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作家網>> 民族文藝 >> 人物訪談 >> 正文
中共青海省委常委、宣傳部部長、彝族詩人吉狄馬加率領青海民族文化代表團近日到西班牙和阿根廷進行文化交流活動。在西班牙期間,青海民族文化代表團在格拉納達大學孔子學院舉辦了“大美青海——民族文化藝術展”,隨后與科爾多瓦市共同簽署了《青海湖國際詩歌節、西班牙科爾多瓦國際詩歌節合作交流協議書》。在阿根廷,舉行了吉狄馬加西語詩集《時間》首發式。吉狄馬加回國后接受了電話采訪,他表示,詩歌是深層次文化交流的理想載體,兩個詩歌節之間的合作將促進中西詩歌的互相借鑒和學習,推動不同民族之間的心靈
“詩歌節越來越具有國際化的視野”
青海湖國際詩歌節創辦于2007年,每兩年舉辦一次,迄今已成功舉辦了三屆,累計已有近60個國家的詩人參加,第四屆詩歌節將于今年的8月7日至12日舉辦。科爾多瓦國際詩歌節是歐洲最重要的詩歌節之一,也是西語國家詩人相互交流的重要平臺,到今年已經是第十屆。由于近幾年青海湖國際詩歌節的國際影響力日益提高,加之近年來中國和西語國家間經濟文化交流不斷加深,科爾多瓦市政府倡議兩個詩歌節之間應加強聯系,于是雙方簽署了《合作交流協議書》。之后,雙方將互派更多的詩人參與對方的詩歌節,同時還致力于鼓勵和推動兩國詩歌作品的翻譯出版以及漢語在西班牙、西班牙語在中國的教學推廣。
在吉狄馬加看來,西班牙語文學對中國作家、詩人的影響是非常大的,特別是在小說和詩歌這兩方面。比如,西班牙詩人加西亞·洛爾迦、拉菲爾·阿爾貝蒂等“二七一代”的詩人,還有西班牙本土以外的用西班牙語寫作的作家,像馬爾克斯、博爾赫斯、尼古拉斯·紀廉、奧克塔維奧·帕斯等,都受到很多上世紀80年代開始寫作的作家的喜愛。但是,由于翻譯人才的缺乏,雙方在文學交流上并不充分,對對方的文學現狀并不是太了解。因此,青海湖國際詩歌節要在這方面起到一定的推動作用。
吉狄馬加介紹說,同科爾多瓦國際詩歌節開展合作之后,詩歌節組委會就可以更方便地與當地的詩人取得聯系,邀請更多的西班牙語詩人參加詩歌節,同樣,也會有更多的中國詩人參與西班牙的文學活動。這樣,兩個詩歌節就可以形成一種良性的互動,促進兩國詩歌界的互相了解,從而推動兩國出版業的進一步合作。另外,在今年8月青海湖國際詩歌節舉辦期間,將會舉辦“從聶魯達到博爾赫斯——一條隱秘的文學之路”展覽,會把聶魯達和博爾赫斯的一些遺物、珍貴的照片和資料拿到青海展出。隨后,還會將這些展品送到北京,與北京塞萬提斯學院合作,繼續展出,以擴大詩歌節的影響。
目前,青海湖國際詩歌節在世界十大國際詩歌節中已經排在了前列。為了讓“國際”兩字變得更名副其實,青海湖國際詩歌節確定了這樣一條邀請詩人的原則:“不附加任何條件,讓不同意識形態背景、文化背景的詩人探討在物質主義時代如何對抗精神的困境。”詩歌節根據不同的主題邀請不同的詩人與會,盡量讓不同地域和民族的優秀詩人都有機會進行面對面的交流。讓吉狄馬加高興的是,每一屆與會的詩人中,國外的詩人都會占到四五成,而且邀請來的“真正重要”的國際詩人越來越多。大家就論壇所設定的主題進行發言,促進了不同民族詩人之間的相互理解。
從2009年開始,青海湖國際詩歌節還設置了“金藏羚羊國際詩歌獎”,擴大了詩歌節的國際影響力。第一屆的獎項頒給了阿根廷詩人胡安·赫爾曼,第二屆頒給了立陶宛詩人托馬斯·溫茨洛瓦。今年是第三屆評選,獲獎者為敘利亞詩人阿多尼斯和美國詩人西蒙·歐迪斯。吉狄馬加說,“往屆獲獎者只有一個,而這一屆卻有兩個,這是因為今年的候選人在評選中票數比較接近,經過評委的討論,決定由兩人一起分享。頒獎典禮將于第四屆青海湖國際詩歌節期間舉行。”另外,由于詩歌節是隔年舉辦,青海去年還舉行了國際土著民族詩人帳篷圓桌會議作為補充,邀請近40位國內外的詩人、詩歌評論家就各民族詩人在當代世界語境下維護文化多樣性的使命、各民族文化之于當今和未來人類生存的意義等話題展開了熱烈探討。吉狄馬加表示,這一切措施都是為了提升詩歌節的國際化視野,促進中外詩歌之間的交流。
“應重視詩歌在文化交流中的作用”
在組織和參加一些國際詩歌節的過程中,吉狄馬加越來越感受到詩歌在文化交流中的作用。他說,現在每個國家都很重視提升自己的文化軟實力。對于我們國家來說,隨著經濟的高速發展,我們越來越渴望自己的文化能在世界范圍內被廣泛地認可和吸收。但是,我們在對外推介中國文化的時候,搞了一些比較大型、很熱鬧的演出,但不一定完全被人家接受。如果把一些場面很大、很熱鬧的活動的表面浮華去掉的話,留給別人的東西并不是很多。“不同國家和民族進行交流的時候,通過詩歌進行溝通可能會更容易相互理解。因為詩歌直接來自于人的心靈,而這些詩人都是他們民族的符號和民族的代言人,詩人所表達的往往都是他們民族心靈世界里最真實、最感人的東西。”
