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作家網>> 理論 >> 文學理論 >> 正文

      文學評論為何難以介入網絡?

      http://www.fxjt168.com 2014年06月12日13:20 來源:文學報

        網絡文學研究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突出問題,需要引起學界的關注與反思。首先,不熟悉作家作品,表現出對網絡文學、網絡文化的隔膜;其次,宏觀籠統的分析較多,深入具體的研究較少;第三,本質主義的研究思維比較突出;第四,未能充分利用網絡平臺。

        大陸網絡文學的發展已經有十多年,網絡文學,特別是各商業讀書網站上以生產“快感”為核心的“爽文”,通過網絡連載、書籍出版、游戲與影視改編,已經成為在網絡空間與日常生活中產生重要社會影響的文學、文化現象。與此同時,國內對網絡文學的研究也取得不少成果。筆者以“網絡文學”為篇名在中國期刊網上大致搜索了一下,共查到兩千多篇論文,其中有七篇是博士論文,除此之外,已經出版的網絡文學研究專著也有四十部左右。盡管研究成果不可謂不豐富,但總體來看,網絡文學研究仍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突出問題,需要引起學界的關注與反思。

        從總體來看,當前網絡文學研究存在這樣一些較為突出的問題:

        首先,不熟悉作家作品,表現出對網絡文學、網絡文化的隔膜。

        從一些研究者的論述來看,不少研究者明顯表現出對網絡寫手、作品的不熟悉,對寫手、讀者之間慣常使用的網絡術語不熟悉、對網絡文化不熟悉。舉例來說,一些研究者對一些網絡上流行的基本的術語(如“YY”、 “爽文”、“小白文”等)、對一些小說類型的區分(如玄幻與奇幻之間的區別等),以及對網絡文學的寫作套路與程式都不是很清楚。在論述中所舉的例證要么仍停留于網絡文學發展初期的一些寫手與作品,要么隨意選擇一些當下的寫手與作品,不清楚當下網絡文學界中哪些是重點寫手、哪些是重點作品,也很難從源頭上搞清楚一種寫作潮流的來龍去脈。這種研究局面的形成,客觀上與網絡文學的作品數量龐大、作品篇幅過長有關系,研究者需要花較多時間對網絡文學作品進行閱讀、遴選與批評,而主觀上則主要是研究者潛在的對網絡文學的歧視心態,不愿意去花時間去認真研讀文本。

        其次,宏觀籠統的分析較多,深入具體的研究較少

        目前的研究多為宏觀泛化的分析而缺少深入具體的研究。這可分為兩種情況:一是“理論先行”。不是立足于對大量網絡文學文本分析的基礎上,而是喜歡借用各種后現代文化理論、媒介理論、消費文化理論直接去“套”網絡文學,喜歡采用一些“大詞”來概括網絡文學。如對網絡文學特征的分析,常用的詞是消解中心、自由性、民間性、狂歡化、多媒體、超文本、交互性等等,實際上這些研究結論與當下中國網絡文學發展的真實情況并不完全契合,相反,它們不但具有簡單化、概念化的弊病,而且呈現出趨同性、相似性與重復性。二是常常把網絡文學作為一個籠統的整體來進行研究,而不是把網絡文學細分。實際上,網絡文學這個詞本身就是非;\統的,但網絡文學發展的實際情況卻是相當復雜的,有各商業讀書網站上的“爽文”、有各詩歌論壇的詩歌寫作等所謂“純文學”,有各論壇的紀實型文學,有一些小眾的亞文化群體的作品,也有各種段子、帖子構成的“新語體”……研究者應該更多地把這些不同的網絡文學類型分開來研究,進行深入、具體的研究,以避免研究結論的大而無當。

