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作家網>> 民族文藝 >> 人物訪談 >> 正文

      《新疆文庫》:向世界呈現一個真實多元的新疆

      ——訪《新疆文庫》編輯出版委員會副主任、專家委員會主任劉賓

      http://www.fxjt168.com 2014年04月18日10:32 來源:中國民族報 李菡 王亞蕓

        記者:《新疆文庫》對現代文化在新疆的繁榮發(fā)展中將會起到怎樣的作用?

        劉賓:新疆正處于創(chuàng)造嶄新文明的歷史新階段。現代化進程本質上就是一個全新的文明創(chuàng)造過程。然而,這不意味著我們要憑空建造一座“空中樓閣”,更不意味著要東施效顰地原樣照搬先行者的經驗。我們要在既有的土壤上培植新的文明之花,帶著自己無法抹去的歷史和文化特點,融入當代由人類總體性的生產生活方式所體現的現代文明之中。

        《新疆文庫》精編出版自先秦時期至現代兩千多年間在“西域”生成的,以及有關“西域”的文化遺產,就是要從由它們所體現的“傳統”中,梳理、提煉出對于今天的文化創(chuàng)造、對于新疆的當代發(fā)展大有裨益和鏡鑒作用的思想文化資源,使之同世界文明中的先進經驗有機結合,“以現代文化為引領”建立起新疆現代文化的價值系統,為黨和政府帶領新疆各族人民和全國人民一起實現現代化、共圓“中國夢”,提供哲學的、思想的和文化依據。這同時也意味著要在文明創(chuàng)造的新的歷史高度上,樹立新疆人當代的文化自覺、文化自信,實現文化自強。

        記者:《新疆文庫》要揭示什么?它的編輯出版將產生什么樣的社會影響?

        劉賓:季羨林先生生前多次所言,借助于古代絲綢之路,新疆成為世界上四大古代文明匯流的唯一地區(qū),從中古到現代是東西方文明交流的大通道,產生了人類文明的多向循環(huán)和交匯。《新疆文庫》將雄辯地揭示:新疆文化并非只有特色歌舞和民俗,它是一個龐大、多元和內涵豐富的知識系統,反映了紛繁復雜的社會歷史過程,承載和體現了多樣性的人類思想、智慧和經驗。正確認識和理解新疆文化需要時間和精力,需要深入和體驗。淺嘗輒止會浮于表面;單向思維會產生片面;單邊主義會催生誤解;有色眼鏡則生成偏見。幾年以后,當我們面對《新疆文庫》1000冊厚重的圖書時,我們會發(fā)現:即使是新疆人自身,迄今為止對新疆文化的了解和理解也僅僅是起點和開端。

        當前,國內外某些人津津樂道于所謂“新疆問題”,少數人別有用心地夸大文化的隔膜和對立,制造和挑唆沖突心理;而另外一些人則暴露了對新疆的“無知”。我們相信,隨著《新疆文庫》圖書的陸續(xù)出版,被這些人制造的霧霾將逐漸驅散,一個真實的、按照歷史邏輯存在和發(fā)展的新疆會清晰地呈現在世界面前。

        記者:《新疆文庫》將充分展示新疆文化多樣性的“原生態(tài)”面貌,尊重和維護文化多樣性的意義何在?

        劉賓:《新疆文庫》反映了珍貴遺產是如何在中華民族大家庭中實現了跨文化傳播和交融,生動、具體地彰顯了中華文化“一體多元、和諧發(fā)展、傳承創(chuàng)新”的特點。這有利于培養(yǎng)和增強我們的社會應當具有的多元文化視野和對不同文化的包容、欣賞和理解態(tài)度;有利于推進不同文化之間的相互交流、吸收和借鑒;也有利于掃蕩當代社會在文明差異問題上彌漫的疏離、偏激、狹隘、極端、對抗和仇視心理的霧瘴。

        尊重和維護文化的多樣性,體現了文明發(fā)展的規(guī)律,也體現著一種睿智的文明觀。文化的多樣性表現了人類文明生態(tài)的豐富性,其意義猶如自然生態(tài)的豐富性是物種得以繁衍繁榮的前提。不同的文化雖然形態(tài)各異,但某些要素卻往往相近相通。文化的這一本質特性決定“維護多樣性”并非唯一的終極目的,更不是要人為加大不同文化之間的差別和隔離。《新疆文庫》匯集不同民族文化的歷史結晶,就是要提煉并共享不同文化中那些相近相同的有關文明、發(fā)展、進步的理念和經驗,激發(fā)每一種文化通過自己的民族形式和特點表現出的發(fā)展活力,從而促進社會融合,推動深化改革和現代化步伐,實現共同發(fā)展、進步和繁榮。

        記者:《新疆文庫》的編輯出版會對正在醞釀和啟動的“絲綢之路經濟帶”的建設提供有益的啟示嗎?

        劉賓:國際知名學者、漢學家戴維·戈塞特曾經在西班牙《對外政策》雙月刊上撰文說:“絲綢之路不僅是讓人們追憶過去的一種依托,而且還是一個鮮活的現實,預示著未來的發(fā)展方向。如果相互間得到正確理解的話,文化間的差異還將成為和諧之源。”他表示,西方媒體報道的所謂“新疆問題”,常把一些相對孤立的事件與消極問題聯系在一起,這種分析具有很大的偏見。“新疆地區(qū)融合了各種文化元素。‘新疆經驗’不僅與中國的經濟技術改革有關,而且在一個經受各種文明沖突的世界中,新疆可以作為各種文明互動和并存的實驗室。”他認為,借助“絲綢之路”這一支柱,“新疆經驗”有潛力變成一種模式,證明亨廷頓的“文明沖突”之說是一個錯誤。“絲綢之路”代表著各種文化之間的無限聯系及其最大融合。

        從戴維·戈塞特先生揭示的上述意義出發(fā),如果《新疆文庫》能夠為正在醞釀和啟動的“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提供有益的歷史鏡鑒和當代啟示,那將會使我們深感欣慰。

       

      留言板 電話:010-65389115 關閉

      專 題

      網上學術論壇

      網上期刊社

      博 客

      網絡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