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作家網>> 訪談 >> 藝術家訪談 >> 正文

      蘇西·李:孩子們能創作自己的故事

      http://www.fxjt168.com 2013年11月14日09:45 來源:新京報 江楠

      蘇西·李作品《影子》蘇西·李作品《影子》
      蘇西·李作品《海浪》蘇西·李作品《海浪》

        繪本藝術家蘇西·李日前受邀參加首屆上海國際童書展,這也是她第一次來到中國。當天,坐在蒲蒲蘭繪本館二樓,蘇西·李感到些許驚訝,因為臺下沒有一個孩子。不過隨后她便釋然了,“我本以為會有很多孩子來,但大家都是長大的孩子,我也很開心”。蘇西·李想在作品里表達孩子們的想象和情感。對于大人們讀到那些無字作品時可能的尷尬,她并不擔心,“孩子們有豐富的想象力,當他們讀的時候,他們創作出了自己的故事。”

        ■ 人物名片

        蘇西·李

        繪本藝術家,出生于韓國首爾,在首爾大學獲得美術學士學位,并在坎伯韋爾藝術學院獲得文學碩士學位。她的書在世界各地出版并展出,包括《海浪》《黑鳥》《動物園》《鏡子》和《愛麗絲夢游仙境》等。作品曾榮獲《紐約時報》最佳兒童圖畫書、插畫協會原創藝術金獎、科克斯書評最佳兒童圖書等。

        關于創作

        想表達孩子的想象和情感

        新京報:你的繪本大多是無字書,你說過當沉默的時候,可以聽得更清楚,這是你創作無字書的原因嗎?

        蘇西·李:這是其中一個原因。我首先來說是一個畫家,而不是作家,當我想一個故事的時候,我首先看到的是形象,我會先畫下一些簡單的圖畫。有時我畫了一幅畫,緊接著又畫了一幅,所有這些完成之后,故事就形成了,我覺得似乎不需要文字來解釋圖畫了,圖畫本身就能講故事。比如在《海浪》中,你如何用文字來表現小女孩的快樂以及她的律動呢?最好的方法就是用圖來展現她非常非常享受和海浪玩耍的動作。不過這也要根據書來決定,這幾本書沒有文字是恰到好處的,如果我加了文字也不過是在解釋、描述,我覺得是不必要的。但有的書也有文字,文字展現一些信息,圖畫展現一些信息,加起來就會創造出第三個故事。

        新京報:我想你的繪本也是關于友誼的故事,但小女孩的朋友總是海浪或影子,似乎沒有同齡的朋友,她是孤獨的嗎?

        蘇西·李:其實我的意圖并不在于表現她是否孤獨,我想有的時候孩子是需要一個沒有其他人的空間的,沒有父母,也沒有朋友,只有他們自己,在這段時間、空間中他們會去想象、玩耍,這是我想表現的,孩子們的想象。兩個月前,我們全家剛剛從首爾搬到了鄉下,在那兒我的兒子會花上一天來挖土,從早上一直挖到吃晚飯的時候,就是挖呀挖呀(笑),看到他這樣我挺開心的,孩子需要自己的空間。

        我不知道在中國的情況如何,韓國是很瘋狂的,孩子們的競爭非常大。他們還很小的時候,父母就會要求他們不停地學習、學習,就是為了進入一所好大學。但我希望孩子可以什么都不用做,在他們的思維、想象中慢慢成長,我的繪本也是如此,我想表達孩子們的想象和情感。

        關于讀者

        孩子們的反饋是一種獎勵

        新京報:你曾說“對孩子來說足夠容易理解,對于成人來說又足夠復雜”是對你最高的評價,你認為這是繪本應該達到的標準嗎?

        蘇西·李:對孩子來說,他們會用自己的方式來閱讀,從中獲得樂趣。我們談到邊界的概念,可對孩子來說可能并沒有那么明顯的界限,他會很隨意地進去,如果覺得不喜歡,就跑出來。《海浪》對他們來說,可能就是一個在海邊發生的故事。但對于一些大人,他們可能會理解我想傳達的關于現實與幻想的界限的概念,思考我們如何分辨現實與幻想。對于不同人,其所看到的主題是不同的,我希望一本書可以傳達很多層級的觀念。

        新京報:你不擔心孩子會看不懂是嗎?很多人認為應該給孩子一些很簡單的東西。

        蘇西·李:是的,這是很普遍的觀點,給孩子看的書應該簡單、可愛、漂亮。但這些書已經很多了,我不想成為其中的一個,我想提供些新鮮的、陌生的,我不需要成為暢銷書的作者或孩子們都很喜歡的作家,我不需要成為那樣的人,如果一些孩子能喜歡,那就足夠了。

        新京報:那你有從孩子那里得到一些有趣的反饋嗎?

