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作家網>> 正文

      荊永鳴:一個外地人的北京胡同

      http://www.fxjt168.com 2012年12月19日17:04 來源:中國作家網 荊永鳴

        今年年初,我把體驗生活的地點定了北京胡同。

        其實,我對北京胡同并不陌生。做為進入北京的最初落腳點,自1998年開始,我曾在王府井地區的大甜水井胡同居住過五年時間,并且開了九年餐館,直到拆遷。遺憾的是,當時我只是把它做為謀生的場所和臨時的棲身之地,感受最多的,是一個外地人闖入都市之后的酸甜苦辣(在那段時間里,我曾先后寫出了《北京候鳥》、《大聲呼吸》等一系列反映外地人生活狀態的中短篇小說),但對于胡同里那些老坐地戶的生活和他們的喜怒哀樂,卻熟視無睹,或者說不聞不問。

        去年,在參加全國第八次作代會期間,我住在北京飯店。閑暇時,我到附近的大甜水井胡同轉了半個下午。那條承載了我許多感慨與記憶的胡同,一切都已成為過去。如今,被拆改拓寬的街道還保留著它原來的名字,只是已找不到當年的半點影子。居住在這里的老住戶以及像我等臨時過客,也早已四散而去,茫茫人海,再無消息……也就是那一次,在一種強烈感慨與“懷舊”情緒的促使下,我突然有了一個想法:用外地人的視角,寫一寫北京人。

        我很快便寫出了初稿。是個五萬字的中篇。寫作的過程中,自己已經感覺到底氣不足,寫完之后,我沒敢把它交給雜志,而是怯怯地交給幾個朋友去看。結果不出所料,他們都從不同的角度給這篇小說找出了一大堆的毛病。至此我才發現,自己對北京胡同里那些底層人的生活并不是真正的熟悉。正如一位朋友指出的那樣,小說中的人物所表現出的一言一行,都出于自己對城里人表象化、概念化的理解,而沒有讓自己的筆觸真正深入到他們豐富的內心世界,或者說缺少一種情感上的貼近與理解。作品中,關于老北京的方言俗語把握得也不是很準。重要的是,整部作品缺少一定的文化內涵,甚至沒有一個比較清晰的主旨。總而言之,這是一篇失敗的作品。

        對于這篇小說,我當時有兩種考慮,一是徹底廢掉。二是把它救活。而救活這篇小說的唯一的辦法,就是必須回到胡同里去補課,去尋找那些自己在過去的生活里所沒有留意過、沒有感受到的東西。今年年初,時逢人民文學征詢我是否申報中國作協的定點深入生活項目,我毫不猶豫地選擇了后者。于是,從三月初開始,我便有選擇地走進了北京胡同。

        這是我第一次帶著問題去深入活。我的總體感覺是,過去那種自然狀態下的“生活”,與帶有“目的”的去深入生活大不一樣。前者是記憶的呈現,后者則可以使你經驗之外的問題能夠迎刃而解。在三個多月的時間里,我先后在北京的幾十條新舊胡同里串來串去,通過和胡同里一些居民的接觸與聊天,從不同的角度去了解他們的生活,熟悉他們的語言,在庸常瑣碎的生活中,去感受那種老北京胡同里的人文氣息。受益匪淺。

        在王府井的一條早已拆遷的胡同里,有一個已經堅持了五年的“釘子戶”。主人是個五十多歲的男人,聊天中他告訴我,他不是想要多少多少錢,而是不想離開幾輩人留下來的老宅,不想離開城市的中心。在和平門,我見到一個八十六歲的老爺子,在家門外的胡同里掛了十多只鳥籠子,我問老人養的是什么鳥。老人吃驚地看著我:“這么有名的鳥不認識呀?這是玉鳥,過去宮里養的東西。”

        我覺得,一個小說作者所要尋找的,并不一定是生活中那些驚天動地的故事,或者一個完整的事件。更多的時候,你所需要的或許只是一種“感覺”,以及這種感覺所給你帶來的思考。當時,我在胡同里串來串去的“感覺”就是這樣。有時候,一個人很不經意的一句話,一個眼神兒,都會讓我“靈機一動”,甚至,面對胡同里一座青磚古瓦的老宅,或者一株碧綠的爬山虎,也會讓我長時間地站在那里不動。

        有一天,我從大江胡同的東口一直走到前門。從2005 年開始拆改的前門地區的一些胡同,如今已建成了以民族傳統商業、文化休閑、旅游、餐飲等結合的特色商業區。其建筑風格基本上保留了老北京的市井風貌,而且房子漂亮了,胡同寬闊了,但是老北京胡同里那種原有的味道卻蕩然無存。令人詫異的是,我沿著那條四通八達的商業街問來問去,竟沒有找到一個北京人。倒是遠遠看到一株粗壯高大的古樹——原以它是一種歷史的“見證”,近前一看,卻是一棵人造的“阿里山神樹”。

        如果說,每一條胡同的產生、消失、興旺和衰敗,都在演繹著北京城的時代變遷——當時讓我想到的是:在城市的變遷中,多元文化的北京越來越多元,而傳統的老北京文化正在漸漸地淡出歷史與本土的舞臺。

        正是基于這樣的思考,我突然覺得,我已經為自己的小說找到了一種“魂”。于是我把先前寫廢的那個中篇推倒重來,重新結構,在很短的時間里寫出了兩個中篇:《北京房東》和《北京鄰居》。作品很快在《北京文學》(第七期)和《人民文學》(第八期)分別發表之后,在讀者中引起了一定的反響。其中《北京房東》被《小說選刊》和小說月報》分別以頭題轉載;緊接著,上述兩刊和《中華文學選刊》又轉載了《北京鄰居》。

        至此,根據我當初申報的具體時間,本次的“定點深入生活”計劃已經完成。但我的創作將會延續。此后,我會根據自己的創作情況,繼續深入到北京那些古的老胡同里,去了解和關注北京底層市民的生存狀態,以一個外地人的視角,透過北京胡同的演繹與變遷,寫出新的作品。

      網友評論

      留言板 電話:010-65389115 關閉

      專 題

      網上學術論壇

      網上期刊社

      博 客

      網絡工作室