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作家網>> 民族文藝 >> 資訊動態 >> 2013年《民族文學》作家翻譯家改稿班 >> 正文

      民族文化反思與個體經驗寫作

      ――解讀阿云嘎長篇小說《蒙古藥師》

      http://www.fxjt168.com 2013年10月21日14:30 來源:中國作家網肖驚鴻

        看上去這是個大題目,其實我思考的問題很具體。那就是在個體經驗寫作中,如何反思民族文化。前些年,我讀云南普米族詩人魯若迪基的詩怦然心動:“河流太多了/我只選擇無名的那條/茫茫人海里,我只選擇一個叫阿爭五斤的男人/做我的父親/一個叫車爾拉姆的女人/做我的母親/無論走在哪里/我只背靠一座/叫斯布炯的神山/我懷里/只揣著一個叫果流的村莊”(《選擇》)。這首詩很典型,它充分體現了少數民族作家寫作的民族文化自覺。那么對于蒙古族作家來說,他們筆下的草原、山川、河流和馬背上的人們,就是蒙古族長期傳承的民族文化的別樣表達。

        正如蒙古族詩人席慕容這樣表述:“雖然我已經不能用母語來訴說,我也是高原的孩子啊,心中有一首歌,父親的草原母親的河……”這首歌也引起我的情感共鳴。我也一樣看不懂甚至也聽不懂母語。蒙學時僅僅兩年的基礎,早就被漢語擠壓到記憶的邊緣。甚至連英語都遠遠地好過了它。所以在我的閱讀體驗里,有一片我無法涉足的洪荒。我朝那里投入了敬畏、向往,還有莫名的憂傷……基于這樣的前提,我讀本民族作家的小說,要么是漢語寫作,要么是漢譯本。如果不是哈森這個青年翻譯家,我今生無緣讀懂蒙古族作家阿云嘎的長篇小說《蒙古藥師》。

        在阿云嘎的筆下,一百二十年前的蒙古高原,草綠、水清、天藍,人們有信仰。那時人們的信仰沒有高低貴賤之分,但那時人們的信仰大多來自寺院。當時草原上的宗教分為本土宗教和外來宗教。清政府推行的藏傳佛教已然成為草原人民生活的一部分。因為這部小說與蒙古地區的宗教文化關系密切,所以在宗教這個問題上我要多費些筆墨。當年佛教進入蒙古是在十三世紀初,成吉思汗進兵衛藏時,把許多佛像和經典帶到蒙古地區,佛教自此傳入蒙古。蒙元時期以藏傳佛教即喇嘛教為國教。忽必烈繼位后,還創立“帝師”制度,并大量支付資金興建佛寺。不過,并不限制其他宗教信仰,這是蒙古帝國的優良傳統。元代“廣建道場,多作佛事”甚至成為政府的一大負擔,漸漸為社會所詬病。也正因為喇嘛教雖為宮廷貴族信仰的主要宗教,但未能向平民普及,因而隨著元朝走向式微而逐漸消失。

        兩百多年后的十六世紀后期,在阿拉坦汗的倡導和扶持下,喇嘛教在蒙古地區再度興起,影響日甚。明、清政府也樂于見到喇嘛教在蒙古地區的影響。特別是到了清朝,將“利用黃教治理蒙古,利用蒙古管理西藏”作為執政手段。又由于蒙古部落“剛直好勇”,“三皇不治,五帝不服”,所以清王朝只能利用蒙古部落“敬奉喇嘛教”的特點,以收其心,結成聯盟,進行治理。甚至連“不好仙佛”的康熙都曾直言“在蒙古地區‘建一廟,勝養十萬兵’”。 

        在這個大前提下,喇嘛廟所代表的佛教文化在蒙古高原的影響可見一斑。故事就發生在鄂爾多斯的一座寺廟滿巴扎倉,漢語的意思相當于藥師寺院。扎倉里有好多草原名醫,即藥師。傳教、行醫,是這些喇嘛們的天職。

        我介紹這部小說,旨在說明民族文化與個體寫作的關系。這部小說在當下少數民族書寫當中應該說比較好地傳達了民族文化的底蘊。小說開篇從扎倉的名藥師旺丹失蹤說起。作家的寫作技巧和語言才能匯在一起,讓這部小說具有了強有力的看點。一個神秘姑娘雨夜請走了愛財貪色的旺丹,從此杳無蹤影。作家寫道,“塵世間的事,總是以其固有的軌跡運行,不會因為滿巴扎倉的一個喇嘛失蹤而改變其什么。”“滿巴扎倉在睡夢中靜默著。”語言充滿了民族地域特色。

