深度完善、適度增補,是作家對數十年寫作的總盤點,細心研讀這套書,能讀懂整個中國當代史,能學會獨立調查紀實寫作,更能觀察作家趙瑜的精神成長史,體會一個身心強健的個體如何找到合理合法的方式和技巧,有效突破現實限制,實現人生追求。

        作品集收錄作品簡介:《革命百里洲》

        以長江的一個孤島為歷史切入點,從晚清到民國,寫官匪之爭、國共之戰,一場災難場景中的人間活劇,書的一開始就寫把貪官殺了,寫得驚心動魄。真人真事寫得如同小說般跌宕起伏,寫的人一氣呵成,讀的人酣暢痛快,文字一流,絕對的閱讀快感。書中寫土匪抗日的故事,用大快人心、蕩氣回腸來形容都不為過。

        作品集收錄作品簡介:《火車頭震蕩》

        宜萬鐵路,被稱為“隧道和橋梁的博物館”,晚清政府沒有打通,民國政府沒有打通,毛澤東沒有打通,鄧小平沒有打通,宜萬鐵路難建,難在自然?還是難在人?

        作品透過大量細節、大量事件,向我們發問:在這樣一個高速發展的時代,為什么做成一件事就這么難?到底是哪里出了毛病?是文化、觀念,還是人本身?還比如“災難”以及災難如何成為災難,人間災難與社會經濟腐敗有什么聯系?在書中,一切自有答案。

        作家李朝全是這樣評價這部作品的“火車頭震蕩》放眼近代中國百年史,注視中國鐵路建設的每一個歷史節點及其發生的一樁樁有標志意義的事件,寫下了一部中國鐵路簡史。”

        作品集收錄作品簡介:《籃球的秘密》

        本書收錄了作者的體育三部曲《強國夢》《兵敗漢城》《籃球的秘密》,體現了作者對中國體育30年不間斷的熱情與思考,將體制改革、體育文化和提高素質聯系起來,揭示了追求體育競技應以全民健康為本的核心理念,以及唯金牌與成績論的種種弊端。三部曲可謂中國體育體制改革進程的文學寫照,揭示出體育回歸的歷史任務仍任重道遠。

        作品集收錄作品簡介:《馬家軍調查》

        20世紀90年代,馬俊仁帶領他的弟子們為中國體育第一次從田徑項目上全面突破,創造了前無古人的神話。奇跡的創造者馬家軍,被看作新時期的英雄。就在國人激昂亢奮的時候,1994年12月馬家軍“兵變”大連,隊伍潰散,他們怎么了?帶著眾多疑問,作者于1995年春節從太原出發,赴遼寧對遼寧省女子中長跑運動隊進行了實地調查采訪,以自己對馬家軍新老隊員的親身調查為基礎,從當事人的出身、成長經歷入手,通過大量談話記錄、當事人的日記書信、照片以及文件資料,不僅還原了真實情況,也深入了馬俊仁、王軍霞、曲云霞們的內心世界,不惜筆墨地剖析帶給讀者的不僅是一個運動隊的興衰故事,更是中國人在急迫等待世界承認、急迫渴望成功的時候所暴露出的種種躁動與不適。

        從鄉村走出來的馬俊仁,質樸、執著、堅韌、野心勃勃,同時精明、功利、世故、狹隘……他選擇王軍霞、曲云霞等這些出身貧寒、單純而見識閉塞的小隊員,采用極端專制的方式進行訓練:不準讀書、不準聽音樂、不準與外界通信、不準擅自與外界領導或記者接觸、不準與男性接觸,更不準談戀愛;另外,還采用一種針對農家女孩的“精神控制術”——梅花鹿大仙崇拜,作為運動員精神構建的主體。隨著隊員的逐漸成長、理性觀念的慢慢成熟,無論是粗暴的訓練方式,還是圖騰威懾的效力都迅速減弱,直至他們最終自覺反抗。

