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作家網>> 理論 >> 理論熱點 >> 正文
2012年在中國思想文化史上將是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一年,十八大的召開對文化建設做出新的概括和部署,一系列文化事件的發生,深刻影響著國人心態,也激發了思想文化領域的反思和討論。在多種聲音的復合膠著中,我們仍然能夠強烈地感受到改革開放、民族進步的歷史進程帶給中國人思想和情感上的共鳴和震動。
“扎實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寫進黨的十八大報告
在十八大報告中,“扎實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被放在重要位置加以闡述。這進一步突出了文化建設的戰略地位,在黨內外引起巨大反響。
十八大報告精辟地總結了文化的價值、意義,文化建設的方向、目標和著力點,系統地闡述了推進文化建設的基本內容。報告在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提高公民道德素質、豐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增強文化實力和競爭力等方面都有很多創造性的論述和闡發,有力地支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體系的理論框架,增強了理論的針對性和實踐性。
2002年,黨的十六大突出強調了文化建設對于實現小康社會建設目標的戰略地位,做出推進文化體制改革的部署。黨的十七大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總體布局的高度,做出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決策。十七屆六中全會在堅持中國特色文化發展道路的基礎上,提出了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并就文化發展的若干重大問題做出了具體部署。十八大又發出扎實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的號召,充分表明我們黨在文化理論和文化建設上的高度自覺和高度自信,必將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全局產生深遠影響。
習近平總書記倡言“中國夢”反響強烈
2012年11月29日,習近平總書記帶領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參觀國家博物館《復興之路》大型展覽。在簡短的講話中,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中國夢”就是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這是中華民族近代以來最偉大夢想,他滿懷信心地表示這個夢想“一定能實現”。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的做法和提法,引發國內外的廣泛關注,也激發了理論界和文化界的持續熱情。
著名理論家、中共中央黨校原副校長李君如認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是21世紀頭20年的“中國夢”是實現21世紀頭50年“中國夢”和后百年“中國夢”的最重要的一個發展階段。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副主任陳晉認為,提升歷史感,凝聚中國夢是當前文化創造和傳播的一項重要任務。從文化建設自身來說,也有一個“中國夢”,那就是通過文化的發展繁榮來增強國家的文化軟實力和國際影響力。
莫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引發對中國文學、中國文化的反思