        蘇西·李:有,我覺得這些反饋是對我畫繪本的一種獎勵。孩子總是出乎意料的,我常常會收到一些非常奇怪的問題。在《海浪》里,海浪退去了,在沙灘上留下了禮物,有一次我問孩子,你們覺得大海給了小女孩什么禮物,我心里想的是貝殼啊之類的答案,然后一個小男孩舉起手說,死魚!(笑)。還有一次,一個小女孩告訴我她最喜歡《影子》的是熄燈后,畫面全黑的那一頁,我問她為什么,她說因為如果你把它放在燈光下,可以看到畫面另一面的剪影。這不是我有意設計的,我從未想到這本書會有這樣的時刻,如果不是因為這個小女孩我們怎么會發現這個時刻呢?所以我非常喜歡聽孩子給我的反饋。

        關于家庭

        成為母親,讓我變成更簡單的人

        新京報:你現在有兩個小孩,你曾說希望自己可以保持自己作為藝術家的個性,不要過多受控于母親身份,為什么?這兩種身份不會互相促進嗎?

        蘇西·李:事情總有兩面,不是嗎,總有好的一面,也有壞的一面,它們總會一起到來。成為一個母親,讓我覺得自己正慢慢成為一個更簡單的人,變得更像一個孩子了,不再會用復雜的角度去觀察事物和人。這其實也給了我某種不同的能量,不同的視角,我很歡迎這些。不過成為母親也讓我總是忙忙碌碌地去照顧孩子,我的確沒有太多自己的時間了,我現在就早上有時間創作一會兒。

        新京報:這也是很多女性創作者面臨的共同的困境。

        蘇西·李:對,這是很自然的,你是想知道我的感受嗎?嗯,我覺得我們就是可以一次性完成一切事情(笑)。也正因為孩子總在我周圍,他們給了我能量,給了我從來沒想過的觀察事物的角度,也為我打開了思考繪本的新的藝術空間,我覺得這是很好的事情。

        ■ 記者手記

        無字書的美

        這是蘇西·李第一次來中國。受邀參加首屆中國上海國際童書展,她為讀者講述自己的繪本《影子》和《海浪》。《鏡子》(未在中國出版)、《海浪》和《影子》是蘇西·李的“邊界”三部曲。顧名思義,三部作品均以“邊界”這個概念進行創作。蘇西·李著迷于書的物理形式,“我們打開書,會發現其中是有裝訂線的,但很多人都把它忽略了,仔細想想,這其實是很奇怪的。”于是,她以裝訂線為邊界,創造出現實和想象兩個世界,在《鏡子》中,是真實的小孩和鏡中的小孩,在《海浪》中是海灘上的小女孩與她面對的大海,在《影子》中則是小孩和她的影子。蘇西·李希望以此讓大家思考現實與想象的關系,“你怎么知道有些事情就一定是我們的想象呢?”

        如此詮釋似乎顯得有些“學究”,但這不妨礙蘇西·李的繪本是極其純真的。《海浪》中,小女孩試探著進入海浪的世界,經歷好奇、恐懼、自以為海浪無法靠近的種種時刻,最終被海浪撲倒,卻也得到了海浪豐富的饋贈。《影子》更“復雜”一些,小女孩所在的現實世界慢慢消失,影子世界卻變得熱鬧非常。但小女孩用想象創造的影子世界太過跳躍、豐盈了,讓在座的很多大人表示沒太看懂。蘇西·李翻動書頁,耐心講解:看,笤帚變成了一株熱帶植物,梯子變成了香蕉林,盒子和吸塵器變成了大象,開口的鞋子變成了小狼,最后小女孩變成了自己想象的完美世界的公主,卻沒發現小狼在悄悄靠近……大人們聽得津津有味:啊,原來是這么一回事。

        覺得有隔閡的可能都是大人,臺下一位讀者聽完講解便說蘇西·李的《影子》和她女兒的影子很像,“她常常披著床單、圍著圍巾、穿著我的衣服,說自己是一個美麗的公主,我覺得《影子》走到她的世界里面去了,她一定很容易就能看懂。”讓大人常常覺得尷尬的還有蘇西·李的書大多都是無字的,“一些父母給孩子讀我的繪本可能會覺得有些尷尬,因為沒文字可讀,但這種顧慮和尷尬都是大人的,小孩子不會在乎這些”。蘇西·李說,“他們有豐富的想象力,當他們讀的時候,他們創作出了自己的故事,我想這就是無字書的美。”

      網友評論

      留言板 電話:010-65389115 關閉

      專 題

      網上學術論壇

      網上期刊社

      博 客

      網絡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