        然而,外界一直猜測,這并不是事情的全部,什么是導致兵變的最后稻草?被刪節的有關章節究竟寫了什么?無論是此書的初版,還是后來媒體的跟蹤,都欲語還休。時隔19年后,此次全版,作者終于給出了答案。

        本次出版恢復初版刪除內容,并補充了大量圖片,有圖有真相,是對現實體育的諫言,也是對國民性、人性回歸的一部深刻反思之作。讀懂了《馬家軍調查》,也就讀懂了中國體育、中國社會,乃至中國人馬家軍調查,是對體育的“調查”,更是對中國社會深層結構的“調查”。

        

        

        作品集收錄作品簡介:《王家嶺的訴說》

        本書收錄了《王家嶺的訴說》和《第二國策》。

        《王家嶺的訴說》講述的是2010年年初發生于山西王家嶺煤礦的特大透水事故,事故造成100多名礦工被困井下,生死未卜,一時間,王家嶺成為舉國關注的地方。趙瑜、順民、駿虎、黃風、玄武組成寫作小組奔赴王家嶺,通過當事人自述和寫作者的所見所聞,還原了王家嶺礦難發生、逃生、求生的全過程。本書沒有停留在救援的表層描述和報道,而是深挖礦難歷史和礦難發生的原因,以沉潛不露聲色的悲憤,呼喚切實重視安全、生命至上的人文關懷,以“寧可不要此類奇跡,沉重悼念遇難同胞”釋題。

        《第二國策》中作者以前瞻視野關注了20多年前山西經濟發展中不斷暴露出的環境問題,用大量翔實的數據和資料,對環境污染產生的緣由以及治理作了深入的思考,警示性地提出環保工作是僅次于計劃生育的“第二國策”。榮獲首屆中國環境文學獎。

        時至今日,當環保已經成為第一國策的時候,這部作品書寫的故事和人生具有了時代檔案的價值和意義。

        作品集收錄作品簡介:《尋找巴金的黛莉》

        太原女師的學生趙黛莉被巴金的小說打動,提筆給巴金寫信,談文學、談理想,要去奉獻和犧牲……30歲的巴金也認真地回復:“你只是一只羽毛未豐的鳥,你還不能夠在自由的天空里飛翔,因為在那里有無數的老鷹在等著啄你。……所以你得聽我的勸告,等候著將來。你不要老是想到犧牲,你也得有些享受。一個十七歲的女子,也應該過些快樂的日子。” 巴金給黛莉回復的7封信,筆端滿滿的溫暖、真誠。

        2004年,作家趙瑜曲折得到7封原信后,出于作家天性的好奇,作者想知道,一位頻頻與巴金通信、向往著革命斗爭生活的新女性,她后來的人生是怎樣的?經過艱苦卓絕的抗日、血雨腥風的國共戰爭、血肉模糊的土改,一個弱女子能否活下來?于是,作者開始了歷時兩年多的艱難尋找……

        這是一段30歲青年作家巴金與17歲民國少女趙黛莉的紙上情,有關信仰、革命、自由,有關“娜拉出走以后”,七封信件維系的,是一種曖昧、脆弱卻極深刻的聯系,或許是趙黛莉一生中最好的部分。

        面對血腥戰爭、激情革命、情人背叛、殘酷考驗,當黛莉在顛沛流離中從少女變成老嫗,見證整個時代整個民族的滄海桑田,在這位曾經的富家千金心中,巴金給予的文學理想究竟意味著什么?

        是歷史本身更精彩,還是這段解謎般的執著尋找更曲折?作家為什么揪著唯一的線索非要追尋她的一生?他所找到的,是答案嗎?生活像懸疑大片一般上演,現實寫就的報告文學比任何推理小說都更精彩,讓編輯欲罷不能、顧不上吃飯一口氣讀完,并拍案叫絕、且回味悠長。

        這部作品正在由西安電影制版廠改編為電影。

      網友評論

      留言板 電話:010-65389115 關閉

      專 題

      網上期刊社

      博 客

      網絡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