        阿云嘎的這部小長篇,在十萬字的篇幅里,有名有姓、活靈活現的人物多達幾十人,人物塑造極為生動。滿巴扎倉掌權者扎倉堪布,是棋場高手,他與代表清朝執政者的對手的博弈出神入化。在他眼里,這棋盤就是家鄉的土地,各種陰謀、較量和角斗都在繼續。

        盡管限于篇幅,沒有更多地拓展開來,但滿巴扎倉的眾生相已躍然紙上。作家這樣形容廟里的喇嘛達林臺:達林臺是一個獨眼兒,一條腿還有殘疾,臉上還有著深深的疤痕。他身材魁梧、力大無比,脾氣很壞。他原本不是滿巴扎倉的喇嘛,而是旗王爺手下的兵頭。那時候膽大力大不說,還有一種特殊的本領,那就是對各種蹤跡具有特殊的識別能力。他一次背回來的柴火,甘畢勒扎瑪辛苦半天才能堆到一邊。還有旺丹的師弟楚勒德木,楚勒德木的徒弟耶奇勒,“白臉更登”,名醫金巴……等等,每個人都活靈活現,呼之欲出。作家用智慧的語言表述道:誰也別想滿巴扎倉是寧靜的,水深則不起浪,這個滿巴扎倉興許是一個無底的深潭呢……

        這個發生在滿巴扎倉的故事,圍繞著傳世珍寶《元大都所藏秘方》展開。由于上一代住持堪布暴病死去,所以本應只有堪布才知道的藥典就此沒了下落,也使滿巴扎倉有了一個天大的謎,同時激起形形色色人的貪念和猜測。

        如果故事只是發生在寺院里的喇嘛之間,可能是另外一種敘事情狀;但故事發生在喇嘛與旗王爺和旗王爺的兄長東協理和他們的哈屯之間,喇嘛廟與清王朝之間,所有的人都在尋找秘方藥典,故事就有了極大的延展性。

        “貪圖別人東西的人,總是先笑后惱的。”滿巴扎倉的老堪布說過的話應驗了。小說里寫道,“朝廷那邊前些天專門派來特使,下旨說秘方藥典必須要上交皇宮管理。在朝廷變臉之前,寺院做好了一切準備。盡管清朝官兵無奈退兵,但是,尋找那部藥典的行動,從未停止。

        不光是清政府在找這部秘典,旗王府為了治愈哈屯不育癥也在尋找這部秘典,滿巴扎倉里也有懷揣不同動機找尋秘典的喇嘛們。三股力量相互扭結較量著。

        旺丹失蹤不說,旗王爺的哈屯(夫人)烏仁陶古斯,和東協理的哈屯蘇布道達麗,兩人結婚多年均不懷孕。她們時常住進滿巴扎倉近邊的院子,以求喇嘛藥師醫治好她們的不孕癥。

        而二十年前,達林臺抱走逃生的那個旗王爺的小老婆生的兒子,終于被救走他的達林臺辯認出來。他認出了二十年前那個三歲男孩長大了的足印。他就在寺院里,就是藥方專家拉布柱日的徒弟蘇德巴。“達林臺走出經院,大步流星走上了后山。太陽已經落入了地平線,天際一片血紅。他忽然用臟兮兮的大手掌捂著臉哭了。……聲音嗚咽,像狼嚎一般。”作家把人物內心情感表達得非常到位。

        小說里寫到了畸情:“盡管草原上有這句話,‘不管公牛是誰家的,牛犢可是自家的。’” 可是剛剛年過二十的小喇嘛耶奇勒扎馬做夢也沒想到會跟旗王爺的哈屯烏仁陶古斯到了這個地步。旗王爺的哈屯與廟里的小喇嘛偷情,畢竟不是光彩的事。而小喇嘛由此帶來的惶恐也足以讓他付出生命的代價。達林臺又有了新的發現:他不僅看到了耶奇勒去烏仁陶古斯家的足印,還看到蘇布道達麗去白臉更登住所的足印。為了秘典,喇嘛更登幾近喪命,東協理賠了夫人又折兵。失蹤了的旺丹和這件事有沒有關系?秘方藥典又在哪里?兩位哈屯不育的背后是什么?一連串的懸念讓小說險象環生、波瀾起伏。