吉狄馬加認為,詩歌是深層次文化交流的理想載體,因為在全世界范圍內,不論是哪一個民族、哪一個國家、哪一種文化背景、哪一種宗教信仰,都有很多人熱愛詩歌。現在全世界有很多民族很重視詩歌的對外交流,他們把本民族中優秀詩人的重要作品推薦到世界各國去,讓更多的讀者閱讀。其實詩歌就是一個民族心靈的密碼,讀者閱讀一個詩人的作品,就會在最短的時間里接納一個民族的心理,從而對這個民族產生認同感。就目前來說,“通過詩歌這種藝術形式,可以更好地塑造中國的國際形象,讓世界了解中國人民的美好心靈以及對世界和平發展的美好愿望”。
但這必然會涉及到語言和翻譯的問題。每一個民族的詩人大都用自己的語言寫作,把詩歌翻譯成另一種民族的語言,實際上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吉狄馬加談到,盡管有這樣或那樣的困難,世界上還是有眾多詩人的作品被翻譯成不同國家的文字,被別的國家和民族閱讀。中國這些年來的詩歌翻譯也相當活躍,一代一代的翻譯家為讀者呈現了許多國外重要詩人的詩作,讓我們得以了解這些民族的“心靈秘史”。現在,隨著我們國家影響力的增強,外國作家了解中國當代詩歌的渴望要比以前更強烈,需要有更多的人來從事詩歌翻譯。另外,詩人之間的相互交往也變得更加有必要,這不僅僅是出于增進民族間的相互理解,更在于文化間的相互學習和借鑒。“對于當代詩人來說,繼承民族的傳統是重要的一方面,向外學習也是必不可少的,只有這樣才能使我們的詩歌變得更加豐富多彩。”
在吉狄馬加看來,詩歌創作和閱讀是一種相當普遍的審美活動,非常古老又非常年輕,詩歌會伴隨著人類的存在被不斷創造、欣賞下去。只要有人類的精神生活存在,詩歌這種藝術形式就會愈久彌新。而出于一種相互深入了解的渴望,通過詩歌進行的交流也不會停止。
“我的詩要力爭表達一種人類意識”
西語詩集《時間》在阿根廷的首發,讓吉狄馬加的外文詩集又增加了一種。他目前已經擁有德文版、法文版、意大利文版、韓文版等約15種外文詩集,這在當代詩人中應該算是比較多的了。這是吉狄馬加第二次出版西語詩集,之前他曾在委內瑞拉出版過一個版本。據介紹,這本詩集精選了作者不同時期的作品164首,由委內瑞拉詩人何塞·曼努埃爾·布里塞尼奧·格雷羅翻譯,由北京大學教授趙振江審校。詩集選取的主要是表現詩人生活背景,包括彝族的生存狀態和他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的作品,也有一些涉及到國際題材的作品,比如對和平的贊頌等。
為詩集撰寫序言的阿根廷詩人羅伯特·阿利法諾表示,吉狄馬加的詩雖然是在不同語境下創作的作品,但對阿根廷讀者而言,每首詩的內容和精神他們都能理解和讀懂,能用心感覺得到,因為他的作品是獻給人類、自然和生命的。這與詩集譯者在評論文章《遠在天涯,近在咫尺》中所說的幾乎一致:“吉狄馬加內心深處擁有與我們拉丁美洲詩人同樣的情結。”這和吉狄馬加自身的創作理念密切相關,他自己曾說,“大詩人的作品必須站在時代和歷史的高度,必須具有一種更廣闊的人類意識,哪怕他寫的是一個小小的部落,他也要透過這一部分人,表達出人類對真善美的至高追求。雖不能至,心向往之。我的詩要力爭表達一種人類意識。”
而波蘭詩人瑪萊克·瓦夫凱維支這樣評價其詩作:“吉狄馬加在自己的詩歌里證實了他是世界公民,這不只是他到過許多國家、認識了當地人民……他沒有在那些地方刻意尋找差異,而是尋覓到能夠使人們更加親近的因素,因為他是一位人道主義者。”吉狄馬加認可這樣一種評價,他在自己的詩作中關切人和土地的關系、人和自然的關系以及人類的生存狀況。他說,詩人作為一個時代的良心,它除了見證這個時代,還必須捍衛真理。
也正是這些“帶有共性”的詩學追求讓吉狄馬加的詩歌能夠在國際上被較為廣泛地接受。但是,他更認為,一個詩人必須要有自己獨特的聲音,這個聲音是永遠不能被別的聲音所替代的。所以,他雖然借鑒普希金、桑戈爾、洛爾迦、帕斯等人的詩作,但是更注重從自己民族的傳統中去尋找屬于自己的聲音和語調。
談及最近的創作情況,吉狄馬加表示,雖然有很多的工作要完成,但是作為一個詩人,必須要不斷有新的作品出來。他現在正在構思一部長詩,間或也會寫一兩首短詩,試圖在作品中思考民族的精神走向,表達自己對這個世界的看法。(黃尚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