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作家網>> 小說 >> 作品評論 >> 正文

      林白長篇小說《北去來辭》此心安處是吾鄉

      http://www.fxjt168.com 2013年04月15日09:31 來源:中國作家網 相 宜

        林白的新著《北去來辭》(北京出版社2013年1月版)打通新與舊的時間隧道,以涓細的血和奔騰的情,傾注在飽滿的生活細節里,絲絲縷縷地交織出南北三代女性的命運,凝心匯成了這部42萬字的長篇佳作。

        《北去來辭》一掃林白曾經不食人間煙火的喃喃臆想,從容地走進生活,融匯了她以往所有的個人經歷與創作經驗。主人公柳海紅敏感、封閉、向往自由、充滿理想,帶著《一個人的戰爭》里多米和林白自己的影子,自我尋找的過程帶著鮮明的“個人化寫作”與“女性寫作”印記;鄉村婦女銀禾生氣洋洋,把《萬物花開》《婦女閑聊錄》里湖北王榨村遍地應答的靈性揮灑在《北去來辭》里;故事中對中國百態的縱橫展示,對“時間”支流的精神感知帶著《致一九七五》似的狂想,正如林白所說:在我的文學經歷中,這是一部具有總結意義的長篇小說。

        情節豐富、細節縝密、人物繁多、時空跨度大等因素并沒有讓林白的敘述顯得急躁、粗疏、雜亂。她的語言一如既往地充滿想象力與生命力,猶如亞熱帶的植物蔥蘢茂盛,字里行間有水流過,有花兒盛開。這源于林白詩人的筆力,大量的頂針——句與句、段落與段落、章節與章節——使故事、邏輯、語勢、情境的起承轉合既條理分明又密不可分,語感優美又勢不可擋,從容又有張力地誘導著讀者走進她創造的筆下世界。

        林白懷著熱情,悠揚地說“往北方去吧”。

        尋找歸宿是這個作品的主題。“背井離鄉的時代,村莊破碎裂成好幾瓣,人人塵埃般四散。像塵埃,越飄越遠,有些人永遠不再返回。”那些從各地一往無前來到北京的人們,他們是誰,他們從何處來,他們為什么而來,他們最終走向何處,這些故事有誰知道?首都北京凝聚著來自各處的希望,同時也將一些希望埋葬。漫游在北方的人們把根從故鄉拔出來,渴望能朝著故鄉的方向深植北京。林白呈現的是不同時代背景中的不同人物尋找歸宿的精神世界。《北去來辭》的人物都在尋找生活的意義與靈魂歸宿,不僅是柳海紅,包括史道良、銀禾、雨喜、春泱、陳青銅,包括故鄉的章慕芳、柳青林、柳海豆、柳海燕……他們以各自的方法找到靈魂的棲息之所,有的抵達、有的失落。他們一往無前地尋找那高于故鄉的遼遠的夢想,一往無前地北去,然后一往無前地歸來。前者北去是海紅與銀禾母女們試圖改變個人的外部世界與俗世生活,空間格局大卻狹小感傷;后者歸來是海紅為了尋找生活的意義而走出個人時空,是精神的回歸,空間格局小卻闊達明亮。

        林白藏在筆下的人物中,思考著他們的思考,生活著他們的生活。人物的鮮明個性應運而生,其中,林白著力塑造的女性角色是柳海紅、史春泱母女和史銀禾、王雨喜母女,這兩對女性代表了“北漂”中兩種境況:知識分子遷移和農民進城務工。先說說母親。主人公青年知識女性柳海紅熱烈而偏執、敏感又封閉,為了丟棄頹廢復雜的過去,巧合般地遇上從北京來開會的50多歲的單身文人史道良,這是她開啟北上新生活的鑰匙。熱烈潮濕的南方遇上厚重保守的北方,迸濺的生活溢滿了故事,于是落地生根,枝繁葉茂。然而,海紅渴望熱烈愛情、成功事業的心愿在凜冽的北方現實中支離破碎,她焦慮、壓抑、憂郁,“名存實亡”的婚姻生活擠壓得海紅喘不過氣。她要尋找愛情,于是有了心靈相惜又一直錯過的陳青銅,有了天崩地裂的瞿湛洋;她尋找自己,北上南下,追尋父親柳青林、弟弟柳海豆精神失常的真相,又親身感受鄉村生活,兜兜轉轉都是為了找到自己心靈的歸宿。海紅在夢想與現實的割裂中尋找自己的痛苦過程,對于從鄉村初入都市的銀禾來說是愉快又新奇的。因為她是銀禾,所以帶著鄉土落地生根的活力,在新環境中自由自在地生活,她代替妹妹美禾來到細叔史道良家做保姆。她健康、有趣、開朗,滿肚子都是城里人見也沒見過想也想不到的中國鄉土傳統和故事,迎神送鬼、喜鵲叫、祭祀……銀禾保護家人的仗義勇敢,在陌生城市的自得,分享鄉村趣事的自足,都是源于中國鄉土藏污納垢、自由自在、生生不息的生命力,她溝通了鄉村與都市,感知萬物,讓萬物生長;銀禾清楚地知道她的來路,湖北、浠川、灣口、王榨、上皂角,她不失落,因為故鄉就是銀禾的歸宿。