        在蘇德巴看來,旺丹的好奇是一個巨大的危險。結果沒過多久,旺丹果真就失蹤了。

        畸戀、懷疑、猜忌,貫穿了整部小說敘事。叫桑布的朝廷官員扮成藥販子,和東協理家的女仆諾日吉瑪密謀著。女仆諾日吉瑪與東協理的關系、與藥販子桑布的關系,表達出人性的貪婪和扭曲。白臉更登成了他們手里的一枚棋子。而楚勒德木為保住藥典,同時為救徒弟耶奇勒,給了烏仁陶古斯受孕的藥,之后與更登決一死戰。楚勒德木自殺,徒弟耶奇勒重新變成啞巴。慘烈的方式背后彰顯出了民族大義。

        在一波三折的敘事中,作家還不忘安排寺院里的名醫金巴、拉布珠日與流浪醫生潮洛蒙去陜西醫治瘟疫。歷史上也確實發生過蒙古草原上寺院的喇嘛去救治災民的事。作家以文學敘事讓蒙古民族以他們的胸襟和博愛在人類文明進程中,表現了受難者和拯救者的雙重擔當。

        有關蘇德巴的描寫并不多,但充分展露了他的內心世界。當師父讓他去給哈屯送藥時,他幾次想到換藥下毒,但內心矛盾重重。那時他想到了母親,他不由感嘆,都是一樣的母親啊,他終是不忍。由此作家展現了一個復仇者真實的內心,蘇德巴的人格也由此得到了升華。正如拉布柱日對逃跑之后的蘇德巴說,“愛與恨,每個人心中都有。然而,愛有大愛與小愛,恨也分大恨與小恨……”。

        草原的寺院不僅僅生活著神醫,也產生像拉布柱日這樣的哲學家。他這樣看待世界: “世間諸多事物的關聯就在你的眼前。你看!若說草原是山巒的根基,那么山便是草原的威嚴,若說天空是大地的蓋子,那么大地便是蒼天的托盤。你看到空中飄浮的白云了嗎?那是地上的水升騰為氣飄在天空中,之后又化作雨降落到大地。春去冬來,日夜更替,如影隨形……相輔相成,相反相成……”是的,一個民族之所以能夠強大興旺起來,支撐這個民族的就不僅僅是勇氣和長矛。

        作家通過拉布柱日的口說出了滿清政府對蒙古族官員后裔的意圖,體現出對歷史的深層關照和反思:一是繼承父位成為清王朝的工具,一是到寺院當喇嘛毀其一生。但當時有遠見的蒙古族王公貴族,還是把優秀的子孫送到了寺院接受各種教育。因為,在未來,無論哪個族群,都要依靠學識才能立足于這個世界。一個民族的未來有沒有希望,要看這個民族有沒有對知識懷有敬畏并薪火相傳。小說所蘊含的民族文化的傳承,已不僅僅是一部藥典所能涵蓋,也不僅僅是圍繞保護藥典所傳達的對民族文化的發掘,而是在文學敘事中體現出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和對未來的堅定信念。甚至可以說,傳達了蒙古族文明和人類文明前行的足音。

        在眾所周知的滿清朝廷為其動機而建的眾多寺院里,優秀的民族文化傳承者將這里當成了研修學習知識的場所。拉布柱日說,“要是沒有族群意識,做了再大的官,又能如何?若是有那般心志,在鄉間寺院為僧又如何?人活著的意義,在于為何而活著!”

        回過頭來說故事開篇即失蹤了的旺丹。旺丹始終記得二十年前朝廷來人說的話:

        “我相信你有本事讓女人不孕。但是別忘了也騸掉她們的男人。”五百兩銀子迷住了旺丹的眼睛。貪財好色的旺丹遭遇綁架后又僥幸活了下來,他明白今后他必須遠走他鄉了。所以他不僅需要處理家產,帶上自己的女人,還必須把藥典帶上。到此,旺丹的形象立起來了,盡管貪財、好色、自私,但生命里還有敬畏,還有最后的防線。

        這部小說在嚴謹的布局當中,還有一處奇妙之處,作家展現了一個立體景象。故事不但發生在遼闊的草原,還伸展到草原背面的山巒。阿爾巴斯山脈深處的一塊草場上,旺丹的女人扎哈珆在人跡罕至之地生活了多年。盡管這個情節沒有展開,這個女人對于整個敘事來說是邊緣人物,但是作家通過這個人物寫出了草原上的女人對自由的追求和對命運的隱忍,給小說呈現了一抺亮色。綁架旺丹的女俠次仁朵麗瑪最后與游醫潮洛蒙的婚配,反而顯得相對平淡了。

