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作家網>> 民族文藝 >> 人物訪談 >> 正文
和鄧林相識,是在近期舉辦的全國少數民族優秀舞蹈節目展演活動中。作為中央民族歌舞團國家一級編導的鄧林,受邀擔任展演活動閉幕式的總導演。為了展演活動能完美謝幕,鄧林連續數天都工作到半夜三點鐘左右。他笑稱:“這是工作常態,我已經習慣了!睂τ谶@位創作過《醉鼓》、《珠穆朗瑪》等膾炙人口的舞蹈作品的編導來說,幾乎沒有休息日,創作、選材、思考、推敲……舞蹈充滿了他的生活,精益求精或許就是他對舞蹈藝術和人生的一種態度。
與少數民族舞蹈藝術“親密接觸”
在重慶土生土長的鄧林受家庭的影響,一直對舞蹈藝術情有獨鐘。上世紀70年代初,鄧林被選送到舞蹈學校進行專業培訓,畢業后成了一名專業舞蹈演員。因為才華出眾,鄧林被分配進入當時的“戰鼓文工團”,這個文工團常駐四川攀枝花,那里居住著彝族、納西族、普米族等少數民族。鄧林跟著文工團到基層演出,從而與少數民族同胞有了親密接觸。少數民族多姿多彩的民俗風情和舞蹈藝術,在他心里引起了強烈震撼。
鄧林的舞跳得好,但他老覺得缺點什么!拔铱傆X得別人編的東西,不足以表達我看到的、想到的、感悟到的那些事情,最后自己慢慢走上了創作的道路!编嚵终f。
鄧林還記得他的處女作是群舞《醉秋風》,作品展現了一群納西族男女在秋天豐收時的喜悅之情;第二個作品是獨舞《趕漂的人》,描寫了在金沙江畔放排人的生活狀態!霸缙趧撟鞯奈璧缸髌范际莵碓从诋數厣贁得褡迦罕姷纳a生活,再結合他們本民族的一些舞蹈元素。”鄧林說。
由于愛寫詩,鄧林的舞蹈作品顯得詩意很濃,情緒飽滿,給人很大的想像空間,用別人的話說是“很煽情”。
上世紀80年代,鄧林先后到北京舞蹈學院、中央民族大學學習舞蹈編創專業,成為中央民族大學首屆編導班的優秀畢業生,畢業參軍到空政歌舞團任創作員,并被有關部門選中,在1990年第十一屆亞運會的大型文藝活動中擔任編導。2001年,鄧林退伍調入中央民族歌舞團,開始在少數民族舞蹈領域上下求索,這一干,就是十幾年。
精品迭出,“詩意現實主義”終獲認可
黃豆豆,著名舞蹈家,中國舞蹈家協會副主席,憑借舞蹈《醉鼓》“一舞成名”。但許多人并不知道,《醉鼓》就是出自鄧林之手。
談起《醉鼓》的創作初衷,鄧林至今還唏噓不已。那時,正在外地工作的他,聽到了啟蒙恩師去世的消息,心情十分悲痛,下決心要創作一個舞蹈作品來紀念恩師。回想恩師的生平,只有兩樣愛好:舞蹈和酒。
“恩師的家里擺放著許多舞蹈道具,他最喜歡的道具之一就是鼓!编嚵终f,“我就以鼓為主線,把一位民間藝人酒醉之后的真情流露,以及甘愿一生清貧,對藝術執著追求的精神融入作品之中!
