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作家網>> 正文
作家如何將文學寫在大地上、寫在人民心坎上?如何努力使文學創(chuàng)作更生動鮮活、更有感染力、更貼近時代和人民群眾。今年三月,隨著黨中央“走基層、轉作風、改文風”的深入開展,我走出機關、走出書房到最有素材的地方去。深入到革命烈士楊開慧曾經生活和工作的許多地方,向群眾請教,拜生活為師。我先后五次去楊開慧故居板倉,在“楊開慧紀念館”查資料;去開慧烈士陵園找靈感;在開慧故居周邊走訪、核實。以往“閉門造車編故事、憑空想象立人物”的創(chuàng)作慣性,被迎面撲來真實的鮮活、靈性的生動所吸引。這全新的學習和實踐,讓我的生活和創(chuàng)作呈現(xiàn)出嶄新狀態(tài):素材跟太陽一樣每天都是新的,故事跟活水一樣總有奔騰的朝氣。幾個月下來,創(chuàng)作是頗有收獲,更重要的是世界觀和方法的全新改變。
一、深有感觸:生活是創(chuàng)作的惟一源泉
劉云山同志在中國作協(xié)的講話中提出,作家如何“真正下得去,蹲得住,有收益”,作為一個黨員、一級作家,我要求自己真正蹲在素材的“最源頭”,深挖細找鮮活的第一手資料。在一次次跑軟了雙腿、問干了喉嚨,才真正體會“潛心觀察、創(chuàng)新思路”是多么可貴。
比如,寫完《楊開慧》的初稿之后,我沒急著往下走,而是在一次次去板倉、清水塘、愛晚亭和湘潭、長沙縣等地走訪。深挖細悟之后,終于找到這本書的魂——用楊開慧的手稿還原一個偉大女性的品質真實!現(xiàn)在,《楊開慧》這部書的每個章節(jié)都是楊開慧的手稿做篇頭。這個像一根長線穿起整串珠子的突破,一下就把讀者拉近了,緊跟其后的故事和人物都被手稿對應的有了極強的真實感。
另外,為本書寫后記時又卡殼了。書寫到楊開慧被敵人殺害就該結束。可楊開慧的特殊身份——她是偉大領袖毛澤東的妻子。人民群眾關心她為革命、為丈夫犧牲后,會被人們懷念嗎?帶著這個問題,我再來到板倉。聽說了毛澤東終生懷念妻子的許多細節(jié);人民群眾把新陵園創(chuàng)辦成烈士的新家。這個“家”以楊開慧與丈夫和孩子另一種團圓的愿望建立,頗有人性和溫暖。終于,一篇《永遠的懷念》成為向生活學習后的不呆板的結尾、
現(xiàn)在,我真正體會到,在實踐中探索,就是努力向生活學習、向群眾學習。也正是在這全新的學習中,我從一個閉門造車的作家,逐步轉換角色,轉換成一個明確主導方向、懂得服務對象、知道創(chuàng)作走向的與人民群眾溝通日益加深的“服務員”——作品從群眾中來,群眾才會喜歡看;作家深入創(chuàng)作前沿,寫好作品才是真正為人民服務。不知不覺,我視野擴大了、情感豐富了、文學積淀增厚了——自己也全方位提高了。
二、楷模在先:向深入基層、成果豐碩的作家學習
一邊實踐,一邊以成功作家為楷模。我知道,一大批深入生活的優(yōu)秀作家,他們都是定下周密的創(chuàng)作計劃后,再深入火熱生活采訪、磨礪。陜西作家路遙、陳忠實、賈平凹等紛紛走進基層,關注底層平凡人的生存狀態(tài),才有了《平凡的世界》、《白鹿原》以及《浮躁》等新時期在中國文學史上響當當?shù)淖髌穯柺馈?/p>
掛職八年、至今還在“體驗路上”的女作家葉廣芩寫出了《青木川》《老縣城》;廣東女作家盛瓊,就是在深入生活期間,寫出的中短篇小說集《老弟的盛宴》一舉摘下了第五屆魯迅文學獎大獎。隨著“走轉改”的深入,每年深入生活的作家都逐漸增多。更多的作家在深入生活的過程中成長和成熟起來。我如何向他們那樣,深入生活收獲更多的創(chuàng)作素材,去經歷精神的歷練和提升,并將來自現(xiàn)實的鮮活素材轉化為文學作品,繁榮文學創(chuàng)作?成為我這次鍛煉的核心主題。