        雖然,在這部小說的背后,我們讀出了諸多關于民族文化繼往開來的意味,但小說講的是故事,圍繞藥典發生的故事從來沒有偏離過軌道。前后提到的藥典有三部,每一個藏有藥典的人都以為自己手里的藥典就是那部寶典。潮洛蒙將藥典交給了金巴,而蘇布道達麗受金巴委托保存藥典。被人信任的感覺多么美好啊!尤其接受她所敬重的金巴這樣的人的重托,蘇布道達麗真切地感受到了幸福。這個女人可以說是小說中塑造最成功的女性。蒙古民族美好的人性被點點滴滴渲染又無處不在。在諾日吉瑪和老協理領著清兵追趕之下,蘇布道達麗帶著藥典躍進陡岸下翻滾的巨浪之中,完成了靈魂的洗禮與升華。

        而旺丹取出師父交給他的藥典,卻被桑布搶去。然而達林臺領著大俠紅痣,和他的佩帶金馬耳墜兒的妹妹次仁朵麗瑪趕到了。但是這部藥典也并非元上都寶典。

        在楚勒德木圓寂,耶奇勒暴病成了啞巴之后,扎倉堪布召集了寺院所有的喇嘛們,揭開了楚勒德木以生命為代價數十年保管秘方藥典的秘密。

        小說寫到最后,這樣表述道:不管是我們的對手,還是我們自己,現在都有點亂套了。一盤棋下到最后,總是會出現這樣的情況。當朝廷官兵沖上來時,扎倉堪布說出的一度話不啻于晴天霹靂。“多少人為了這部藥典失去了生命,還有多少人危在旦夕。這部藥典里浸透了硝煙和血淚、心靈的痛苦。”他說,“藥典是救助病痛者的一種書籍。不管對帝王還是對平民,不管對哪一個族群,都是有益的東西。因而,這部藥典不僅僅是滿巴扎倉的珍貴遺產,也不僅僅是蒙古族的珍貴遺產,它更是人類共同的珍貴遺產。那么為什么要爭它?不是應該一起分享和保護才對嗎?”

        扎倉堪布贏了最后一步棋。他公布了這部秘方。至此,這部小說完成了最后的精神洗禮。民族文化的瑰寶和傳承的智慧永久地留在了草原,留給了后世。

        愛之深,責之切。對這部小說而言,它所承載的民族大義得到了最好的傳達。但這不意味著小說完美無瑕。作家對故事情節的關注多少遮蔽了人物的光芒。小說限于篇幅,延展空間有限,盡管在有限的空間里,作家盡其語言的優勢使眾多的人物盡量鮮活靈動,性情恣肆。但是事情總是有其兩面,正如小說的語言非常洗練一樣,小說中人物性格的深度開掘顯得惜墨如金、相對薄弱,造成人物性格形成和心理變化的某種缺失或突兀,導致有時作家不得不出場來說明一下某個人物的某種行動,甚至當筆者閱讀幾處未展開的情節時產生了疑似故事大綱的感覺,似缺少一種渾然一體、水到渠成的天然雕飾之大美,或多或少地影響了人物形象的飽滿度,自然也影響了這部小說的整體成色。自然,對于蒙古族作家來說,他們的寫作源自草原文化的浸潤,大漠孤煙、長河落日,草原遼闊,藍天寂寥……我們不能無視北方游牧民族大氣豪邁的性格生成與歷史文化積淀的關系,他們從來不乏講故事的本領。民間敘事文學傳統進入當代作家視野并在寫作中繼承和體現,不但令人振奮,也足以令人驕傲。但是,以發展的眼光看待一個民族的文學進步為出發點,我仍對阿云嘎小說敘事細節的不足提出了苛求。

        我之所以以這部小說為例,來說明民族文化與個體經驗寫作的關聯,在于這部小說以其不同尋常的敘事超越了尋常的少數民族作家在其文本中對民族地域特征的表達,這種民間資源在文學中的體現只是表象,或者說還不能足以反映民族文化更深層的東西。而《蒙古藥師》似能參透祖先的暗示,在民族話語權的充分運用中,有效地激活了民族文化傳統,并通過個體審美經驗提升了作品的民族文化內涵,將民族文化的過去與未來融合起來,使得作家的寫作脫離了小文本式的純文學樣態,而轉向對大文本式的民族文化甚至人類文明的反思,在價值比對中凸顯出文化立場,從而使個體經驗寫作實現了價值承擔,折射了作家對民族文化傳統的深度思考,重建或重申了民族精神價值和民族文化的尊嚴。

      網友評論

      留言板 電話:010-65389115 關閉

      專 題

      網上學術論壇

      網上期刊社

      博 客

      網絡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