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作家網>> 理論 >> 理論熱點 >> 正文

      從地域文學到文學社區

      http://www.fxjt168.com 2013年11月19日09:47 來源:光明日報 賀紹俊

        文學社區要倡導和發揚讓人們共同接受的文學信念。這不僅僅是指對具體的文學風格和文學流派的提倡,而且還有對文學精神的理解。文學活動的過程更能體現文學精神的本質。文學社區化說到底就是要創造一種以文學為媒介、崇尚精神的生活方式。

        所謂“作家群”,基本上與地域有著密切關系。從今天的文學實際出發探討地域與文學的關系時,需要關注一些新的變化和新的現象。

        地域文化的自然性讓位于社會性

        在文學研究中,關于地域文化的提法,逐漸被“區域文化”所取代。但是,人們在使用“區域”取代“地域”時,并沒有自覺地從理論上區分二者的差別。也許更多的還是一種求新和跟風的原因,人們基本上還是在原來的理論框架內使用“區域文化”這個概念。在一些學者的論述中,甚至將二者混用!吨袊赜蛭幕瘏矔返木幷咴浘椭赋觯骸暗赜蛭幕蚍Q區域文化,是一門研究人類文化空間組合的地理人文學科!痹谖膶W批評中,“地域文化”用得比較多,但也有一些人改用“區域文化”。我愿意將這種改用看成是對地域文化的自然性讓位于社會性這一大的趨勢所作出的理論回應。

        “區域”相對于“地域”來說更具有現代學術意味。“區域”在地理學上是一個專用術語,也是數學中的一個特定概念!暗赜颉焙汀皡^域”的細微差別就在于,前者更多地帶有自然的色彩,而后者更多地帶有人為的色彩;前者更多地屬于農業文化時代,后者更多地屬于現代化時代。今天我們需要更加關注區域性特征,研究在地域邊界越來越模糊的狀態下,區域性特征是如何發揮作用的。

        區域性特征其實就是地域文化的社會性所留下的痕跡。對于中國當代文學來說,因為其具有組織性與合目的性的特點,所以社會性的影響是相當大的。這就要說到文學制度的問題了。相對于政治制度、經濟制度等社會制度,文學制度更為隱性,更多地通過一種社會習慣和精神指令加以實現。不同的社會形態具有不同的文學制度,文學制度是一個社會使文學生產獲得良性循環、文學能被廣大社會成員接納的基本保證。

        從《光明日報》“聚焦‘作家群’”欄目的文章中可以看出,批評家們所總結的一個地區的作家群特征,多半是由地域的社會性所造成的。如譚運長專門提出了一個“廣東打工文學作家群”的概念,這顯然與廣東作為改革開放的前沿,打工潮最為壯大有關。作者甚至認為,廣東的作家創作“并未在充分開掘與應用地域文化資源上取得突出的成就”。當然,這并不能說是廣東作家沒有開掘與應用的能力,而是在廣東這個全球化影響頗為突出的地區,地域文化的色彩更加淡化。又如劉復生在討論海南作家群體時,特別強調“移民作家”這一概念。這顯然與海南當代史上發生的幾次重要的移民潮有關,“尤其是1988年建省辦特區所導致的‘十萬人才下海南’。這在很大程度上改變了作家的構成,甚至改變了海南讀者的主流閱讀預期”。陜西的文學曾經是地域色彩最為濃厚的,因此陜西的鄉土文學敘述也具有強大的傳統,這突出體現在上世紀90年代的“陜軍”崛起及其對“陜軍”的闡述。然而周燕芬在她對新世紀陜西作家群體觀察的一文中則告訴人們,陜西的作家在長篇小說創作中具有“去地域性”的傾向。

        都市敘述逐漸取代鄉村敘述,成為文學的主調

        中國是一個農業大國,在文學上引以自豪的是鄉土文學。但新世紀以來,情況悄悄發生了變化。當下的文學創作,不僅早已不是鄉土文學的一統天下,而且都市文學迅猛發展,大有取而代之的勢頭。中短篇小說代表著小說的文學性標桿,因此可以從中短篇小說的現狀判斷都市文學的走勢。翻開各類文學期刊,反映都市生活的中短篇小說占有大多數。從年輕作家的選擇重點看,近些年涌現出的年輕作家,他們多半選擇的是都市生活題材。這一點特別突出表現在70年代出生的作家以及80后的身上,這與他們的生活經歷和知識結構有關。

        都市文學的興盛是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過去主要是以鄉土文學的方式來處理都市經驗的,這么做有其歷史的道理,因為都市還處在鄉村的包圍之中,都市人還只是進了城的鄉下人。今天,這種狀況得到了改變,全球化和現代化的雙重合力,已經使城市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在這種背景下,真正獨立的都市文學亟待出現。盡管都市文學越來越興盛,卻缺乏有思想力量的作品。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都市文學還沒有建立自己的傳統。

        從思想資源上看,寫都市文學的作家,特別是年輕作家,多半還是以西方現代主義文學作為參照的。當然,西方的都市化和現代化遠遠走在我們的前面,他們的思想資源值得借鑒,但真正要建立起自己的傳統,還必須依賴自己的經驗和精神遺產。而這基本上都是屬于社會性的因素,與自然性的地域文化關系不大。中國當代文學的都市文學就有賴于“中國特色”才能真正建立起自己的傳統。因此更需要關注在都市化進程中那些具有“中國特色”的東西。不久前,我參加了一次東北老工業基地與當代文學的研討會,對于主辦方能夠將老工業基地作為當代文學的重要資源來加以研究非常贊賞。關注工業,也就是關注“中國特色”。中國作為現代化的后發國家,工業仍是城市生活的重要內容。中國人不必為傳播到世界各地的“中國制造”而羞慚,恰恰相反,“中國制造”正是“中國特色”的一種呈現方式。因此,工業經驗和工人文化應該是建立都市文學傳統的重要因素。

