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作家網(wǎng)>> 民族文藝 >> 藝術(shù)評論 >> 正文

      《衍香》中的客家文化元素解讀

      http://www.fxjt168.com 2014年07月09日10:53 來源:中國作家網(wǎng) 李正光

        改編自客家女作家何英的長篇小說《撫摸歲月》、由北京青年電影制片廠攝制的電影《衍香》,是近年來一部以客家女性為題材,反映客家文化的優(yōu)秀作品。故事發(fā)生在上世紀80年代閩西客家聚居區(qū),影片講述了女主人公林學英為了維護兒子魏天啟對婚姻幸福的追求,與世俗傳統(tǒng)左沖右突,代子受過,最終幫助兒子渡過難關(guān)并取得族人理解的故事,影片塑造了一位勤勞勇敢、堅忍善良的客家母親形象。

        影片在閩西客家祖地拍攝,不但構(gòu)建了一道具有獨特韻味的客家風景線:客家土樓民居景觀、客家廊橋、瓦子街、客家服飾文化等,真實地還原了客家人的生活場景和風俗習慣,還精彩演繹了客家文化的精髓和客家精神之魂。

        崇正敬祖的心理基因

        眾所周知,客家民系是中原南遷的一個漢民族支系。他們所承傳的精神血脈,就是以孔孟之道為核心的儒家思想。千百年來,他們以中原正統(tǒng)文化為榮,以推崇中原正統(tǒng)文化為己任。首先,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思想并沒有因為遠離故土而淡化,反而在遠離故土的偏僻山區(qū)生根發(fā)芽,正如影片中魏天啟所在學校的一副石刻對聯(lián)所昭示的那樣“訓蒙心存愛國,為學志在新民”;其次,長幼有序、尊卑有別也成為客家人社會交往的基本倫理。比如影片開頭魏天啟定親的宴席上,一個長鏡頭把桌位擺放按照客人尊卑依次呈現(xiàn)了出來:土樓外露天的幾桌是一般的親朋好友,進到土樓的門廳內(nèi),主桌上坐著親家母,由魏天啟的奶奶陪同,鏡頭切換到正廳里,只擺放著一桌,坐著親家公和他的三弟,那是最尊貴的客人,由魏天啟的爺爺,也是魏家的族長陪同。還有客家的建筑內(nèi)涵、婚姻觀念、交往習俗等無不折射出中原文化的影響。

        客家人有“敬神不如祭祖”的觀念,由于長期的遷徙輾轉(zhuǎn),最終不能回到中原故土,客家人對祖先懷有深厚的感情,最終演化成崇先報本、尊祖敬宗的文化心理意識,并以此教育后輩,聯(lián)結(jié)族人,形成重要的客家民俗活動。細心的觀眾會發(fā)現(xiàn),影片開始于一場個人的祖堂拜祖祈愿,結(jié)束于一場集體的拜祖祭祀,這種充滿儀式感、富有象征意味的展開與閉合,非常傳神地表達了祖先在客家人心目中的地位。值得注意的是這兩場拜祖活動都是女主人公林學英發(fā)起的,婦女參加拜祖祭祀活動是客家民系一個比較獨特的民俗現(xiàn)象,充分反映了客家婦女在宗族中的地位。

        耕讀傳家的文化傳統(tǒng)

        客家先民從中原“衣冠南下”,不少人出身于“書香門第”。他們秉承中原遺風,以耕讀傳家,素有重視文化教育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同時,客家山區(qū)山多田少,生存條件較為惡劣,窮則思變,要想改變命運,惟有通過讀書求取功名。因此,在廣大客家地區(qū),形成了耕讀傳家、崇文重教的傳統(tǒng)。祠堂即學堂、晴耕雨讀,是傳統(tǒng)客家地區(qū)的真實寫照。影片中學校的取景地之一便是聞名海內(nèi)外的振成樓中真實存在的“林氏蒙學堂”,校名還是當時汀州府太爺張星炳題寫的。

        林學英是在這種客家傳統(tǒng)中浸淫長大的千千萬萬客家母親之一,她早年喪夫,上有老、下有小,但她以自己的辛勤耕作換來子女讀書的機會。為了籌措資金完成大兒子的婚禮和供養(yǎng)更小的子女讀書,她甚至在農(nóng)閑時去采石場干男人才能做的打石方工作。有一個場景頗讓人感動,在采石場勞累了一天的林學英來到小兒子天耕的書桌旁,在煤油燈下用繡花針挑手上的血泡,鉆心的疼痛讓兒子天耕看在眼里,于是便更加勤奮地讀書。

