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作家網>> 秦嶺《在水一方》研討會 >> 正文

      孫德全:在“秦嶺深入生活現場座談會暨《在水一方》研討會”上的講話

      http://www.fxjt168.com 2013年08月18日16:59 來源:中國作家網
      孫德全孫德全

        大家好!

        感謝大家出席今天的現場座談會,我謹代表主辦方之一的中國作協創聯部,向出席今天研討會的各位嘉賓和朋友致以誠摯的問候,向所有為會議的成功舉行作出努力的朋友們表示真誠的感謝!

        召開現場座談會的想法,是在中國作協組織作家深入生活的過程中產生和成型的。我們發現,在作家扎根生活、采訪和創作的過程中,有太多經驗值得梳理;在生活與創作密不可分的關系里,有太多問題需要探討;而作家在勤苦采訪、深入體驗之后創作完成的作品,也的確需要深入座談、關注評議和推介,來讓更多的人發現其價值。基于上述幾種原因,我們產生了為在深入生活上獨具代表性的部分作家召開座談會的想法,希望借會議之機,評析作品、探索深入生活的新方式、擴大作家作品的影響力,也鼓勵和號召更多作家深入生活。

        為實現這些目標,我們對此類座談會的形式也有一些特別的想法:

        首先,現場座談會的主題將始終不偏離“生活與創作”的關系,正如我們對它的命名。這也讓它與時下文學界常見的作品研討會區別開來,它不是就作品談作品的象牙塔里的會議,它必須和作品本身一樣,緊貼生活的脈搏。

        其次,現場座談會的參與者將不僅僅是作者和評論家,它將以更加開放的姿態,吸納作家、讀者、出版方,甚至作者的采訪對象、作品人物原型等參與其中,真正形成一個“生活與創作”的可以對話的場域。“生活與創作”系列座談會,集合的將是與作家作品有關的各方面人群,它可以提供關于作家作品更全方位的信息。

        同時,“生活與創作”現場座談會要有“現場”性,我們的作家評論家都要回到作品誕生的地方去,要回到生活本身之中,所以,會議都將選擇在作家深入生活的現場召開。

        最后,召開“生活與創作”現場座談會的作家,應該在深入生活與創作上具備典型意義,他的創作必然是緊貼現實的。唯有如此,才符合“生活與創作”的主題,才具研討價值。

        當然,我們的上述一些想法也是在幾年來的摸索實踐中逐漸成型的。在這過程中,2011年李迪深入生活現場座談會和2012年張品成深入生活現場座談會的成功舉行,給予了我們經驗和啟迪。兩次現場座談會都在作家深入生活所在地召開。“現場感”是這兩次座談會給與會者最深刻的感受。現場座談很好地總結了作家深入生活的成果與經驗,取得了預期效果,并被證明對作家作品的推介與宣傳。兩次會議的成功舉辦也堅定了我們將這種座談會的形式確立下來的想法。

        2012年底,在總結組織作家定點深入生活工作實施三年的成果和經驗時,我們將這種座談會的形式和意義匯報給了中國作協黨組書記處,并上報中宣部。“生活與創作”現場座談會的形式由此得到中宣部和中國作協黨組書記處的肯定和支持,得以正式確立命名。前兩個月我們已經召開了胡冬林定點深入生活現場座談會暨《狐貍的微笑》研討會、葛水平定點深入生活現場座談會暨《河水帶走兩岸》研討會。今后,現場座談會也將作為中國作協組織作家深入生活工作的一個重要環節,長期進行下去。

        一直以來,中國作協都致力于以多種形式鼓勵和引導作家深入生活、貼近時代。面對時代的急遽發展,我們感到作家深入生活的需求與特點也在不斷發生變化,這就要求我們不斷更新和調整組織作家深入生活的方式方法。

        近年來,中國作協創聯部在鼓勵、引導、組織作家深入生活的工作實踐中不斷摸索,逐步確立了三種深入生活模式:一是讓作家真正沉下去,到文學創作最需要的農村、工廠、邊防等基層定點深入生活。二是組織作家深入到國家重點工程、改革開放前沿、重大社會事件現場采訪。三是充分利用文學創作基地等多種其它形式,擴大作家視野,加強溝通交流。其中,前兩種模式在近年來尤其得到了很好的鞏固和發展,而文學創作基地的模式,這兩年來隨著時代和經濟的發展,進入了一個梳理和調整的階段。

        第一種模式,組織作家定點深入生活。這項工作于2010年在中宣部的領導和大力支持下得以啟動。2009年開始籌備之初,劉云山同志對此項目工作方案作出重要批示:希望參加深入生活的作家“真正下得去,蹲得住,有收益”。項目自實施以來在文學界一直受到廣泛關注,今年已進入第四年。四年來,我們每年從全國各省一級作協、文學刊物等單位申報的數百名作家備選名單中,遴選出一些有創作實力、完整的創作計劃和迫切深入生活需要的作家入選該項目。入選作家按照創作計劃,進行有目的的“定點”深入生活,期間中國作協對他們提供一定的經費支持和宣傳側重。四年來,作家定點深入生活工作的成果也是顯著的。這尤其體現在更多作家都以身體力行的實踐表明,定點深入生活不僅僅是收獲創作素材的一種方式,更大意義在于認識到現實之于創作的重要,以及對作家今后創作走向所具有的指導作用。