        第三,本質主義的研究思維比較突出

        不少研究者對網絡文學的審視與分析在潛意識中仍奉行本質主義觀點,堅持傳統文學觀念,習慣于用大眾文學、商業文學的思維模式去定位、理解當前的網絡文學,從而讓思維框架始終限制在固有的觀念之內,很難發現網絡文學不同于傳統文學的新質,很難深入理解一些新生的網絡文學現象。舉例來說,主流網絡文學又稱為“爽文”,它在寫作上強調“代入感”,要求最大限度地滿足讀者的“YY”與閱讀快感,在筆者看來,我們不能把網絡文學這種全面的快感生產簡單地稱之為媚俗,相反,這可能正是數字時代所需要的一種文學類型,因為網絡媒介前所未有地突出了讀者在文本生產與消費中的重要性,網絡媒介提供了讀者群聚在一起“追文”、互動的空間,而閱讀快感的生產與消費正在于這個追文、互動的“過程”。這種全面面向讀者的文學生產與消費的“過程性”可能意味著文學在數字時代的某種轉型。

        比如說,自網絡文學興起以來,穿越小說就逐漸走紅,近幾年還深刻地影響了影視劇的改編與制作。如何客觀地分析這一現象?網絡穿越小說的核心在于它要保證穿越者在知識、技能、“三觀”上的優勢,從而讓穿越者能夠成為異時空中的強者,穿越小說的這種寫作套路,顯然與網絡特性有關,它是文學進入網絡時代后產生的一種新的寫作技巧。一方面,網絡空間提供了與現實社會相區分的另一空間的出現,另一方面,網絡空間提供了角色扮演,體驗別樣人生、彌補現實缺憾的可能。這兩者及其身份認同機制,正與穿越小說的深層結構一致。換句話說,“穿越”這種手法,正是網絡媒介帶來的敘事技巧的某種變化?傊,我們不能用各種本質主義觀點先在地“肢解”網絡文學這一“實在界”,而應客觀地、實事求是地理解、“還原”與闡釋網絡文學的各種特征、各種寫作潮流。

        第四,在研究中未充分利用網絡平臺

        作為網絡文學研究者,充分利用網絡媒介似乎是題中應有之義,但我們似乎普遍漠視了這一點。既對網絡文化不熟悉,同時也未能介入網絡發言,更沒有像西方學者那樣充分挖掘網絡媒介給文學帶來轉型與新變的潛能。

        為了尋求中國網絡文學研究的突破,在筆者看來,研究者應嘗試做到以下幾點:

        一、研究者要“泡”在網絡上,盡可能地熟悉網絡文學、網絡文化。研究者不僅要熟悉寫手、作品、讀者,熟悉網絡文學的生產與消費方式,而且還要盡可能熟悉網絡游戲、網絡發言、網絡交往等網絡文化的各個層面。研究者應該如同寫手、讀者一樣,成為一個“網蟲”,成為一個網絡的土著居民,否則,我們對網絡文學就仍然比較隔膜,得出的就只能是宏觀的、大而無當的、本質主義的結論。

        二、介入網絡,開展“現場”的文學批評。網絡文學研究群體應成立一個相關的網絡論壇,關注當下的網絡寫手、作品,發表適時的、現場的評論與研究,改變當下文學批評與網絡文學隔裂的局面。我們經常說網絡文學呼喚文學批評,但這種“失語”,主要指專業批評家的失語,相比網絡上網友鋪天蓋地的評論,專業批評家并未介入網絡。在筆者看來,這個任務應該由網絡文學研究者義不容辭地承擔起來,力爭把這個論壇辦成一個重要的、對網絡文學產生影響力的論壇。

        三、中國網絡文學在世界上獨樹一幟,很少有國家有像中國如此繁榮的網絡文學,我們應該重視中國網絡文學,既通過研究、批評促進中國網絡文學的發展,并把相應的研究成果推向世界,與西方學者展開對話;與此同時,我們也應該向西方學者學習,充分發掘網絡給文學帶來轉型與新變的潛能,嘗試一些前沿的、先鋒性的超文本文學實驗。

        (黎楊全,作者系西南大學講師,著有《數字媒介與文學批評的轉型》)

      網友評論

      留言板 電話:010-65389115 關閉

      專 題

      網上期刊社

      博 客

      網絡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