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作家網>> 民族文藝 >> 視野聲音 >> 正文

      文化遺產保護與利用的多彩路徑

      http://www.fxjt168.com 2012年12月21日16:24 來源:貴州日報

        《文物保護法》頒布實施三十周年來,我省文物事業發展歷經專題文物保護,生態博物館,村落文化景觀、鄉村文化遺產保護和社區發展百村計劃三個階段,民族文化遺產保護與利用開創了全新局面……

        核心提示

        12月11日,住房城鄉建設部、文化部、財政部等部委評審認定的第一批中國傳統村落塵埃落定,全國共648個古村落入圍,花溪鎮山村、開陽馬頭村、安順市西秀區大西橋鎮鮑屯村、赤水丙安村、從江增沖村、丹寨排莫村、錦屏文斗村、雷山控拜村、黎平堂安村等90個村子入列,數量居全國之首。

        到今年11月19日,《文物保護法》頒布實施已屆30周年,這30年即是貴州文物事業發展全面起步、掀起貴州文化遺產保護熱潮的30年。我省文物事業的發展歷經由上世紀80年代初至90年代的專題文物保護階段、90年代至2000年開始的生態博物館階段,到2000年至今的村落文化景觀、鄉村文化遺產保護和社區發展的百村計劃,是民族文化遺產進入嶄新的階段。

        從地面文物到苗族服飾、侗族建筑、土司文化、觀音洞、盤縣大洞、穿洞等洞穴遺址、赫章可樂古墓群遺址、特色民族村寨等文化遺產引起國內外學界的關注,構成“多彩貴州”厚重的文化歷史。上世紀90年代,貴州提出建立生態博物館群,自此開始突破傳統意義的博物館概念,以博物館和社區為核心開展文化遺產保護行動。省文物局正在緊鑼密鼓實施“百村計劃”與“村落文化景觀”系統性保護工程,與生態博物館的探索路徑密不可分。

        根據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結果,新發現超過一萬處文物古跡和新型文化遺產。目前,貴州已有4項最新世界文化遺產預備項目;貴州已擁有39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342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000余處縣級文物保護單位,省、州、縣三級文物保護體系趨于完備。與此同時,針對高速發展城鎮化進程中文化遺產正處于消失的局面,國家從政策、法規、經費等層面給予了文物事業發展強大支持,我省60多家博物館、紀念館免費開放,民間、鄉村博物館如星星之火燎原開來,文物擴展至文化遺產的寬度,正在實踐著引領村鎮、社區發展根脈延伸的重大課題。

        博物館鄉村化貴州走在前面

        上世紀80年代初期至90年代的專題文物保護階段,全國掀起了一股“西南民族風”熱潮。文化部門相繼建立了郎德、古板寨、蔡官等村寨(露天)博物館,飛云崖等古舊寺廟中的民眾博物館……

        自上世紀80年代以來,貴州在推動文物保護方面取得卓越成就。“尤其是在80年代中期之后,文化遺產保護方面取得出色成績,許多民間文化展覽進京,引起了學界對貴州民族文化的關注。”省文物局局長、博士王紅光說,這其中,“多彩貴州”文化品牌唱響,在這過程中,文物保護工作者做出了突出貢獻。

        上世紀80年代初期至90年代的民族專題文物保護階段,貴州蠟染藝術、少數民族服飾巡展在北京獲得圓滿成功后,全國掀起了一股“西南民族風”的熱潮。文化部門相繼建立了郎德、古板寨、蔡官等村寨(露天)博物館,飛云崖等古舊寺廟中的民眾博物館。

        博物館鄉村化道路的實踐,貴州走在其他省份之前。

        1984年,省文化廳下發的《關于調查民族村寨的通知》后,總共調查了苗、布依、侗、彝、水、瑤、回、仡佬、土家、漢族等10個民族30多個自然村寨,編寫了100多萬字調查報告。在此期間,文化、文物、民族事務部門還邀請了國家文物局領導、文物專家、民族學家、新聞記者深入民族村寨實地考察。這些大規模村寨調查、專家考察以及媒體報道,為民族村寨博物館建立奠定了良好基礎。

        金黔在線總編輯張幼琪說,至今,這種村寨(露天)博物館建設工程已經過去了30年,回顧村寨博物館建設之初,由于時代所限,有關保護的條文還顯得比較簡單粗糙。然而,正是因為奠定了貴州民族文物事業發展的基石,貴州文化遺產事業從普通村寨到民族村寨博物館、生態博物館,再到鄉村與社區發展的“百村計劃”,創新之路開創了全新局面。省博物館原館長李黔濱對此深有體會。

        亞太遺產保護中心、世行貸款咨詢顧問,北京大學文化遺產研究中心教授孫華表示,非常關注貴州民族文物事業的發展進程,從某種意義上說,貴州文化遺產保護試驗性工作很早就走在了其他省區之前,具有很強的借鑒意義。

        生態博物館助推鄉村發展

        1998年,貴州建設了中國和亞洲首座生態博物館——六枝梭戛生態博物館,形成了中國生態博物館建設核心理念,即保護文化多樣性的新模式之一:將遺產地社區的自然環境、歷史文化和村民生活方式等等傳承下去,形成“一個正在生活著的社會活標本”……