        以林白的創作經驗來說,塑造海紅和銀禾這兩個人物無疑是得心應手的,她了解自己,也了解鄉村。而刻畫海紅的女兒春泱和銀禾的女兒雨喜這兩個“90后”女孩截然不同的命運則困難得多。春泱是典型的生活在保守家庭的城市女孩,春泱的父母受過教育,有一定的社會地位,經歷過歷史洪流的他們傳統守舊,難以接受新鮮事物,又過于保護子女,并望子(女)成龍。這類父母與子女溝通交流困難,無法相互理解,手機和電腦成為兩代人交流的最大阻礙。春泱生活在壓抑封閉的家庭環境中,在父母殷切的期望下無處可逃,只能在自己的虛擬小世界和睡眠中遨游棲息。而比春泱大一歲的鄉村女孩雨喜初一的時候就輟學闖世界了,小小的女孩天不怕地不怕,走南闖北各處打工。在這個角度上說,雨喜是漂泊的,也是自由自強的,她從不害怕在現實中的苦難勞累,因為網絡是她的棲息之所,在網絡上,她把自己打造成“逆風飛揚”(網名)重獲新生,經歷了種種奇怪險惡的遭遇后,她變得聰明世故,然后遇見愛情,“十七歲懷孕不想要孩子”(網名)直接在網絡尋找出路,生下孩子“贈予”(出賣)他人后,她變得“冷眼看世界”(網名),在網絡抨擊時弊,對抗社會不平,她還年輕,但似乎已在老去。林白能寫出如此真切不做作的年輕人世界,可見她對生活把握的精確老到和非常功力。同時,林白對海紅母親小城醫生章慕芳與父親柳青林在“文革”時代的壓抑愛情,以及章慕芳為了改變右派妻子身份,改嫁并寄養海紅海豆姐弟的行為,多了理解與同情,盡管母女關系仍疏離而微妙,但已少了《一個人的戰爭》中的冷酷辛辣。我們看到林白不再封閉,她學會了從容地與生活共處,學會用他人的眼睛看待生活,她是海紅、是銀禾、是春泱、是雨喜,甚至還是章慕芳。她把生命灑在紙上,豐富了人性,便成了故事。

        《北去來辭》讓人感動驚艷之處正在于林白寫作的新情愫和新氣象——她愛她筆下所有的人物。這種愛來自林白過往筆墨所缺少的人間煙火與溫熱,一個個文字仿佛冬日的火爐,一句句話語令人溫熱起來,故事里團著一股暖氣,久久不散,那里有著人性的溫暖與生活前行的腳步。這種愛讓她筆下的人物找到了自己的個性與命運,他們不偏激、不壓抑,從文字中生長,走向生活。

        這種新筆觸更多傾注的是對普通生活的關注,從“一個人的戰爭”走出,走進眾多的百姓生活,尤其在物質時代的今天,她的筆尖始終閃爍著理想主義與質樸清潔之光,偶爾的富貴生活畫面,林白讓它散發出庸俗之氣;而大量的底層生活,卻傾注了林白滿腔的真誠和樸素的情感,并令人感受到她的尊重、理解與同情。故事深處始終洶涌著一種對生活的感恩、對筆下事物(無論人物,還是景物)的熱愛,文字溫暖、質樸而充滿力量,沒有偽飾,更無虛榮。一地雞毛,也一地陽光。假如說作品上部還殘留些許過往的自戀陰郁,下部則明亮開闊許多。無論故事、格局還是表現力,《北去來辭》的下半部皆比上半部更美,上半部的鋪墊在下半部達到高潮,結尾憂傷動人,又讓人心生希望,這在女作家的長篇寫作中難得一見。

        其中最讓我動容的是史道良這個人物。不同于林白原來筆下那些漂亮、不負責任、猥瑣的男性,史道良無疑是正派且傳統的。他與海紅初見時已經50多歲,卻還稱得上俊朗。在漫長的時光后,他明明知道海紅不愛,或者說從沒愛過他,依然堅守著過去時代特有的頑固和信仰,勤懇、紳士、無力又堅定地守護這個“家”,同時縱容又包容妻子海紅尋找愛情、尋找自我的種種探索。他并不是生來就蒼老,他年輕時“俊朗明亮”,是家族的驕傲與依靠。時光洶涌如同大獸,帶走了史道良的意氣風發,一同帶走的還有他懷念的舊時光。史道良無可奈何地蒼老著,他沉迷于古老的錢幣、書法,渴望出家,他不修邊幅得像個老人,所有心血都與現實背道而馳,他對春泱說:“什么時候爸爸死了就看不見,就不擔心你了。”他對海紅說,在北京你沒有根,環境復雜、險惡,希望你好好的。他問一再出走家庭此刻與自己在鄉村中和睦共處的海紅:“你不走了吧?”時光讓一切衰老,衰老讓道良無法與現世共處,打點好家里的一切,留下紙條:去意已決,不必再找。

        海紅一直以為這份沒有愛情的婚姻束縛著她,但是經歷種種之后,她才發現所有的驚鴻一瞥似乎都抵不過滲入血液的對家的依戀。這個家并不是故鄉圭寧,現代化的圭寧膨脹著,讓海紅陌生,比起“故鄉”,有道良在的地方,更像是家、是歸宿。“似乎他,是這個漂浮動蕩世界里的一只鐵錨。”海紅反思著自己一直以來對家庭的疏離,她想念道良,依賴道良,也許這才是愛。

        走進生活,然后尋找歸宿。故事的最后,林白帶領著筆下眾生乘上了穿越時空的回歸列車,是啊,銀禾媽朱爾說過鬼魂也會坐上火車汽車回到故鄉。尋找歸宿是靈魂永不磨滅的征途。林白從容地講述了一個尋找歸宿的故事,飽滿的細節、綿長的敘述,歸途列車駛向心中柔軟的曠野,此心安處便是吾鄉。(相 宜)

      網友評論

      留言板 電話:010-65389115 關閉

      專 題

      網上學術論壇

      網上期刊社

      博 客

      網絡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