        以文學社區推動文學精神的弘揚

        綜上所述,社會形態的地域性正在壓過自然形態的地域性,鋼筋水泥構筑的地域性正在取代田園山水構筑的地域性。如何主動介入到地域社會性和地域都市化對文學的影響之中,應該是一個有意思的話題。在此,我愿意提出一個“文學社區”的概念。

        社區,作為一個現代社會學的概念,最初是指一種理想類型的社會。它首先是由滕尼斯在《共同體與社會》中提出的。他將任何基于協作關系的有機組織形式定義為社區,旨在強調人與人的親密關系和共同的精神意識,以及對社區的歸屬感和認同感。文學社區是指在一定的地域界限里,通過一些文學組織將該地區的作家凝聚在一起,相互之間形成良性互動的場域。

        最近幾年,河南的文學發展比較突出,提出了“中原作家群”的概念,不少文學新人從這里冒出。這些年來河南省作家協會做了不少有益的工作。湖北也形成了一個互補的文學社區。這里的作家不僅陣營整齊,而且風格多樣,像一個絢麗多彩的百花園。孤立地看,湖北作家具有比較鮮明的個性,也不乏創新精神,但他們不把“新”推到極致,不以異端的方式引領時尚。這在于湖北的文壇具有一種融洽的、開放的氛圍,湖北作家相互之間形成了一種互補的關系,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和而不同,融會貫通。

        在關于社區的理論中,“社區化”的概念非常重要。所謂“社區化”,就是在一個社區內要讓人們形成歸屬感,同屬于一個社區的人愿意一起交往,分擔痛苦,分享快樂。社區的理論認為,信仰是形成社區感的重要因素,人們根據共同的價值觀與信仰的交往互動,才能實現社區化。文學社區同樣如此,一個文學社區之所以對廣大作家具有凝聚力和吸引力,就在于它倡導和發揚了讓人們共同接受的文學信念。這種文學信念不僅僅是指對具體的文學風格和文學流派的提倡,而且還有對文學精神的理解。過去對待文學精神的認識總是和世俗功利聯系在一起,因此文學體制往往看重的是文學活動的結果,而忽略了文學活動的過程。從一定意義上說,文學活動的過程更能體現文學精神的本質,文學體制就應該考慮如何使文學精神在文學活動過程中充分發散。

        湖北省作家協會這幾年所做的工作就值得推廣。他們在幾年前啟動了“湖北農民作家扶持計劃”,以出版了一套“湖北農民作家叢書”告一段落。今年又開始實施“湖北工人作家扶持計劃”,也將獲得一套工人作家叢書的成果。湖北省作家協會的工作,其意義并不完全在這里,而在于這個工作的運行過程中對文學精神的推廣和弘揚。

        據我了解,是一封農民的來信,促使湖北作協實施扶持農民作家計劃的。多年以前,剛剛當選上湖北作協主席的方方收到農民周春蘭的來信。這位因為家庭貧困只讀了初中的中年婦女,在鄉村每天要承擔沉重的農活和家務,卻酷愛寫作。她給方方寄上她寫的兩篇短篇小說,并在信中傾訴了她多年堅持寫作的艱難、生活的困窘,特別是不被理解的苦悶。方方特地去周春蘭的家鄉看望了她,她的一句話深深打動了方方。周春蘭說:“只有寫作,才能讓我活出尊嚴!焙茈y想象,這是一位天天與土地、灶頭打交道的婦女說出來的話,顯然她在寫作中獲得了別人難以體會到的精神力量,她在寫作中看到了別人未曾看到的精神世界。

        事實上,像周春蘭這樣酷愛文學的農民并不是孤立的個案,而且他們中的絕大多數熱愛文學的原因也基本上一樣,他們并不是想依靠文學獲得名利,而是從文學中獲得精神安慰。方方通過實施農民作家扶持計劃后對農村的文學現狀有了更多的了解,她感慨道:“我們幫助農民寫作,并非要推出幾部驚世作品,而是希望通過他們的寫作,向生活在鄉村的人們傳遞一種生活方式:在農村,業余時間除了看電視看錄像賭博打麻將之外,還另有一種活法,就是讀書寫作,這是一種更值得尊敬的生活方式!狈椒降脑掽c出了文學社區化的關鍵。文學社區化說到底就是要創造一種以文學為媒介、崇尚精神的生活方式。

        社區理論強調了信仰的重要性,認為在一個良好的社區里,人們根據共同的價值觀與信仰的交往互動,才能實現社區化。這就需要有一個信仰自我激發的過程。作為生命共同體,是要用信仰來凝結的。信仰也是文學社區的凝結劑。從一定意義上說,文學就是一種信仰。也只有當我們把文學作為一種信仰來對待時,才能夠真正構建起一個良好的文學社區。

        (作者單位:沈陽師范大學)

      網友評論

      留言板 電話:010-65389115 關閉

      專 題

      網上學術論壇

      網上期刊社

      博 客

      網絡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