        傳統博物館開始向無邊界博物館轉型,許多古村落成為了自然生態博物館,政府開始以博物館作為保護文化遺產,推動建設文化遺產保護和發展載體。

        1998年,貴州建設了中國和亞洲首座生態博物館——六枝梭戛生態博物館,形成了中國生態博物館建設核心理念,即保護文化多樣性的新模式之一:將遺產地社區的自然環境、歷史文化和村民生活方式等等傳承下去,形成“一個正在生活著的社會活標本”,展示不同歷史發展時期人類與其生存環境的相互關系。同時,尊重村民文化選擇權。這使得世人第一次脫離了博物館有形的約束,將目光聚焦到社區和村寨。一個沒有圍墻的博物館理念,引起國際國內各界廣泛關注。

        11月19日,美國總統藝術人文委員會在白宮舉行第15屆“國家藝術人文青年活動獎頒獎儀式”,中國貴州地捫侗族文化生態工作室榮獲了今年這一獎項中惟一的“國家藝術人文青年活動獎”國際獎項目。這是地捫侗族人文生態博物館在省文化廳、省文物局指導下,積極實踐中國生態博物館“六枝原則”的典范。

        本屆“國家藝術人文青年活動獎”共設12個美國本國項目和1個國際項目。

        獲得國際獎項的中國貴州地捫文化生態工作室與當地社區共同創建了地捫侗族人文生態博物館,推動恢復了地捫侗族傳統侗歌隊、侗戲班,創立了生態博物館文化保育和社區發展基金,組建了兒童、少年和青年侗歌隊,實施了“百首侗歌侗戲傳承計劃”,在多個村寨設立了文化傳承活動點,定期開展活動。

        生態博物館是為社會和社會發展服務,為保護文化遺產服務,為保護生態,使人與自然處于最好關系的一種新思維、新方法。此后,貴州相繼建立了鎮山、隆里、堂安等幾個生態博物館,給當地社會經濟發展帶來了巨大影響。時至今日,這4個生態博物館的管理者已由村民變為具有政府編制的工作人員,這似乎脫離了當初建設生態博物館的“六枝原則”。省文物局顧問,貴州師范大學地理學院副院長、教授但文紅一直關注生態博物館的發展進程。她認為,新農村建設在民族地區探求的“新”,關鍵是對民族地區村寨資源的再認識和合理利用,不能簡單地模仿東部地區農村發展戰略:建設工業型、貿易型、城鎮型、現代農業型等新農村模式。

        著名歷史學家范同壽說,民族地區的新農村建設必須處理好民族傳統文化保護傳承與經濟發展的關系,把文化軟實力轉化為經濟發展的推動力。因此,正確利用民族地區的內在優勢,從文化大繁榮大發展的高度出發,把民族文化遺產保護工作與經濟社會發展緊密地結合起來,帶動民族村寨的經濟發展,是實現民族地區新農村建設的關鍵問題。貴州生態博物館建設總結的“六枝原則”,對喀斯特民族地區統籌文化遺產保護和社會經濟發展做了有益探索。貴州生態博物館建設面臨著很多問題,因此生態博物館要與新農村建設有機結合,正確處理文化遺產保護中的“原真性”與“發展性”原則,跨越民族村寨發展階段,建立喀斯特地區生態博物館型新農村。

        “貴州豐富的民族文化是傳統農業社會產生的文化基因,在生態博物館的探索基礎上,2010年,我們提出‘百村計劃’,如今,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推進文化惠民工程向縱深發展,新文化建設如何從傳統文化中汲取養料。面向未來,我們實施的‘百村計劃’在不斷拓展,并積極融入到文化旅游創新區建設中。”王紅光說。如今在重新規劃實施中,印江合水傳統造紙生態博物館、堂安侗族建筑生態博物館、堂安侗族音樂生態博物館、貴州國際鄉村音樂生態博物館相繼回到“六枝原則”軌道上規劃發展著。

        堂安侗族生態博物館項目成為全國試點項目。我省生態博物館發展經驗在全國交流推廣。黎平堂安侗族生態博物館被公布為國家首批生態(社區)博物館試點項目。我省對生態博物館采取進一步鞏固、充實、提高的辦法,使生態博物館更好地融入當地社區,當地群眾文化意識和文化保護自覺性得到提高。

        “百村計劃”構建新體系

        2000年至今的村落文化景觀、社區發展的百村計劃、基本建設考古階段,我省文物保護專項經費大幅增加,博物館免費開放數量逐年遞增,使得貴州整個文物系統趨于完善。今年6月9日,我國第七個文化遺產活動日,我省雷山縣控拜村、榕江縣大利村、錦屏縣文斗村、印江自治縣合水村等4個村寨被中國農業銀行總行和中國友成基金會聯合授予“百村計劃”保護工程示范村……

        在省文物局倡議和領導下,貴州畫院于6月9日文化遺產日這天正式啟動“留住記憶”貴州百村文化遺產保護藝術寫生創作活動,旨在以造型藝術的形式從美學范疇展示和留住正在遺失的珍貴的村落文化遺產資源。