        立石筆,開中門,這是客家地區(qū)對讀書有成、光耀門庭的子弟的最高獎賞。石筆,因狀如旗桿又叫石旗桿,一般是家族為考上了進士的子弟而立,以顯示榮耀和激勵后進。開中門是指客家土樓居民和一般來客都從側(cè)門進出,只有尊貴的客人到訪或有出息的子孫回來才會開中門。影片中多次提到立石筆、開中門這一客家文化現(xiàn)象。當林學英得知何菁菁懷孕后,決定讓兒子退掉與黃曉燕的婚約,與何菁菁結(jié)婚。但這一決定要得到族中長輩的認可才有效。于是有了在祖堂里類似“過堂”這一幕戲。懷著孩子成親,在客家地區(qū)是非常令人不齒的事情,況且魏天啟有婚約在先,這就等同于通奸,按照老古法的族規(guī)是要“沉塘”的。現(xiàn)場氣氛凝重,有長輩宣稱“祖宗的規(guī)矩是不能改的”,但是當林學英主動替兒攬過,并拉著兒子魏天啟承諾一定會考上研究生,一定把魏家的石筆重新立起來后,族中長輩態(tài)度陡然發(fā)生轉(zhuǎn)變,族長也宣布“破例”。這看似戲劇化的情節(jié),在客家社會中是有現(xiàn)實依據(jù)和心理基礎(chǔ)的:客家地區(qū)普遍存在著對讀書人的尊重和寬容,以及一人出息、全族光榮的思想。

        重名輕利的價值觀念

        “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重名輕利的觀念最早發(fā)端于孔子,后來成為儒家核心道德價值被歷代所推崇,在客家社會中也得到普遍的認可。影片中頻繁出現(xiàn)諸人物口中的“跌鼓”,是句典型的客家話,何英在《撫摸歲月》中曾對此有過精辟的解釋,一言以蔽之,“跌鼓”就是丟臉的意思,為人處世會不會“跌鼓”,是客家人的是非標準和行為準則。其背后反映的便是客家人“重名輕利”的價值取向。客家人“重名輕利”有兩層含義,其一是重名聲,熱情好客。影片中,希望早日娶親過門的林學英在打消親家擔心魏家沒錢辦結(jié)婚酒席的顧慮時說,“不會讓你們跌鼓,放心,這酒席好辦,我去想辦法”。林學英舉全家之力,盡量不讓兒子的這場婚事在眾人面前辦得“跌鼓”,而自家在日常生活中卻是非常的節(jié)儉,體現(xiàn)的正是客家人在這方面的人格特質(zhì)。其二是重名節(jié),恪守傳統(tǒng)。自從魏天啟和何菁菁的關(guān)系公開化后,黃曉燕舉著寫有“魏天啟是當代陳世美”的紙牌在學校門口進行無聲的抗議,魏天啟和何菁菁走在路上,鄉(xiāng)民們都躲避著他們,魏天啟主動打招呼也得不到回應,這也從側(cè)面反映了客家鄉(xiāng)村社會秉持著淳樸的名節(jié)觀念。

        20年過去了,閩西客家地區(qū)發(fā)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但不變的是客家兒女從祖先那里繼承的艱苦創(chuàng)業(yè)、銳意進取的開拓精神,是客家兒女一直秉承的愛國愛鄉(xiāng)的情懷,在加拿大魁北克世界遺產(chǎn)大會上,魏天啟用嫻熟的英文在為土樓申遺努力著,何菁菁也以華僑商會的名義前來助陣……土樓,這一客家文化的名片申遺成功了,客家游子何菁菁也回到了家鄉(xiāng),她跪倒在林學英的面前,一聲“阿媽”讓觀眾動容,土樓的中門打開了,為了她海內(nèi)外千千萬萬驕傲的兒女……

       

      網(wǎng)友評論

      留言板 電話:010-65389115 關(guān)閉

      專 題

      網(wǎng)上期刊社

      博 客

      網(wǎng)絡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