        第二項模式,圍繞重大主題組織作家采訪采風的形式。這也是中國作協創聯部在作家深入生活工作上的一項重點。創聯部近年來先后組織了多批次作家深入西氣東輸工程、南水北調工程、華能電力、古井集團、中國人壽等國家重點工程或大型國企采訪采風。組織多批次作家深入到環渤海、長三角、珠三角等沿海經濟發達地區采訪采風。從2007年開始每年組織全國人口較少民族作家到東南沿海地區開闊視野、學習和交流。從2006年開始組織作家到社會主義新農村采訪。在遇到地震等自然災害或重大突發事件時,中國作協創聯部還組織作家到事件現場采訪,發出作家的聲音。為迎接中國共產黨成立90周年,中國作協創聯部2010年組織開展了“走進紅色歲月”采訪采風活動。這次采訪活動采取了“先集中后分散”的方式:在集體采風結束后,作家們根據各自創作計劃再安排后續的深入采訪、補充采訪。這種“先集中后分散”的方式后來被證明是卓有成效的。它也給予了我們一些啟示:那就是可以將集中的采訪采風活動與定點的深入生活結合起來,這樣可以做到從面到點,讓采訪活動能真正出成果。因此,我們也有意在此后的活動中將這種方式堅持下去。其中一個比較典型的例子,就是我們今天研討的秦嶺。

        中國作協與水利部近年來兩度合作,舉行了“行走黃河看水利”、“行走長江看水利”作家采訪采風活動。活動使許多作家走近了水利一線,了解和熟悉了我國水利事業的面貌、發展與成就。兩次活動都取得較大反響與一定成果,一批書寫水利事業發展、記錄水利人的故事與精神、歌詠黃河長江流域文化與風采的文學作品在活動之后相繼誕生。秦嶺的長篇紀實作品《在水一方》就是其中一部優秀之作,其誕生也肇始于中國作協與水利部兩家的合作。2012年5月在組織“行走長江看水利”采訪活動的過程中,水利部新聞宣傳中心向我們邀約,希望推薦一名作家在參加活動之余,集中精力采訪并創作一部有關農村飲水安全的作品。作家秦嶺就是在此時受中國作協創聯部推薦,來擔此重任的。秦嶺也的確不負眾望,在此后的幾個月時間里,他以數千公里的行程,完成了跨越數十個省市的扎實而艱苦的采訪,并最終交出了這樣一本具分量與質量的作品《在水一方》。

        作家秦嶺是近年來在文壇比較活躍的一位作家,并尤其以關注民生與農村題材的小說創作而受到關注。《在水一方》的問世,又顯示了秦嶺在報告文學創作上的才華。在我看來,秦嶺的小說與報告文學創作卻是一脈相承的,現實性是其中共通的東西。正如評論家雷達所說,“《在水一方》沒有特定的典型人物,而是參照當地的地域特色、人文歷史、民風民俗來著力挖掘事件背后的人情冷暖,成全了它的紀實性、真實性和獨特性。作者以細膩的筆觸,向我們訴說著發生在中國農村的與水有關的種種事情;同時又不忘立足時代,漸次呈現了歷史、政治、社會、人文視野下的中國農村飲水問題。兩相滲透,兼具紀實性與時代性,令農村飲水安全問題赫然呈現于公眾視野下,擁有平凡而動人的力量。”正是說明無論小說,還是報告文學,都以現實作為基石。我們今天研討秦嶺的深入生活與創作,其目的也正在于探討生活現實與文學創作之間的關系。

        我想,我們從秦嶺的創作中至少可以獲得的啟示在于:現實生活不斷拓展著作家創作的邊界,也不斷豐富著作家創作的內涵。秦嶺的深入生活與創作的歷程,正是一個作家在生活中成長和成熟起來的過程。作家們于深入生活的過程中收獲的不僅是大量的創作素材,也經歷著精神的歷練和提升。近年來,通過深入生活而走向時代的前沿、價值觀和寫作方向都發生了重大轉變、文學創作從此走向貼近時代貼近現實道路的作家大有人在。他們經由現實走向了一個創作的寶庫,也實現了個人創作的轉型和豐收。這也是一直以來我們矢志不渝的提倡、鼓勵和引導作家深入生活的根本原因所在,我們希望更多的作家走出書房,回歸現實,在自己的創作植根在生活的源頭活水里,永葆創作活力!

        再次感謝大家!

      網友評論

      留言板 電話:010-65389115 關閉

      專 題

      網上學術論壇

      網上期刊社

      博 客

      網絡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