        貴州畫院院長陳爭說:“重新認識本土文化藝術資源的民族個性和獨特價值,主動吸取貴州村落文化母體的營養,構建本土藝術家群體創作的‘根性’和自信,提升貴州藝術家對外的整體性影響力,進而為提升貴州整體文化軟實力而盡力。”

        省文物局開展對傳統村寨的保護,引起了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省第十屆十二次全會上通過的《中共貴州省委關于貫徹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精神推動多民族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意見》中,明確了“實施全省文化遺產保護‘百村計劃’”這一規劃,這不僅是對貴州省文物局幾年來在這方面工作的充分肯定,同時也為全省在“十二五”時期以及今后一段時間內,加強全省傳統村寨保護工作指明了方向。

        2000年至今的村落文化景觀、社區發展的百村計劃、基本建設考古階段,我省文物保護專項經費大幅增加,博物館免費開放數量逐年遞增,使得貴州整個文物系統趨于完善。

        今年6月9日,我國第七個文化遺產活動日,我省雷山縣控拜村、榕江縣大利村、錦屏縣文斗村、印江自治縣合水村等4個村寨被中國農業銀行總行和中國友成基金會聯合授予“百村計劃”保護工程示范村。

        近年來,省文物局深入農村調研,探索保護方式,制定實施了全省文化遺產保護“百村計劃”。省文物局積極采取村落文化景觀、生態博物館等方式,對自然生態環境整體保存較好,具有民族文化典型特征,傳統文化保存與傳承較好,歷史悠久、建筑典型、民風古樸、具有代表性的村寨進行科學、有效的整體保護,努力建立多彩貴州文化線路保護和利用體系。

        文化遺產保護“百村計劃”保護工程是基于歷年來貴州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梳理、反思,結合文化遺產資源利用的實際而提出的。旨在有效保護、合理利用文化遺產資源,力爭達到我省鄉村文化遺產與鄉村經濟協調發展、相互促進的新局面。自2008年貴州提出村落文化景觀概念以來,各國(地區)科研機構、專家學者和社會企業(機構)等公益性組織高度關注并支持我省民族村寨保護與研究工作。“百村計劃”已經成為貴州省鄉村和民族文化遺產保護的重要抓手。控拜村、大利村、堂安村、興旺村、文斗村、渡寨村等作為“百村計劃”第一批實施村寨,目前已經開始實施村寨調查、方案規劃設計、鄉村組織建設。

        我省對于村落文化景觀保護的理論研究和實踐在全國名列前茅。省藝術研究院院長羅新民說,幾年來,村落文化景觀保護研究工作取得重大進展,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和國內高校、科研機構積極支持下,我省成功舉辦了“中國貴州村落文化景觀保護和可持續利用國際學術研討會”。實施國家文化創新,擴大貴州影響,由省文化廳、文化部民族民間文化發展中心和省文物局共同承擔的“多民族地區村寨文化建設與社會發展示范項目”,被文化部確定為國家文化創新工程7個首批項目之一,我省村落文化景觀保護成為民族地區文化保護與發展為主題的全國性示范項目。

        日前,國家文物局公布的45處最新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中,遵義海龍囤遺址、銅仁萬山汞礦遺址、黔東南侗族和苗族村寨等4項入列申“世遺”備選項目,在全國排名并列第2位。

        “要大力推進遵義海龍囤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工作,繼續實施文化遺產保護‘百村計劃’,繼續做好黔東南國家級民族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申報的相關后續工作,讓文化遺產保護和利用共同助推我省與全國各省區同步實現小康。”省文化廳廳長徐圻說。

      網友評論

      留言板 電話:010-65389115 關閉

      專 題

      網上學術論壇

      網上期刊社

      博 客

      網絡工作室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一本大道一卡二大卡三卡免费| 884hutv四虎永久黄网| 亚洲综合在线成人一区| 国产精品视频不卡| 成人18在线观看| 91精品国产91久久久久青草| 99久久99久久精品国产片果冻| 天堂а√在线官网| 国产精品无码av一区二区三区| 看免费的黄色片| 欧美一卡2卡3卡4卡5卡视频免费| 亚洲av永久无码嘿嘿嘿| 亚洲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浪潮| fc2免费人成在线| 亚洲欧美另类精品久久久| 91在线|欧美| 精品国产欧美一区二区| 伊人久久精品亚洲午夜| 扒开女人内裤边吃奶边摸| 别揉我胸啊嗯动漫网站| ass美女下部精品图片| 免费高清日本1在线观看| 成人福利视频导航| 成年女人毛片免费观看97| 狠狠综合亚洲综合亚洲色| 日本三级欧美三级| 大胸喷奶水的www的视频网站| 美女张开腿让男人桶的动态图| 国产寡妇树林野战在线播放| 日本深夜福利19禁在线播放| 18未年禁止免费观看| 久久国产精品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怡红院永久免费| 任我爽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欧美丰满熟妇乱XXXXX网站| 老司机午夜在线视频| 精品一区二区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综合校园春色| 无码专区人妻系列日韩精品| 中日韩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艹逼视频免费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