《醉鼓》就這樣誕生了。情感充沛、柔中有剛、剛中有柔的《醉鼓》榮獲第四屆全國“桃李杯”舞蹈比賽優秀教學劇目獎、第三屆全國舞蹈比賽編導一等獎、中央電視臺1995春節聯歡晚會“最受觀眾喜愛的節目”一等獎等一系列獎項。
在第三屆全國“桃李杯”舞蹈比賽中榮獲優秀教學劇目獎的《珠穆朗瑪》是鄧林的又一個代表作品。強調“三道彎”,融入現代繪畫中的夸張變形,表現沉重的美感——鄧林以獨特的表達方式,塑造了一個為理想而介于人與神之間的少女,向往人的感情而又不得不為神的悲歡!吨槟吕尸敗肥刮枵咦楷斠慌e成名,成為我國第一位藏族女舞蹈家。之后,鄧林又在此基礎上創作了群舞《珠穆朗瑪》,并創造了群舞的三角陣型,至今,這一陣型仍被許多群舞作品運用。
蒙古族獨舞《我心飛翔》是鄧林自己非常喜愛的一個作品。作品展現了在大草原上,一位年邁的蒙古族老阿媽人老心不老,期望能像雄鷹一樣翱翔的精神面貌。這一作品的取材來源于鄧林扎實的基層采風。
鄧林長時間在各地游走采風,足跡幾乎踏遍了我國各民族居住地,他對新鮮事物總是保持著強烈的敏銳感。由于他用詩一樣的舞蹈來抒發感懷,因此,他的舞蹈創作被評為“詩意現實主義”。這一風格,從一開始顯得有些另類,到現在逐漸為業界人士和觀眾所認可。
至今,鄧林已創作了400多個舞蹈節目,19部舞劇、歌舞劇,擔任過40多臺大型文藝晚會的導演,12次出任中央電視臺“心連心”藝術團舞蹈總監,十多次獲得全國的編導金獎……這樣的成績不可謂不矚目,然而,這些對鄧林來說并不意味著舞蹈事業的終點,而只是他迎接更新挑戰的起點。
“創新和挑戰,才能給我帶來創作靈感”
“藝術苦行僧”,是鄧林給自己下的定義。在任何情況下,追求藝術的盡善盡美,是鄧林一貫的堅持。而不斷地創新和挑戰,是他最大的樂趣。
2003年,鄧林接受了去參加世界現代舞領域的著名比賽——日本崎玉國際創作舞蹈大賽的重要使命。鄧林坦言,那時的他對現代舞“一竅不通”。當時,電視新聞里關于伊拉克戰爭的報道,觸發了他心底對于戰爭與和平的思考。以此為靈感,鄧林編排了現代舞《飄蕩》,這個舞蹈表現了對戰爭的鞭撻和對和平的渴望,并且融進了很多中華文化的元素,比如傳統武術太極拳,還有民族音樂等。
沒想到,第一次創作現代舞,鄧林就獲得了各國評委的認可,在大賽中奪得了唯一的金牌,并且創造了該項賽事有史以來的最高分,引起了轟動。大賽評委評價說:“這是見過的‘最美最深刻最生動的’舞蹈,不只是藝術的畫面,也是一種哲學,具有強烈的思想和視覺的沖擊力量。”
這次獲獎,讓鄧林信心倍增,他開始不斷嘗試在舞蹈的不同領域創作。
彩色的經幡、背景中巍峨的皚皚雪山和雄偉的布達拉宮,仿佛把觀眾帶到了神秘的“世界屋脊”——2006年,鄧林編導創作了充滿濃郁雪域風情的藏族歌舞詩《神奇的家園》,表現了藏族人民對生命、太陽、土地和大自然的崇拜。作品隨“中國西藏文化周”活動出訪歐洲和韓國等地,演出數十場。
與此同時,鄧林的另外兩部作品,一部講述蒙古族歷史、展現蒙古族傳統表演藝術的作品《草原傳奇》在臺灣上演,另一部以他的家鄉重慶為背景、講述長江流域鄉土文化的作品《夢回峽江》在重慶演出。
2008年,鄧林創作的古典舞《青花》登上了央視元宵節晚會的舞臺,舞蹈視頻當晚的網絡點擊率就達到幾十萬次。
2013年,鄧林在戲劇舞臺上大膽運用了時空蒙太奇轉換、人物蒙太奇轉換等表現手法,為天津歌舞劇院創作了《泥人的事》。而之前,鄧林還為天津芭蕾舞團創作了芭蕾舞劇《精衛》,創造性地在芭蕾舞中運用了民間舞的元素……
“創新和挑戰,才能給我帶來創作靈感。每一個民族、每一個地方都有自己獨特的東西,傣族、苗族、藏族、蒙古族……每一個民族的舞蹈藝術都是如此有滋有味。作為藝術家,只有增強個人的文化積淀,把這些民族文化感悟提煉到自己的作品中去,才能創作出讓各民族群眾真正認可的作品!编嚵终f,“接下來,我還會去嘗試一些新的挑戰,比如音樂劇。我這輩子只會做好一件事,那就是在舞蹈創作這條道路上不斷創新,不斷挑戰,讓少數民族舞蹈藝術獲得認可和推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