作為有史以來第一個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中國籍作家,莫言獲獎成為影響全社會的公共文化事件,思想理論界,特別是文化界針對莫言文學創作的價值和意義、中國當代文學的成就、中國文化走出去等重大問題展開了多方面的深入討論,甚至爭鳴。莫言獲獎至少有三方面的事實背景可以客觀認定:一是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國力迅速增強,中國人在精神文化上的當代狀況,愈來愈受到世界關注;二是改革開放以來,中國文學在批判繼承歷史遺存,大膽吸收西方經驗的基礎上,取得了豐碩成果,他們的作品無論在創作手法上還是價值體系上都有了和國際社會對話和交流的基礎和通道;三是以莫言為代表的中國作家,和中國同胞一起體驗歷史變遷和時代蛻變中的喜怒哀樂,并以作家的細膩和豐富,創造了優秀的藝術作品,樹立起時代精神的豐碑。但是,另外一方面,也必須認識到,莫言獲獎只是一個有力的開始,中國文學創造,乃至整個文化創造的黃金時代還遠遠沒有來臨,中華民族的文化復興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紀念重大文化史事件啟發新思考
2012年是毛澤東同志《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發表70周年,馬克思主義文藝思想界舉行了隆重的紀念活動,眾多學者、文學家、藝術家發表了文章,認真思考《講話》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的價值和意義。眾多學者認為《講話》是我們黨領導文藝工作的經典文獻,不僅直接指導和引領我國革命文藝的發展,而且極大地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為探索和開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藝發展道路提供了豐富的思想源泉和理論指導,是矗立在我國文藝發展史上的一座歷史豐碑。
2012年,北大哲學系迎來了建系100周年慶典。活動主辦方以簡樸而注重實效的方式通過舉辦各種高質量的學術文化活動進行了慶典紀念。北大哲學系的百年歷史是中國哲學學科建立和人才培養的歷史見證,是中國知識分子批判繼承傳統文化,學習西方優秀文化,進行融合創新,尋求精神文化變革和創造型轉化的學術殿堂。北大哲學系的活動引起國內主要媒體和學術界的關注。《光明日報》在一版頭條刊登了呈現北京大學哲學系100年發展歷程的長篇報道《中國百年哲學的微縮景觀——北大哲學系紀事》,中國文化報也對此事給予了充分報道。
孔子學院、《舌尖上的中國》
使中國對外文化傳播的深層問題凸顯
孔子學院是國家漢辦在世界各地設立的推廣漢語和傳播中國文化的教育和文化交流機構,目前已在106個國家的350多個教育機構落戶,中小學孔子課堂達500多個,成為推廣漢語教學、傳播中國文化及漢學的全球品牌和平臺。2012年5月,美國審查孔子學院學術資質,要求部分教師離境,此舉引發輿論熱議。《舌尖上的中國》是一部介紹中國美食的紀錄片,不僅展現了各種中式美味佳肴,同時也深入探討了諸多美食所體現出的處世哲學和社會變遷。該片從5月14日開播以后,掀起了國內外的收視狂潮。
這兩件事情一個是國家行為,一個是傳媒的自發行為,一個重在提供中外文化交流的機制性依托和平臺,一個重在探討普適性的傳媒話語方式,但兩者無疑在對外文化傳播中都取得了引人矚目的成功。孔子學院多年來已經成為學界的公共議題,2012年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更推出國內研究孔子學院傳播模式的第一本專著——劉程、安然合著的《孔子學院傳播研究》。《舌尖上的中國》編導陳曉卿則不無自信地表示,目前在海外紀錄片市場分類里,美食旅游類節目占有非常大的比重,而中餐享譽海外,用美食講述百味人生,用一種溫和的方式討論一個國家的變遷,“這是中國真正軟實力所在,沒有任何阻礙,可以達到全世界。”
對日本歷史文化的關注持續升溫
最近三五年,日本問題研究突然升溫。這是因為日本在政治上的“向右轉”——改編教科書、參拜靖國神社、將釣魚島“國有化”等事件不斷觸發中日關系危機。以出版領域視之,日本學者纐纈厚的《何謂中日戰爭?》、內田樹的《日本邊境論》、福澤諭吉的《福澤諭吉自傳》、網野善彥的《日本社會的歷史》等持續熱銷,而中國學者徐平的《苦澀的日本》、鄭彭年的《東亞開放史》、林少陽修訂的《“文”與日本的學術思想》、鄭海麟的《釣魚島列嶼之歷史與法理研究》等都受到廣泛關注。我國臺灣導演魏德圣的史詩英雄巨作《賽德克·巴萊》,大陸導演馮小剛的《一九四二》的熱映,則可視為民眾對日本極端派行徑的情緒化反應。
電視劇《甄嬛傳》、電影《一九四二》、《人再囧途之泰囧》
在新的經濟實力和文化傳播手段的基礎上,打造優秀公共文化產品,取得了新成就。
電視劇《甄嬛傳》從年初開始播放以來,被包括臺灣在內的國內數十家電視臺反復播放,以《甄嬛傳》中許多經典語句為基礎的“甄嬛體”還躥紅網絡,成為一場語言上的“大眾狂歡”。專家認為,甄嬛從不諳世事的單純少女成長為一個善于謀權的深宮婦人,凝結了千百年來無數后宮女子的縮影。清華大學尹鴻教授認為,《甄嬛傳》雖然不是嚴格的歷史劇,但是在歷史真實和藝術虛構之間做出了富有深度的探索。
