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作家網>> 民族文藝 >> 人物訪談 >> 正文

      “我有一個更加美好、更高期盼的‘藏戲夢’”

      ——訪藏戲首位梅花獎獲得者、西藏自治區藏劇團副團長邊點旺久

      http://www.fxjt168.com 2014年07月28日10:41 來源:中國藝術報 王新榮

        雄奇的雪域高原上,有香噴噴的糌粑,成群的牦牛,美麗的喇嘛廟,但更讓人印象深刻的還是那一出出令無數藏族同胞魂牽夢繞、百看不厭的古老藏戲。藏戲距今已有600多年的歷史,在藏區一直有著廣泛的群眾基礎。凡藏戲演出,四面八方的人們都會帶著酥油茶和青稞趕來看戲,一看就是七八天,他們邊看邊唱,每天都沉浸在藏戲帶來的歡樂之中。在跟隨中國劇協梅花獎藝術團赴藏慰問演出期間,記者有幸見到了藏戲的首位梅花獎獲得者、西藏自治區藏劇團副團長邊點旺久,當聊起藏戲的現狀時,他一下子來了興致,打開了話匣子。

        去年5月,邊點旺久一舉奪得第26屆戲劇梅花獎,靠的是幾段經典藏戲折子戲。如今,他已將得獎的幸福感拋諸腦后,而是更加關心藏戲的“發展” :“如果再不革新發展,藏戲將失去活力。 ”

        邊點旺久認為,傳統藏戲一演就是幾天,其固有程式化如人物的唱腔、動作、調式等,都呈現出反復性的特點,重復的內容很多。“面對現代觀眾的審美訴求,藏戲的改革勢在必行。刪繁就簡,讓故事和情感變得更加集中,讓藏戲從中老年人喜歡變成老中青都愛看。 ”改編后的藏戲通常只有兩個小時左右,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藏戲從過去單一的廣場戲發展成了一門綜合的舞臺藝術,將民歌融入藏式唱腔中,用以更好地塑造人物,同時也借鑒了現代舞臺技術,包括舞美、燈光、音響等,而不僅僅是以前一鼓一鈸兩種打擊樂器伴奏下的清唱和大段唱白。但他同時表示,藏戲的“變”與“不變”仿佛走鋼絲一樣艱難。“因為藏戲不改不好,改得太多也不好。如果改變傳統,那藏戲也就不是藏戲了。 ”

        尤其對于藏戲音樂而言,引進和合作是有限度要求的。雖然有些共同的手法可以借鑒,但最起碼90 %的內容不可借鑒外來元素。邊點旺久說,當前某些藏戲音樂的主要問題在于引進、混雜和創新的成分過多,對傳統不夠尊重且挖掘不深,這就像“街舞中加了藏戲,糌粑里摻了大米” 。“當然,運作手法、藝術表現要與世界接軌,但藏族音樂的真正風格不能變,要讓老大爺一聽就知道這是藏族音樂。 ”對于該怎么做,他打了一個巧妙的比喻,就如同在西方的鍋里煮著藏餃子,雖然鍋是外國的,但是餃子皮是青稞面,餃子餡也是貨真價實的牦牛肉。

        其實,政府對于藏戲的保護與支持一直沒有間斷過。從2006年開始,國家持續加大對藏戲的挖掘、傳承和保護力度, 2009年藏戲申遺成功后,保護力度的加強更是大大超乎以往,這對于近幾年藏戲的推廣與發展有著不言而喻的作用。邊點旺久告訴記者,現在西藏有200多支藏劇隊,哪怕在藏區的一個很小的村莊里都活躍著很多民間藏劇隊,在拉薩下屬的一個堆龍德慶縣就有20多家藏劇隊。如今的拉薩街頭,“令戴面具,歌舞跳躍,鼓舞曼舞,管弦諸樂”可謂隨處可見。對比藏戲之前的發展狀況,邊點旺久用“天壤之別”來形容。

        有良好的政策支持、持續的資金扶持,應該說藏戲正處在它歷史上最好的時期。“我有一個更加美好、更高期盼的‘藏戲夢’ 。 ”邊點旺久說,“我們的藏戲前輩們,不知道有聲光道具等部門,但是他們打造了八大經典藏戲。整整100多個不同的唱腔,那么優美的道白、服裝設計,完全是屬于藏民族的。為什么我們就不能打造經典呢?我真的渴望,在八大傳統藏戲之外,有第九大藏戲出現。 ”當然,這需要在人才培養和學術研究方面做更多的工作。“我們目前還沒有一所專門的藏戲培訓學校,在綜合性的西藏大學也沒有開設專門的藏戲專業,尚未建立一支對藏戲藝術進行專題研究的人才隊伍,系統研究總結整理藏戲各流派的歷史、音樂、唱腔、身段、舞蹈、劇目、面具等方面的特點。 ”邊點旺久說。他表示,隨著國家對藏戲的更加重視和支持,通過他們自身更多的努力,這些問題都有望盡快得到解決。

        藏戲是藏文化的活化石,在邊點旺久看來,對于藏戲的保護、傳承與發展還有另外一層更加重要的意義。“在國外的一些‘藏獨’分子也有藏劇團,他們散布攻擊我們的謠言,說是藏戲后繼無人,甚至說西藏的傳統文化已經被毀滅。實際上根本不是他們說的那樣。 ”邊點旺久表示,我們要更好地傳承保護藏戲藝術,每個藏戲人責無旁貸。藏戲演員獲得梅花獎,不僅僅是藏戲歷史上的一大突破,也是中國戲劇史上的一大飛躍,更是對“藏獨”分子無稽言辭的一種最有力的回擊。

       

      網友評論

      留言板 電話:010-65389115 關閉

      專 題

      網上期刊社

      博 客

      網絡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