我在省作協(xié)工作15年,作為一級作家,視乎年年還算努力創(chuàng)作。但出版的16部個人專著掏空了自己原本就不厚實的生活沉淀。作品數(shù)量有,質量卻離精品較遠。我深深知道,“缺生活”是我最嚴重的“缺血”。現(xiàn)在,我總算幸運地走在創(chuàng)作接軌生活的“前沿陣地”上,真正地“在基層、在路上、在現(xiàn)場”。從偉大改革中找題材、從火熱的生活中找靈感、從群眾語言中取精華。深入生活的幾個月來,體會最深的是:在路上心里才會有時代,在基層心里才會有群眾,在現(xiàn)場心里才會有感動。必補的生活體驗、創(chuàng)新的文學探索,又是一次難得的精神升華之旅——是“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人民的“現(xiàn)場體驗”。
沿著老一輩作家的創(chuàng)作足跡,把深入生活當一次創(chuàng)新探索、精神洗禮、品質升華之旅。努力思索、刻苦實踐、拼命積累,成了我每天的功課。但愿不久出版的楊開慧系列書籍,能出沉淀厚實、突破自我的精品。
三:砥礪磨練:向火熱生活要創(chuàng)作成果
一切偉大的精神文化無不具有深刻的人民性。
下到基層,融入人民群眾的深厚感情中,我才真正體會到,我們黨為何提出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chuàng)作導向,把人民群眾視為文學創(chuàng)作的主體。工作實踐中,我努力找準歷史方位,把日常文化工作融入湖南的“四化兩型”建設,融入實現(xiàn)“兩個加快”之中。并牢牢記住“一切進步文藝,都源自人民、為了人民、屬于人民”。我的藝術生命,也一定根植于人民群眾的血肉聯(lián)系中。深入生活的時時刻刻都在與人民群眾一道實踐的“沃土中”磨練,每一個疑點的破解,每一個更好的策劃,都在提醒我:我的作品會不會有人氣、能不能接地氣、有沒有鼓士氣。工作的衡量標準不同,創(chuàng)作的思路也變了:怎樣才能創(chuàng)作出人民群眾喜愛的、流傳久遠的文學作品,成了我不敢輕易下筆、而是深深沉入生活、多多積累、好好體驗的動力。并銘記創(chuàng)作“為了誰、依靠誰、我是誰”的問題,深刻理解自己作為文化人的根基所在、價值所在,更好地肩負起宣傳群眾、動員群眾、服務群眾的職責使命,
才可能于火熱生活多描繪當代社會發(fā)展進步的歷史畫卷,在厚實的生活沉淀上談自我突破、創(chuàng)作精品力作。
在這片沃土中,我貪婪地吸取營養(yǎng)、獲得靈感、挖掘素材、提煉主題,也帶著真情實感、以藝術的眼光反應人民的理想信念、精神追求和奮斗歷程。尤其是,在走訪中營造文學的氛圍和氣場、讓文學成為鼓舞群眾的標桿和力量。深入生活期間,我經常記日記、做筆記,盡可能思想性、藝術性、觀賞性相統(tǒng)一,準確把握人民群眾的審美標準,力爭向人民群眾滿意的作品靠近、再靠近——我終于對自己的創(chuàng)作有了更高的要求。
這期間,我還將完成紅色經典人物——楊開慧的系列創(chuàng)作:除長篇紀實文學《楊開慧》之外,紅色愛情長篇小說《天驕》和“中國第一愛情”紀錄片“《蝶戀花》——手稿解讀毛澤東、楊開慧愛情絕唱”都在創(chuàng)作中。我想站在今天的角度去感受那段歷史,以歷史的視角和文學的創(chuàng)新,盡最大努力鮮活書寫毛澤東、楊開慧兩個偉大的人物。
順應時代召喚和人民期望,我將牢記一個新時期作家的神圣職責和歷史使命,進一步增強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倍加珍惜向實踐學習、向人民學習的大好機遇,自覺砥礪人品藝品,全面歷練和提升精神境界。力爭在不久的將來創(chuàng)作出無愧于偉大時代、無愧于偉大人民,無愧于瀟湘熱土的優(yōu)秀作品。
湖南省作協(xié)2012年深入生活作家:余艷
2012年9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