電影《一九四二》是馮小剛挑戰自我,處理嚴肅重大題材的一次艱難嘗試。影片引起了不小的反響,但是意見紛紜。中國電影資料館饒曙光認為,《一九四二》是有價值、有思想深度的電影,對中國電影從大國走向強國具有啟示意義。青年學者王磊則對影片的歷史真實性和文化意義提出了質疑:《一九四二》在一定程度上是忘記了歷史的歷史,更不是真正的悲劇。爭論歸爭論,《一九四二》的放映還是激發了學術文化界對抗日戰爭、民國歷史文化、糧食安全等問題的深度思考。
《人再囧途之泰囧》是一個投資5000萬元的低成本電影,但一舉奪得票房11億元。盡管有專家認為《人再囧途之泰囧》的成功是“三俗”文化的勝利,但是這一觀點難以讓觀眾信服,《人民日報》的一篇評論認為,《人再囧途之泰囧》在屌絲搞笑的背后,釋放出溫暖的真誠和人性。一個非凡的文化產品的巨大成功,我們只是從觀眾素質的角度考慮問題,是過于偏狹的。
探討社會轉型問題成為學術界熱點
隨著改革開放的進一步深入,中國社會的很多深層次的矛盾和問題都相繼凸現出來,考驗著中國政府和人民的智慧。經濟學界在熱議“中等收入陷阱”,法學界在紀念1982年憲法頒布30周年,歷史文化研究領域則聚焦“轉型”“革命”等論題的研究,希冀從中外歷史和東西對比的思想空間和經驗教訓中,獲得應對現實問題的靈感和思路。這些脈動可以從圖書出版的狀況中反映出來。在社會轉型問題上,奧唐納的《威權統治的轉型:關于不確定性民主的試探性結論》、基辛格的《論中國》、朱云漢的《臺灣民主轉型的經驗和啟示》、許紀霖的《當代中國的啟蒙與反啟蒙》、馬立誠的《當代中國八種社會思潮》等頗受學界歡迎。在“革命”問題方面,隨著托克維爾的《舊制度與法國大革命》成為熱銷書,馬迪厄的《法國革命史》、達恩頓的《法國大革命前的暢銷禁書》、奧祖夫的《革命節日》、 艾森斯塔特的《大革命與現代文明》、蕭功秦的《超越左右激進主義》等都頗受學界關注。
周汝昌去世,再度引發紅學大討論
著名紅學家周汝昌先生于2012年5月31日在家中去世,享年95歲。周汝昌先生的去世,引發學界對《紅樓夢》研究的學術史的追溯和回憶,更多學者則對政治與學術的關系、中國傳統文化的繼承和發揚等重大問題頗多反思。華東師范大學教授王冉冉認為周汝昌擁有良好的西學素養,中文功底非常深厚,所以他視野廣闊、學養深厚,為學術上的成就奠定了基礎。上海師范大學中文系教授、中國紅樓夢學會副會長孫遜認為:周汝昌的《紅樓夢新證》是新紅學研究的奠基之作。對于周先生的著作和觀點,你可以不同意,但不能忽視。中國藝術研究院終身研究員劉夢溪認為:作為一個學者,周先生在紅學領域中所作出的成績數不勝數,許多甚至成為今天紅學的基礎。
微點評
中科院近日在京發布《國家健康報告》第1號。這項研究,對全球100個樣本國家近10年來的國家健康狀態進行了全面體檢、分類分級和預警監測。報告結果稱,美國是一個“消費型”“寄生型”國家,而中國是一個“生產型”“勞動型”國家;美國處于“更年期”,肌體老化衰退,保守自戀,恐慌焦慮,易患更年期綜合癥,中國則處于“青春期”,長得快跑得快,富于夢想,求新求變,樂觀自信,易遭遇成長期的煩惱。
文力譚點評:給國家進行綜合性健康體檢,當然是很了不起的壯舉,只是這需要多大、多科學的醫院?需要多少精密的儀器進行檢測?多少專業人員的會診和審查?另外一個常識是,健康體檢,不能“懸絲診脈”,體檢者得認真地提供各種血、尿、便樣本,體檢結果出來還得讓人家相信這種科學性。對于國家健康體檢小組的人員組成和醫療水平筆者無從得知,體檢結果的發布對中國人來說倒是鼓舞人心,卻不知美國人、日本人拿到這個體檢結果是一笑置之,還是火冒三丈或者捫心自問?最關鍵的是這樣的體檢是否令人信服。中國最大最權威的科研機構能夠做這樣的體檢,其勇氣和擔當實在讓人佩服,其善意也清晰可辨,但一定要量力而行,實事求是,別把體檢做成噱頭,壞了體檢和大夫的名譽。
電影《人再囧途之泰囧》上映以來,以11億元票房穩坐內地票房冠軍寶座。和觀眾熱烈反應相對,也有專家出口大罵該片“三俗”。
文力譚點評:《人再囧途之泰囧》創造了三大“奇跡”:一是以小成本制作,擊敗很多砸錢的大制作;二是接續《人在囧途》的原創精神,為中國喜劇電影趟出了新路;三是在某些“大腕們”忙著解構理想、消解價值、玩黑色幽默的當下環境中,《人再囧途之泰囧》以真誠的態度,表達了精英文化對“屌絲”或者說對草根們的同情、理解和握手言歡,讓人在自始至終的歡笑之后,留下一份溫馨和感動。倒是那幾位“酷評”專家,不顧及不同文化層次的眾多觀眾的感受,一味想著“反彈琵琶”、一鳴驚人,倒顯得有點俗不可耐了。(楊曉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